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領風騷,困頓失意懷大志 少年正是讀書時,不負春日好時光
江山留勝跡,悵然吟式微。我國地大物博,資源雄厚,美景美食永遠豐富著國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zhì)滿足。此時,正是萬物復蘇,春風回眸的時節(jié),若不出門欣賞花開,閉門靜心讀書,便失了人生一大樂趣。
既然說到詩,不免要說到唐詩;既然說到唐詩,不免就說說唐朝和唐詩。
?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時期之一,當時的大唐不光擁有著世界上最充足的物質(zhì)財富,也具備著無比燦爛的精神財富。這個時期,在其他國家還在適與不適中掙扎與糾結時,唐朝已經(jīng)利用絲綢之路將自己的帝國文明播散向全世界,與此同時,將世界上值得學習的文化一并引渡回國,誓創(chuàng)空前盛事。
聊到唐朝,第一個聯(lián)想到的永遠是唐詩。從國泰民安的盛唐,到國力完善的中唐,再到走下帷幕的晚唐,唐詩的表現(xiàn)形式也隨之改變。初唐以后,統(tǒng)治者一改南朝只顧詞藻華麗卻空談無用的綺麗創(chuàng)作之風,變擲地有聲、興托宏遠的興國之風。如李白的詩詞,他高吟一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后,我們不光能感受到他心中的雄偉大志,亦能品出在這詩詞背后的強大國力對它的影響。
在中唐,一股強調(diào)社會服務功能的詩詞創(chuàng)作開始涌現(xiàn),以白居易為代表的樂府傳統(tǒng)開啟為民而作的先例,讓詩詞承載了更加多元的功能。
而即便是在晚唐,也有諸多優(yōu)秀的詩人,以杜甫為代表的詩人,其詩由于國事影響,雖有蕭颯之風但絕非沉寂之音,雖多哀怨少歡樂,但其美其磅礴,又怎敢說它略遜一籌呢?
?
正當春色,如果攜詩以逛春園,實乃天下美事。不光在游山玩水之際感受到祖國的繁榮昌盛,也在詩詞歌賦中體會著詩人當時波詭云譎卻又光輝燦爛的人生經(jīng)歷。
而春色中,讓人首先聯(lián)想到的當屬花,我家門前花朵朵,朵朵花開照行人?!敖衲昊òl(fā)枝,明年葉落樹?!彪m然花開花落道出的“法自然”之道,但花開與生俱來就帶有積極的情緒,所以生命的衰颯暫時被壓下,讓人盡情享受生命之初的活力和期待。初春之時聞聞花香,實在是件妙事。


?
山水一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題材,山水詩的發(fā)端一般追溯至魏晉南北朝。因為以山水為主題的詩詞過多,所以要從如何對山水進行描寫的流派來做區(qū)分。比如在藝術情趣上,孟浩然、王維、儲光羲等人風格相似,以描繪山水田園詩為主,在一定程度上顯現(xiàn)出了對現(xiàn)實苦難的超越和希冀。
王維在現(xiàn)實中政治的種種浮沉,使他的詩滲透著佛教情懷。我們都知道,自唐朝時期始,佛教文化漸漸和儒家思想一同輔佐著唐朝的制度,所以,詩詞中有關佛教思想已經(jīng)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王維的這首《過香積寺》禪意盎然,像是人們行走在初春中,卻又滿懷心事,沉穩(wěn)又靜默。步步寫景,處處含情。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
說完山就該說說水,走在水浪邊的岸上,看著川流不息的河流。腦中似有樵人舟子、釣者居士。這就要拿孟浩然的詩來說一說,孟浩然的山水詩堪為唐代首位。連李白對孟浩然都極為推崇,有詩作云:“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币簧家碌乃畹腻羞b自在,詩也流露著濃重超凡脫俗的意味。由此,不由得想起他的《萬山潭作》:
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
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
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
至此,這春日的出游也接近尾聲,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和接班人,我們應該做到時刻不忘傳統(tǒng)文化,將古人智慧和現(xiàn)實生活碰撞,感受真正風光萬千的大好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