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吃雞,有多會玩兒?


-風(fēng)物君語-
菌子、米線、花
吃雞也板扎(優(yōu)秀)

中國這只“雄雞”里,幾乎每個省區(qū)都是吃雞大佬。
一只簡簡單單的雞,到廣東變成白切雞、鹽焗雞、鹵水雞,一盤雞肉是宴席的底線;在山東成了外賣之光黃燜雞、火車標配德州扒雞;到了新疆被“盤”成大盤雞;到四川被拌成口水雞,到沈陽則是以雞架直沖熱搜……

云南人,甩得了米線吃得了花,玩得轉(zhuǎn)香料還把菌子摘。云南的雞一旦被端上餐桌,就自帶著鮮花、菌子般的鮮美,還在眾多少數(shù)民族的香料大師手中玩出了風(fēng)格,吃出多重境界。就算“飛入尋常百姓家”,也是一道道簡約而不簡單的家鄉(xiāng)味道。
云南最有名的雞
是“汽”出來的
和鮮花、菌子、米線等一出場便自帶云南標簽的食材不同,雞看似普通,卻悄無聲息地成就了云南菜鮮美的底色。

汽鍋雞,從滇南建水縣走出,以“最存雞之本味”的優(yōu)勢,成為如今國宴菜中的“扛把子”。雞湯清如水,味道卻無比香醇。讓汽鍋雞存其本味的秘訣,全在于“汽”。
洗凈擦干水分的新鮮雞塊整齊地在鍋底鋪開,再加入姜片、枸杞、松茸等配料,鍋中不加一滴水,便可上蒸鍋“汽”之?!捌敝埃€有一個重要的步驟是拿黃酒“吊湯”,這是奠定汽鍋雞湯汁風(fēng)味的基礎(chǔ)。湯吊完之后,把汽鍋“坐”在蒸鍋上,蒸汽源源不斷地向鍋中“注入靈魂”。

民國時期云南一家汽鍋雞店里的匾上寫“培養(yǎng)正氣”,大概就是與這“汽法”有關(guān),作家汪曾祺在《昆明的吃食》中寫道,每逢想吃汽鍋雞就會說:“我們?nèi)ヅ囵B(yǎng)一下正氣”。
“汽”一個小時后揭開鍋蓋,雞肉實現(xiàn)了華麗轉(zhuǎn)身,清冽又泛著金光的雞湯靜靜地躺在汽鍋中,雞肉的鮮美被牢牢鎖進了湯里,每一滴都是濃縮的精華。

與燉煮的雞湯不同,汽鍋雞的湯一點兒也不油膩,喝之前也不用先撇去表面的油光。雞肉更是在蒸汽的魔法中變得酥爛,連皮帶肉一塊兒吃下去,一口肉一口湯,吃完清清爽爽但很是滿足。難怪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對汽鍋雞稱贊道:“味道太鮮美了,真想連整個汽鍋一起吃進去!”
吃汽鍋雞還可以配上竹筒飯。帶著天然清香的竹筒飯蘸上綿白糖,吃完喝上一口雞湯,雙重的鮮美在舌尖迸發(fā),就算是一人食也是滿滿的儀式感。
云南的雞,最炫民族“香”
在云南,人人都是香料大師。這里有400多種香料植物,約占中國香料植物的一半。哪怕是再平常的食材,只消隨手加幾味香料,便成為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雞,也不例外。

在云南,幾乎每個少數(shù)民族在雞上都玩兒得一手好香料:以獵奇著稱的景頗,小檸檬和芫荽共同賦予了鬼雞復(fù)合的辣味;在香料上以少勝多的傣族,憑著“一根香茅草之力”讓一只又一只烤雞“飛”出了云南;和景頗一般,同樣深諳“就地取材”之道的哈尼族,一根竹筒“打天下”,冬菇和玉蘭片把竹筒雞來搭……只要給云南人一把香料一只雞,他們就能玩兒出屬于自己的最炫民族“香”。
景頗族?| 不只是獵奇
云南西側(cè)的怒江沿岸,有一片美食秘境。景頗族,這個古老的民族已經(jīng)在云南德宏一帶“休養(yǎng)生息”了一千多年,但景頗的美味佳肴們怎能甘心“圈地自萌”呢?舂菜,鬼雞,景頗菜向來以獵奇著稱,卻不只有獵奇。

在景頗族的文化中,殺雞祭祀是頭等大事。景頗菜的“C位擔(dān)當(dāng)”——一盤沒有鬼的鬼雞,乍一聽讓人“聞風(fēng)喪膽”,看上去貌似“人畜無害”,吃一口才知何為“天下第一辣”。

先把煮得細膩柔嫩的烏雞肉撕吧撕吧,清新的檸檬香和雅致的芫荽再來為雞絲“注入靈魂”。然后,使出“絕密武器”姜蒜與小米辣,這便是鬼雞復(fù)合辣味的來源。最后把所有食材揉吧揉吧混合在一起,香辣酸爽,徑直竄進食客的靈魂深處。

你以為景頗人吃雞只會辣辣辣,那可大錯特錯了。以薄荷香聞名的香柳,和雞一起舂出了地道的云南風(fēng)味——德宏舂雞腳。滿是膠原蛋白的雞腳,混合著香柳一起,在石臼里開啟一場“舂舂舂”的魔法。舂過之后的雞腳和香柳徹底地混合,吃起來柔嫩有嚼勁兒,酸辣清爽,帶著濃郁的薄荷香。夏天的午后,舂上一盤雞腳,開胃又消暑。再配上清甜的水酒,一口雞腳一口酒,好不愜意。

