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慶大學電子信息專碩考研916參考書及備考經(jīng)驗
初試經(jīng)驗貼
重慶大學是目前為數(shù)不多的考數(shù)二英二的985院校,其次它的專業(yè)課916在題型上的變化也不太大,內(nèi)容較為基礎,認真復習大都可以獲得130+的分數(shù),所以是一個不錯的報考選擇。電子信息專碩(916)近幾年考研分數(shù)線都比較穩(wěn)定,在2022年之前的三年內(nèi)復試線都是320分,比較特殊的是2022年的復試線上漲了40分,來到了360分,在今年國家線上漲和考研人數(shù)考研高分越來越多的背景下,這種情況也是大勢所趨,當然這也分熱門和相對不熱門兩種情況,以2021年為例,進入復試后僅淘汰7人,近100人被錄取,但是在2022年,149人進入復試,最后錄取大概70人,所以大家在報考的時候要多一些理性思考,機遇中往往蘊含著挑戰(zhàn),需要慎重權衡利弊后再做決定。
數(shù)學:對于我來說,它是一門投入和產(chǎn)出完全不相稱的學科。前期花費的時間最多,但是最后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所以在此大家就盡量把我當作反面教材來解讀,并真切地希望大家不要重蹈覆轍?;A階段我用的是《張宇基礎30講》,配合著《基礎300題》,強化階段用的是《張宇高數(shù)18講》和《張宇線代9講》,這一階段曾試著使用李永樂的《線性代數(shù)輔導講義》,但個人覺得李的排版以及他的知識框架對那時的我來說不是很友好,所以就轉而繼續(xù)使用《線代9講》。沖刺階段直接上真題,首先是把00年到10年的真題當作練手,但畢竟其中很多題目是在平時的練習中見過錯過練過的,所以參考價值不大,在10年之后的真題我就是按照模擬考的規(guī)格來對待,無論是計算量還是題型都與之前相比有所提升。在這期間我還穿插做了《張宇八套卷(過關版)》和《張宇四套卷(過關版)》,感覺題目比較簡單,不太推薦,之后又做了李林的六套卷,它的題型和難度都與考研相近,比較適合考前模擬仿真。22年的數(shù)學二,選擇題中概念的考察居多,而且線代的第二小問考察了二次型的最值問題,屬于一個相對冷門的知識點,基礎或強化復習不到位的話多半會在這栽跟頭。其次的話要注意的就是做題時間分布的問題,在2021年考研數(shù)學改革后,客觀題的分值大幅提升,大題數(shù)量有所減少,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需要之后的考生更加注重選擇填空題的正確率。其次就是對于證明題的把握,一定對自己要有清晰的認識,切忌好高騖遠,正式考研時的時間很寶貴,而且越到后面,考試時的心態(tài)就越不一樣。平時的模擬考多讓自己紅紅臉,出出冷汗,知恥而后勇,到了正式考試時就會多一份從容,多一分勝算。
英語:回首自己的英語備考歷程,總覺得對自己的英語水平有一份迷之自信,最后75的分數(shù),說實話我是不滿意的。歸結到相應的題型中大概有這幾點經(jīng)驗教訓:第一,我英語前期的考研資料很簡單,就一本《黃皮書》,囊括近些年所有英語二的真題,還有一本從我室友那白嫖過來的英語一的《考研真相》,因為曾經(jīng)聽說過“考英語一的先做英語二,考英語二的先做英語一”的這種路線,于是就想親自試一下。誠然,前些年英語一的難度雖然比英語一略難,但還在可接受范圍內(nèi),自16年之后英語一的畫風突變,對英語二的考生來說十分不友好,不建議一直走前面所提到的那種英語備考路線。第二,對于英語目標在80+的考生,閱讀的錯誤量應該控制在0--2個,在前期真題訓練的時候可能會有些不適應,錯誤率可能會比較高,這個時候請務必穩(wěn)住心態(tài),好好分析每一個句子單詞語法在文章的意蘊,把握好每一個暴露自己閱讀思維漏洞的機會,仔細推敲。之后隨著自己訓練量的增加,錯誤率大多會慢慢降低。第三,關于翻譯題的教訓,看似人畜無害的往往是最致命的,我在平時的訓練中,翻譯題都是靠“心算”,所有的翻譯結果都在腦海中完成,看似每次對比答案時都和自己之前做題時所“想”的“差不多”,實則在正式考試的時候,翻譯語序的問題,單詞引申義等等一系列隱藏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試卷上的修改符號也比比皆是,那些都是未經(jīng)思考造成語義不清的痕跡,也是導致最后成績不如意的隱患。希望大家吸取教訓,引以為戒。第四,對于大、小作文,最佳的準備時間大概在考前的一個半月左右,學習方法簡單的說就是總結模板,背誦模板,應用模板。總結模板最先是參考考研機構或其他大牛老師的,從中選取自己覺得不錯的句子,稍作合理的修改,這些句子不需要太過華麗,主要是便于背誦運用,然后根據(jù)其在作文中的作用匯總分類,進而形成自己的一套作文體系,整理好之后就是簡單重復地背誦,再實戰(zhàn)演練應用到每年的真題中,“背”以致用。
政治:可以省略前期不必要的基礎環(huán)節(jié),直接進入強化,而這一階段的黃金搭檔是公認的徐濤視頻課《核心考案》 +?《肖秀榮1000題》,強化階段的每個晚上看1.5--2個小時的徐濤強化課視頻,就像追劇一樣,一方面徐濤講課確實蠻有意思,挺吸引人的,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個人晚上的效率屬實太低,看視頻做筆記刷題是那時最好的選擇。強化過后到肖八出版的這段時間我是在政治刷題的小程序上把1000題再做了幾遍,配合每一章的知識點提煉食用,提升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之后的復習節(jié)奏就可以按照肖八、肖四的出版節(jié)奏來,肖八出來練肖八,其重點是選擇題,大題可做朗讀材料,肖四出來就做肖四,對肖四的要求是全文背誦。雖然2022年肖秀榮被反押題了,但我認為2023考研,肖秀榮仍是絕大多數(shù)考生的不二選擇,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考研政治上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除此之外要特別強調(diào)的就是政治的選擇題部分,特別是多選題,這是你和其他人拉開差距或者說被拉開差距的關鍵部分,平時的練習一定多加重視,切記。
