在北京人模仿大賽中,北京人榮獲第二名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 情報姬
轉(zhuǎn)載事宜請后臺詢問哦
文丨圖歡 審核丨千里
排版丨鹿九

我們?nèi)晕粗滥翘戾e過的肯德基炸醬面的味道。
注意看,這個坐在桌前的男人對著剛從柜臺前拿過來的肯德基炸醬面一頓猛批,怒斥其頗為寡淡,毫無底線。
“嚯,這沒法吃這個”

結(jié)果轉(zhuǎn)身一掏,從包里拿出了一瓶自己帶過來的某品牌炸醬,往面上一倒,猛的拌了起來。
“嘿,還是咱這XX牌炸醬吃起來地道!”

1??
如果你是一個經(jīng)常上網(wǎng)沖浪的人,應該對“老北京探店”這個概念并不陌生。他們的故事往往開始于飯桌前,一個戴著或不戴著瓜皮帽的男人對著面前的吃食進行一通深入的剖析,再配上乾隆或者老佛爺?shù)拿嗣裕粋€模板化的老北京探店就完美閉環(huán)。
對了,末了還得加一句“那叫一個地道!”
想要在短視頻的老北京里,找到將“地道”這個概念發(fā)揚光大的傳播路徑,大抵都會指向兩個方向:北京猴爺和楊道東城。前者構(gòu)建了所謂的“老北京宇宙”,而后者,挖好了老北京最早的地道。
猴爺本名龐海建,在參加央視的一系列節(jié)目時,官方列出的職業(yè)是“藝術品經(jīng)紀人”。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拍攝老北京系列之前,他一直從事著文玩生意,然后去全國各地搜索貨源。

而這可能也在無形中暗示了他今后的風格,猴爺?shù)囊曨l開場很多時候就如同我們所品鑒過的劣質(zhì)小電影一樣,往往是他在街頭吃飯,然后絕對會有一個路過的熟人以各種契機跟他打招呼。
“欸喲喂,吃了嘛/干嘛呢/又喝上了/玩上了猴爺。”
猴爺也不含糊,跟屏幕后面的街坊拉開了話匣子,末了以一句“蓋了帽了我的老baby!”作為通用結(jié)尾。

相比于猴爺,“地道戰(zhàn)鼻祖”楊道的視頻則更要離譜一些,在楊道的視頻中,面前的小桌子看似擺滿了全國各地美食,但在他所在的老北京,這一切都能跟四九城在千絲萬縷的歷史長河中建立起微妙而又穩(wěn)固的關系鏈條。
比如老北京的波士頓龍蝦。

比如老北京的四川泡菜和康師傅泡面

甚至連漢堡炸雞都搖身一變成為了老北京的特產(chǎn)

至于開頭,同樣也在萬年不變的延續(xù)中充滿了個人風格。
“嘿,您猜怎么著,咱老北京人早上起來了就這么一出。看見沒有,這老北京的.....”
二位主播化腐朽為神奇,滔滔不絕的硬是沖著互聯(lián)網(wǎng)活生生的建起了一個新的老北京文化。不僅將舊老北京文化中“只吃下水”的外界刻板印象掰成了他們“地道”的個人風格,還讓他們這些濃郁的北京方言的視頻如愿以償?shù)某隽巳?,在他們的北京方言加持下變得頗具可信度。
所有人都信了。
除了北京人自己。

? 2??
在北京人眼中,他們的出現(xiàn)無疑是給北京刻板印象的干柴烈火倒上了一瓶二鍋頭,在評論區(qū)里,IP北京的網(wǎng)友們拼命從各種角度解釋他們說話真的不是動不動就帶兒化音,也不會對一樣東西是不是歸屬老北京進行品類的刨根問底。北京人也是中國人,大家都是一樣的生活。

但外地觀眾根本不會去糾結(jié)他們北京口音里的語法錯誤,況且還是這么標準的地域黑抽象素材,既然幫你澄清不損人也不利己,那何必大動干戈的非得把這件事矯正過來呢。
畢竟從古至今,地域黑作為一種最廉價還最高產(chǎn)的搞笑包袱,不僅永不過時,甚至還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而日益富有潛力。

的歌詞也被空耳為了地地地道地地道道)
而在網(wǎng)絡的另一邊,隨著老北京的地道四通八達,也有很多苦于自我特色不足的視頻博主嗅到了這座史詩級金礦,本著“黑紅也是紅”的流量精神,將地道挖掘機的油門一踩到底。
再然后,就有了故事開頭的那個男人。

牛道,一個從名字開始就和前文的老北京祖師爺楊道撞車的名字就這樣成為了老北京宇宙里最亮眼的黑洞。他不僅兼收并蓄的吸納了楊道的絕大部分口頭禪,還愣是舉一反三的把他們發(fā)揚光大了,貢獻了一大批堪稱經(jīng)典的“名場面”。
于是許多觀眾第一次聽說了這烤鴨還分文吃武吃兩種,文吃是烤鴨蘸醬配小餅,而武吃則向大眾頗為豪放的展示了老北京爺們的烈性。