如果說鬼雞和舂雞腳代表了景頗人的A面——熱情、火辣,那么另一道景頗美食:雞肉稀飯則代表了景頗人的B面——溫暖、細膩。燉煮烏雞的湯作底,加入香米和雞肉碎塊文火熬煮,片刻后,雞肉稀飯的清香便溢滿了整個廚房。嚼一塊酸爽的鬼雞,喝一口溫補的雞肉稀飯,讓人頗有“原湯化原食”的滿足感。
傣族?|?以少勝多的秘密
檸檬芫荽香柳,姜末蒜泥小米辣……景頗人用種類繁多的香料為一只雞“注入靈魂”。和景頗不同,傣族則掌握著“以少勝多”的獨門秘籍。傣族人只用一把香茅草,便成就了一道“走出云南”的名菜——香茅草烤雞,更是創(chuàng)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傣味兒燒烤”。

帶有天然檸檬香的香茅草,傣味兒燒雞的“絕佳cp”,去腥提鮮兩不誤??镜臅r候直接將香茅草和雞肉“綁定”,再用竹板死死夾住,那香味兒真是直沖天靈蓋,吃起來更是讓人欲罷不能。
當(dāng)然,作為傣味兒燒烤的風(fēng)物識別碼,香茅草可烤萬物。香茅草烤羅非魚、煎蝦、烤肉……小小的香茅草便可撐起一桌“傣味兒盛宴”。

哈尼族?|?大自然作香料
在云南的香料游戲中,大師們更是玩兒出了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景頗種類繁多;第二重境界:傣族以少勝多;而哈尼族就是第三重境界:就地取材。

哈尼族的竹筒雞,不添加任何香料,味道卻絲毫不輸其他的“香料大師”們。一截竹子從中間劈開,塞入新鮮的雞肉、冬菇和玉蘭片一起蒸熟。三重鮮美在竹子的清香中被激發(fā)出來,光是這蒸籠中溢出的香氣就足夠治愈了。入口更是清香鮮甜,仿佛置身于竹林中,煩惱頓時煙消云散。
云南的雞,飛入尋常百姓家
云南的雞,飛進國宴中把地道的滇菜發(fā)揚光大,飛進少數(shù)民族的美食秘境中玩兒出了風(fēng)格,吃出了境界……但是,最深諳人心的,還是一只又一只“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云南雞,這承載了云南游子們最惦念的家鄉(xiāng)味道。

米線?|?云南雞的最佳cp
“走,甩碗米線克!”云南人日常打起招呼來,總不會忘記米線這茬子事。云南的大街小巷上最不缺的就是各式各樣的米線館子,一碗米線能讓號稱“家鄉(xiāng)寶”的云南人,頓時“板扎”起來。雞湯作底,雞絲作輔,吃之前撒上一把蔥花,簡單又清爽,怎么都吃不膩。
當(dāng)然,一道簡單的雞湯米線在云南也能吃出花兒來。


在“帽子”繁多的云南米線中,最有名的當(dāng)屬蒙自的過橋米線了。大碗雞湯上飄著金黃的菊花瓣,菊花的清香融入到雞湯的醇厚中,讓人食欲大增。
蒙自隔壁的建水,同樣是過橋米線發(fā)源地的有力爭奪者。這里有一種口味清香的草芽(也叫象牙菜)米線,可以說是汽鍋雞和米線的集大成者。清脆鮮香的草芽和柔嫩爽滑的米線一同裝進汽鍋中,便成了汽鍋米線。這也成了草芽米線的一種有趣吃法。三五好友圍坐在一起,一人抱著一只汽鍋嗦著米線,這場景讓國宴菜也瞬間變得接地氣兒了起來。


滇菜?|?總有一道讓你心動的雞
如果說雞湯米線是雞湯和米線的相互成就,那么通海醬油雞就是好醬油成就的好味道了。通海醬油雞乍一看和白切雞并無二致,然而它真正的靈魂就在于這甜咸適口的通海醬油。煮好的雞淋上醬油,撒上青花椒,最后澆上燒開的清油,雞肉麻辣鮮香的復(fù)合滋味在嗞嗞滾開的油中被全部激發(fā),怎能不讓人垂涎!??

玉溪的刺桐關(guān)麻辣雞,也是云南雞中非常獨特的一支了。刺桐關(guān)麻辣雞雖是玉溪名菜,但它卻是一道舌尖上的四川記憶。麻辣雞起源于四川,因為修昆玉鐵路,四川人將麻辣雞帶入了刺桐關(guān),而后在云南被傳承了下來。?


曲靖的?“志暉園圓子雞”,是與汽鍋雞并列的云南十大名菜之一。圓子雞的“圓子”,并不是雞肉圓子,而是豆腐圓子。吃圓子前,先喝上一碗鮮美雞湯。帶著淡淡豆腐清香的圓子飽吸了湯汁,更是把圓子雞的風(fēng)味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就是一只雞飛進云南的故事,云南人的“吃雞”日常還遠遠不止于此。從“培養(yǎng)正氣”的汽鍋雞、到復(fù)合辣味的鬼雞、自帶天然檸檬香的烤雞、清香鮮甜的竹筒雞,還有最親民的雞湯米線、象征傳承的通海醬油雞和刺桐關(guān)麻辣雞,都是云南人的一份獨家記憶。看似繽紛熱烈,卻也樸實幸福。
- END -?
文丨燕然
文字編輯 | 李亦

云南的雞既好吃,還好看
你最愛哪一款?
本文系【地道風(fēng)物】原創(chuàng)內(nèi)容
未經(jīng)賬號授權(quán),禁止隨意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