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0K裝機方案分享:提升最高26%,實用溫度也不高
如你所見,這是一顆最新上市的i9-11900K,采用全新的Rocket-Lake內(nèi)核,IPC暴漲19%,是目前最強8核游戲CPU。今天,老黃將圍繞這款CPU裝一臺套價格兩萬左右的游戲配置。

?
裝機配置一覽:
CPU:i9-11900K
散熱器:超頻三巨浪360一體水冷
內(nèi)存:阿斯加特洛極W3 8Gx2 3200Mhz
主板:微星Z490 Godlike
顯卡:華碩RTX3070巨齒鯊
電源:振華850W LEADEXⅢ
鍵盤:GANSS高斯GS87G
顯示器:泰坦軍團N27SH
?
微星Z490超神:終極信仰
裝機主板還是微星Z490 Godlike,供電為18項數(shù)字供電,單項支持90A輸出。為了支持HEDT級別的恐怖供電,VRM散熱裝甲使用了多重鰭片+熱管散熱方式,不負板皇之名。

?
巨浪360一體水冷:螺絲道場里的驚濤駭浪
為了有效壓制11900K龐大的性能輸出,散熱器建議采用360、480一體水冷甚至分體水冷。老黃這次用的是超頻三推出的巨浪360一體水冷。這款散熱器支持4廠聯(lián)動ARGB,全新的大銅底設計,畢竟“底大一級壓死人”。官方標注該散熱器足以壓制350W功耗的CPU,是壓制11900K的好工具。


?
華碩RTX3070巨齒鯊:上岸的巨齒鯊,同樣兇猛
這次使用的顯卡為華碩RTX3070巨齒鯊,這是一款定位略低于Tuf、主打線下銷售的顯卡。該顯卡采用三風扇+軸流扇葉設計,散熱器外殼為輕量化而生的工程塑料,穿越核心區(qū)域的熱管總數(shù)為5根,顯卡制造工藝與旗艦級ROG產(chǎn)品采用了相同的“全超冷”制造技術,整卡運營壽命周期得以大幅延長。


?
振華LEADEXⅢ:點亮能量核心
為了拉動i9+RTX3070組合,電源使用的是振華額定850W LEADEXⅢ金牌全模組電源,該電源最大的亮點是支持ARGB燈效,同時擁有16種燈光模式,由于采用了透明的模塊輸出口和ARGB風扇,炫酷燈效將電源這塊傳統(tǒng)Diy領域未被燈效照顧的區(qū)域裝扮起來。

該電源外觀銘牌標注12v單路輸出849W,理論上拖RTX3090以下的單卡毫無壓力。除了傳統(tǒng)接口外,該電源額外為現(xiàn)在日趨復雜的ARGB設備提供了一個5v ARGB SYNC接口。


?
阿斯加特洛極W3:連妹子看了都喜歡
內(nèi)存使用了2根顏值爆表的阿斯加特洛極W3 DDR4 8G內(nèi)存,XMP頻率3200C16。這款內(nèi)存老黃之前評測過單根16G版本,燈效炫麗,XMP3600Mhz下能通過各種應用和烤機測試,穩(wěn)定性和超頻潛力都還不錯,顆粒為三星/南亞出品。


?
泰坦軍團N27SH顯示器:價格不高端、功能不簡單
顯示器是泰坦軍團27英寸240Hz N27SH顯示器,面板為VA,刷新率240Hz,色域特性為90%sRGB/68NTSC。顯示器特性:背板有三條RGB變色燈帶、支持調(diào)整高度、偏角,顯示器支架內(nèi)部有線纜倉,可收束線纜。

老黃平時玩守望先鋒和坦克世界比較多,所對曲面屏倒是情有獨鐘。有人這里要說“為啥要選VA啊,VA有拖影”,老黃表示拖影至少自己實測似乎只存在于暫停測試中,人眼在高速運動中真的無法察覺到拖影,倒是刷新率低了會影響跟槍等操作。

?
GANSS高斯GS87G:手感清脆、回彈給力
要想碼字有節(jié)奏,還得用青軸。這款鍵盤是GANSS高斯GS87G機械鍵盤,這款鍵盤屬于87鍵鍵盤,支持2.4G藍牙/有線雙模,只能同時開啟一種模式。老黃試了試手感還不錯,鍵帽是PBT熱升華工藝制成,手摸上去有顆粒感。


整機安裝時間不超過30分鐘,畢竟沒有太多附件,機箱也還沒有到。下面是各個部位的燈效:



?
實戰(zhàn)11900K:溫度真的是最大弊病嗎?
英特爾第十一代平臺被大量競品粉絲玩家稱為“大火爐”甚至描述成“核聚變”,實際使用時真有網(wǎng)友所說的這么不堪?老黃在多個基準和游戲中進行了實測,基準測試項目包括7Zip解壓基準、wPrime計算基準(1024M)、CPUZ基準、PASSAMRK基準、R20渲染基準、V-ray渲染基準、y-cruncher計算基準(500K長度)、海豚模擬器基準,游戲測試為《使命召喚6重制版》、《古墓麗影:暗影》、《控制》、《殺手2》、《守望先鋒》、《坦克世界》、《戰(zhàn)地5》七款熱門競技、3A游戲。

公共設置:i7-10700KF OC/11900K開啟TVB,電壓不限,防調(diào)壓模式為自動,內(nèi)存設置3200C16-18-18-38 560,1:1分頻,Gear1,主板BIOS版本7C70v17。
測試方法:使用Core Temp觀察每個內(nèi)核溫度,每次測試前清除歷史數(shù)據(jù)。

11900K專業(yè)/游戲場景溫度測試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在專業(yè)應用和實際游戲測試中,i9-11900K的溫度并不比上一代10核i9更高,當然,當我開啟Aida64中的FPU單跑時溫度依然會破百,毫無疑問IPC的巨大提升同樣導致溫度的劇增,在相對架構沒有徹底變化前,性能和溫度始終會呈現(xiàn)此增彼漲的狀態(tài)。
順便對比了一下兩代最強八核處理器在理論性能方面的差別,除了在y-cruncher這項Pi計算項目上離奇倒吸牙膏,11900K對10700KF在同樣默頻下的設置可謂碾壓,最低6%最高26%的提升,確實誘人。
再看看功耗,解鎖功耗限制后的11900K可謂“威力十足”,通過Aida64的FPU單烤,測得整機功耗為485W左右,而極端狀態(tài)下GPU和FPU雙烤,可通過功耗表測得數(shù)據(jù)峰值為660W,已經(jīng)超過了大部分玩家650W電源的額定功耗。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電源就會因此炸掉,因為一般來說沒有虛標的電源都有一個基于額定電源之上50-100W的峰值冗余,短時間內(nèi)突破到冗余空間是可以的。同時實際使用,比如游戲時,功耗僅為400-460W之間。
?
分頻是限制11代酷睿的最大枷鎖?看怎么用!
配合3月30日Bios和第十一代酷睿,Z490和Z590都能手動設置Gear1/Gear2模式,有人說Gear2就是渣啊,內(nèi)存延遲高那么多被被上一代打得MA都不認識……真的是這樣的嗎?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本次使用的內(nèi)存,本次老黃拿到的是一對阿斯加特洛極W3內(nèi)存,臺風讀出顆粒編號為K4A8G085WC-BCRC,是三星的C-Die顆粒。
目前的默認設置為XMP:3200Mhz C16-20-20-40 CR1,G1模式,memBench成績?yōu)樽x48K寫32K延遲56ns。
接下來上調(diào)頻率至3600Mhz 時序放寬到18-22-22-42 CR1 Gear1,跑分后甚喜,延遲繼續(xù)降低,內(nèi)存讀寫都有明顯進步。
繼續(xù),內(nèi)存頻率提升到4000,時序19-21-21-39,這時Gear自動跳到2,內(nèi)存比率回到1,,讀寫提升到59K/39K,延遲暴增到64+;回到BIOS手動設置Gear為1,無法啟動。
最終設置,3600C18-22-22-42 CR1 Gear1,這時是兼顧延遲和帶寬最佳的時刻。
誠然Gear2的放開會讓延遲增加,但是我們也能看到內(nèi)存吞吐量也相應增加了,所以Gear模式到底怎么選也有了定論:
Gear1:低延遲,適合競技類FPS游戲玩家,幀生成率高,跟槍穩(wěn)定!
Gear2:大帶寬,適合高分辨率下的設計師等專業(yè)用戶,大素材加載更優(yōu)秀!
本次裝機有兩處遺憾,一是精心選擇的鑫谷開元T1機箱由于嚴重缺貨,發(fā)貨稍微晚了一點;二是本來想測試一下intel關于PCIe 4.0通道對SSD的性能提升,可惜目前手中的SSD都不支持PCIe4.0。

打算上手11代酷睿的朋友老黃推薦你用鑫谷開元T1這款機箱,支持前420/360、后360雙水冷位,在主板供電處還有單獨風扇緩解主板供電部分溫度,之前推給幾個兄弟上分體水都覺得挺好用。
?
總的來說11代酷睿不僅沒有因為核心數(shù)的減少而退步,相反,在同頻性能和多線程效率上大大提升,當然,受限于14nm工藝烤機溫度確實較高,實際使用與10代沒有區(qū)別,所以溫度并不影響11代酷睿成為目前最香的游戲CP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