于是許多觀眾第一次聽說了這菜做的好還能讓老佛爺“龍顏大悅”的給廚子連升三級。當然這事咱也不能細想,要是細究下來這御膳房全是中書尚書,這研究清朝滅亡的論文可能還要多寫幾段。

與此同時,對于牛道自己到底喜歡吃什么,也在他的反復糾結(jié)中,成為了哲學界一個經(jīng)久不衰的研究命題。

而在最新版本的老北京宇宙中,牛道還多了一個名叫“大白良心探店”的前徒弟。
叫的是良心探店,但至于良的是哪個心,恐怕還得問他本人。

他的探店跟以上幾位形成了明顯的差距,雖然大家說到底都不是正牌科班出身,但真到了評價領域好歹還能給自己找補點歷史出來從而向大家顯示自己的專業(yè)性。
而他就不一樣了,他不僅在主播最擅長的侃大山領域侃不利索,甚至連最簡單的口味評價都只能做到蜻蜓點水的車轱轆話來回說。沒話題沒深度還造假,久而久之,評論區(qū)甚至連好好說話的觀眾都快找不到了,一眼望去全是陰陽怪氣的調(diào)侃。
觀眾甚至還循行業(yè)規(guī)律,給他安了個“豬道”的所謂花名。

地域笑話就是這么充滿魔力,真北京人越是想從只言片語中證明他們不是北京人北京人真不這么說話,外界的調(diào)侃就越激烈。
“喲,北京的爺,您吉祥?!?/p>
在這場北京人模仿大賽中,北京人終究還是榮獲了第二名。

? 3??
但苦于素材不足的UP主們沸騰了。
這無疑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二創(chuàng)素材,有人物有熱度有世界觀,隨便拎出來一個片段哪怕什么都不改都能讓人覺得如此逆天。
聽起來是很離譜,但更離譜的是真有人以此為素材做了一個架空游戲,名字也很直白,就叫“老北京地道戰(zhàn)”,一目了然。

而北京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也就此成為了“全是地道”的圣城,早年間,人們還只是簡單的在評論區(qū)復讀語錄,怎么離譜怎么來。還得拉上“幕后boss”西太后慈禧,不厭其煩的復讀著老北京都市傳說和充滿味道的歷史故事。

后來連地道本身都干脆成為了一個符號,倆字一出來大伙都樂噴了,直接省去了后面的步驟,簡潔有力。

從穿著到行為,這似乎更像是一場北京人刻板印象的大型真人秀。瓜皮帽對襟襖,說啥話都三句不離各種規(guī)矩,視頻里的一切都似乎與現(xiàn)代社會的北京產(chǎn)生了一種鮮明的割裂感。
地域黑可能不是故事的正統(tǒng)結(jié)局,但卻莫名其妙的成為了好評如潮的結(jié)局。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家鄉(xiāng)有一天會成為人們聊天中的談資,但只要話題的中心跟自己的老家沒有關系,大家還是一看到井蓋就想起來河南,一看到鬼火就想起來廣西,一看到社會搖就想起來東北。當答案沒有意義,這個命題似乎也就更加無解了起來。
至于鬧劇的收尾,我想只能留給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后人去解決了。

? 4??
牛道與炸醬面的故事最終以一種非常黑色幽默的環(huán)節(jié)結(jié)尾了。
肯德基似乎給牛道發(fā)了一份律師函,對他這種蓄意抹黑提出了嚴正交涉。牛道嚇得不輕,趕忙刪了原視頻,重新回肯德基又拍了一遍炸醬面探店。
這一次,肯德基26元的定價從“這么貴”變成了“真不貴”,炸醬從“真不像話”變成了“油醬分離”“拌出來是棗紅色”
末了可能覺得自己的夸獎可能還不夠味,干脆搬出來了北京人對炸醬的最高評價。
“媽媽的味道!”

觀眾不是傻子,況且你這變臉的速度還趕不上記憶遺忘曲線。一時間對于其上一次探店的各種補檔層出不窮。
“肯德基炸醬面肯定好吃啊,牛道他媽都在后廚醬缸子里呢?!?/p>
牛道見自己罵不過他們,直接把老號一刪,重新開了個號。不僅不敢再怎么玩老北京梗了,甚至還把自己的梗時不時的翻出來找樂,企圖挽回形象。
只可惜觀眾們真的不是傻子,看他視頻都是直奔評論區(qū),探店什么的反而成了配菜。

不只是牛道,猴爺大白以及后面蜂擁而至被大伙冠以各種“道”的主播們在這件事后都被評論區(qū)的觀眾們調(diào)侃激怒了無數(shù)遍,但作為祖師爺?shù)臈畹绤s在這時成了最淡定的那個,沒有下場急眼,也沒有怎么假意掏心窩子跟黑粉唇槍舌劍。在直播里,楊道直稱自己也看網(wǎng)友搬運自己的那些視頻和那堆離譜標題,但對于他們,他的評價更短但也更直白。
“因為地道...woc,現(xiàn)在這嗶哩嗶哩發(fā)我的段子那是真多...Cao。”



hi,這里是情報姬~
想更早看到編輯們的文章,可以wx關注下我的公號
這對我來說很重要,筆芯

往期精彩,點擊可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