專業(yè)課:老實說,微機原理是一門比較簡單的科目,真題的重復率也很高,所以大家在學習這門課時盡量沖著滿分去,畢竟在專業(yè)課上和其他高端玩家實現(xiàn)彎道不太現(xiàn)實,但對自己最起碼的要求是不能夠被拉開差距。專業(yè)課所有的基礎知識以及真題出處都是課本——《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接口技術》(黃勤主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啃課本的這段時間可以給自己定一個基本目標,每一天看多少頁,或者這一個星期要把哪一章看完等。第一遍研讀課本要做到全覆蓋,不留死角,自己認為重難點的地方可做適當標記,配合《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學習指導》(黃勤主編,重慶大學出版社)這本教輔也有不錯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考研真題中許多原型題就是來自于此,所以大家如果想沖刺高分的話可以考慮好好練習一下里面的選擇題和設計題。其次在之后第二遍精讀的時候也可以做到有跡可循。初試真題以916為主,843是之前電子信息學碩的微機試題,當然同樣也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在通讀了一遍課本之后可以先從最遠年份的真題開始做起,根據(jù)相應的錯題重新回顧對應的知識點,在做完兩三套真題,并且大體上對考點有了認識之后就可以二次精讀課本了,之后的做法就是在真題和課本之間來來回回,反反復復,再實戰(zhàn)和基礎之間不斷迂回,查漏補缺,這種學習模式很簡單,但同時對916來說也是很有效的。其中容易拉開差距的是最后一道設計題,考生需要有清晰的認識:916專業(yè)課的考試時間是絕對綽綽有余的,所以遇到壓軸題時不必慌張,因為即使是新題,只要按照自己的思路,步步為營,審清題意,最后的分數(shù)也都不會太差。
復試經(jīng)驗貼
首先要說明的是,備考復試和備考初試時的心態(tài)是完全不同的,高分的同學可能會懈怠,低分的同學也可能會逆襲,這都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就在2022年的最終成績中得到了印證。
初始結束后稍作休息就可以進入復試備考階段了,此時大家大概率是在家中,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復試選擇專業(yè)課綜合還是復變函數(shù)+常微分方程。由于我是跨考生,專業(yè)課綜合對我不利,所以我選擇的是數(shù)學組合。大體的時間線如下:
寒假在家期間以英語準備為主,復變函數(shù)前三章為輔。
寒假結束返校后,以復變函數(shù)為主,常微分方程次之,英語再次之。
考前兩個星期,以英語自我介紹和專業(yè)問答為主,復變函數(shù)和常微分方程次之,且以做課本例題習題為主,英漢互譯再次之。
具體安排如下:
英漢互譯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英語》(李軍、王斌編著)為教材,且自動化學院的考生只用學習其中的控制部分(第3篇和第4篇)即可。此部分沒有投機取巧的地方,正如答疑群里學長所說的“最原始的辦法有時是最有效的”,逐段逐句的翻譯,小到單詞大到長難句,而且作為復試環(huán)節(jié)的第一項,考生容易出現(xiàn)緊張而影響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的情況,所以我對自己英漢互譯的要求是穩(wěn)住心態(tài)。
接下來的自我介紹這一項十分重要,一個大概兩分鐘左右的自我介紹既是考生的自我展示環(huán)節(jié)(加分項環(huán)節(jié)),也會影響到考生之后的專業(yè)課問答,其重要性大抵于此。我自己準備的是一篇250字的英語自我介紹,熟背之后大概一分四十秒左右可以完成,僅供大家參考。
復變函數(shù)教材《復變函數(shù)與積分變化》(李江濤主編,重慶大學出版社)前三章基本概念和簡單計算居多,第四第五章以復雜計算和重要概念為主,各有側重,總體來說復變函數(shù)這門科目不算太難。與之相比,常微分方程教材《常微分方程》(張謀 等主編,重慶大學出版社)就顯得頭疼許多,第一二章就是一堆生僻奇怪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在此不太推薦重慶大學出版社的這本教材,我使用的是《常微分方程》(王高雄 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這本教材,它的理論思路及表達方式和前者相比就顯得清晰許多。特別地,常微分方程的復試準備以計算為主,相關概念考察的可能性很低(但我不能保證沒有)。從近幾年線上的復試題目及難度來看,都是考察的較為基礎的知識點,如求復數(shù)極限,求解線性常系數(shù)非齊次方程等。
專業(yè)問答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大體上可分為兩類,其一是根據(jù)考生的自我介紹所提出的個性化問題,比如我做過關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項目,老師就會基于此向我提問“互聯(lián)網(wǎng)的架構是什么?”,此部分問答是由自己的本科經(jīng)歷把握;其二是老師的題庫問答,也就是相關專業(yè)課的基礎性問答,比如“單片機最小系統(tǒng),你學習過哪幾種編程語言等”,由于專業(yè)問答在復試資料上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所以可以一個一個地懟每一個專業(yè)問答,對于不會的問題,查閱參考書籍 +?百度是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