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粹藝術名家——鄒水根
鄒水根,江西奉新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篆刻家。其作品參加“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大展”、“中國當代百位名家書畫精品展”、“兩岸名人書畫作品聯展”等10余次國內外書法篆刻展覽,在全國書法大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
作品入選《當代書法作品選》、《20世紀國際現代書法篆刻名家作品薈萃》和《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等多部書法專集,散見于《中國書法》、《中國篆刻》、《西泠藝叢》、《書法家》、《中國書畫報》《書法》、《大公報》和《中華文化與藝術》等數十家海內外專業(yè)報刊。此外,作品還傳流美國、新加坡和日本等國,影響很大。為海內外學者、書畫家和政治家治印甚多。臺灣師范大學教授,著名書法家陳大絡先生稱其作品“變化多樣、風格高雅,他日將有登峰的成就”。中國硬筆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龐中華先生所用印章,多出自其手。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先生曾兩次為他題辭和題寫書名。
鄒先生先生研習書印幾十余年,治印章法典雅凝重,奏刀挺拔流暢。林散之評之曰:“能以筆法入刀法,可謂透網鱗。”其以漢印為基礎,博采各家之長,不拘一格, 所作多在端莊中求變化,尤其注重字形的規(guī)范,其章法布局在變化的同時又絕無輕浮生硬之感,印文美觀穩(wěn)重,屈曲處不勉強、流暢處不油滑,富雍容華瞻的氣度,最終形成了凝重厚實,大方穩(wěn)健的藝術特點。
其獨樹一幟的是,鄒先生刻印從來不畫底稿,只在印面涂墨后即操刀勒石,根據內容操刀勒石,盡得鐵筆之妙。根據印文內容直接下刀,而且刻刀還不快,足見其刻印技藝爐火純青。他自我解釋道:“老夫自十有六歲初試鋒芒,今忽幾十春秋,其間斷斷續(xù)續(xù),所刻印章無慮千數,從不輕率奏刀。人但言余治印不需預畫底樣,直接以刀就石,做到以鐵為筆,殊不知其須先有醞釀成熟之構想,所謂意在筆先,并非信手刻畫,一印既成,或不中,或寧可磨去重來,決不敷衍將就,以是所作多能差強人意。吾常謂所謂成功之作,一須站得住,二能經受時間之考驗而已”。
鄒先生認為:“篆刻一道,之所以稱為藝術,在于能予人以美的享受,其風格或為古樸,或為纖細,要以典雅莊重為重,既不可呆板單調,更忌粗糙狂怪,令人望而生厭,夫文字乃治印之基本,自應力求規(guī)范,便于辨識,無論篆籀,抑或鳥蟲變體,莫不為有所本,諸文字之間,尤須般配協(xié)調,不能各行其是,近人每有故作奇詭之狀,或牽強附會,故作玄虛,俱不足為訓?!?/p>
每個成功的人都是有信仰的,有信仰的指引和關懷才會取得杰出的成就。文學藝術家尤其如此。篆刻藝術,就應該是已經凝聚于鄒先生血液中的一種人生信仰。
文在貴新,印在獨創(chuàng)。愿鄒水根先生能如孫虔禮論書所言: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為其以篆刻為中心的人生信仰,以秦漢印刻之古風,明清皖刻之遺韻,融通自家之意不斷追求創(chuàng)造,成為當代篆刻藝術之卓然大家。
(文/田野)
歡迎點贊留言,喜歡鄒老師作品隨時留言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