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001】人類歷史的開端—石器時代
Part?1
我們的世界充滿驚奇,從原始的蠻荒,經過無數(shù)的年代,生命經歷了嚴酷的考驗。自然界簡單的生命形式演變成了更為復雜的植物和動物,重大的氣候變化曾經威脅到所有生命形式的存在,但生命延續(xù)了下來。就在大約兩百萬年前,改變這個星球命運的生物出現(xiàn)了。站在世界史最遠端的是石器時代的人們,人類是大自然的兒女,是自然界幾十億年進化的產物。對這一長期的人類演化過程,人們并不總能體會得到,人類真正認識到這一點才不過一百多年。在此之前,人們只能把人類的起源歸結于某個萬能、全知的神,所以幾乎每一個民族都有神創(chuàng)造人的美麗神話?,F(xiàn)代科學家把這種上帝造人的說法,稱為神創(chuàng)論或特創(chuàng)論?,F(xiàn)代科學研究提供的證據卻是完全不同的人類演化過程?,F(xiàn)在請與我們共同來探索人類先祖在創(chuàng)造輝煌壯麗的世界歷史時,是如何邁出第一步的。
Part?2
基督教認為人類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圣經》創(chuàng)世紀中說:上帝先用五天時間造晝夜、天地、植物、水生動物以及日月星辰,到了第六天用泥土造了一個叫亞當?shù)哪腥耍髞硪妬啴敼陋?,又抽出他一根肋骨,將它變作一個叫夏娃的女子,與亞當結為美滿夫妻,所以我們人類都是亞當和夏娃的子孫。人們曾經對這一說法深信不疑,并因此還引發(fā)了一些有趣的理論。有個叫厄謝爾的愛爾蘭大主教,根據《圣經》的說法,推算出上帝造人的時間是公元前4004年。牛津大學圣約翰學院的神父,進一步把來當誕生的時間精確到小時,即公元前4004年3月23日上午9點整。在這些神父看來,我們的世界史是從這一時刻開始的。特創(chuàng)論雖然在各地長期占有統(tǒng)治地位,但是世界各族人民并非都是一些人云亦云的應聲蟲。比如古希臘就有一批愛好智慧的腦力勞動者,專注于仰觀宇宙、俯察人生。其中米利都學派專和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唱反調,這個學派中的阿納克西曼德甚至斷言,人是從海里的一種很像魚的動物變化過來的。如果不算原始人的圖騰崇拜,這恐怕是人類起源于動物界的最早說法了,我們把這種說法稱作自然發(fā)生說。
Part?3
按照今天人類的認識水平,自然發(fā)生說比神創(chuàng)論接近真理一些,但是二者其實都是古人跟著感覺走而得出的假設,其中充滿了孩童般的天真。不過,以我們現(xiàn)在的知識和后見之明,我們很容易排除這種見解。18世紀,現(xiàn)代生物學分類的鼻祖,瑞典植物學家林耐發(fā)現(xiàn)人類和類人猿有許多相同之處,因而在擬定動物分類系統(tǒng)時,將人和類人猿分到一起,通稱為靈長類,就是頭等聰明的意思。這種分類,為揭開人類起源和世界史開端之謎提供了新的思路。法國科學家布豐使這一學說得以進一步發(fā)展,他提出了人猿共祖的假設。但他還處在基督教思想專政的末期,所以,他的想法剛一提出便遭到《圣經》捍衛(wèi)者們的圍攻,在巴黎大學當眾檢討才勉強過關,但他的思想影響了他的學生拉馬克。當時,法國大革命吹來思想解放的春風,創(chuàng)造了一種自由、開放的思想氛圍。拉馬克是進化論的偉大先驅,他于1809年發(fā)表《動物學哲學》一書,系統(tǒng)提出進化論的觀點。這個理論的核心內容是物種進化說,認為一切生物都因自然的作用才得以產生,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演化,開始簡單,逐漸復雜。
Part?4
布豐和拉馬克師生二人,打破了特創(chuàng)論的一言堂,在人類自我認識史上功不可沒,剩下的任務就是為進化論再添一把火,將進化論這塊生鐵煉成令人信服、堅韌無比的好鋼,說服仍然相信特創(chuàng)論的知識界,擔當起這項歷史重任的人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809~1882)。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者達爾文1831年底乘英國的貝格爾號參加了一次周游世界的考察,走了五年,到了很多地方:到過美洲、到過澳大利亞,收集了很多的標本。1836年10月回國以后,他又用大約20年的時間,收集資料、潛心研究,于1859年發(fā)表了劃時代的巨著《物種起源》。他指出: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自然界長期演化的產物,但沒有涉及人類的進化問題。1871年他出版了《人類的由來及其性選擇》,第一次描述了人類進化地圖景。達爾文認為:在自然條件下,一切生物都要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而發(fā)生變異,能夠發(fā)生有利變異的物種就能生存和發(fā)展,不能發(fā)生有利變異的物種就必然被周圍環(huán)境所淘汰。這個基本原理在同時代的中國,即清末的時候,被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嚴復概括為八個字,叫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Part?5
此時在西方,達爾文的理論提出的時候,遭到教會的猛烈反對,在社會上也引起廣泛的爭論。然而,隨著科學的進步,在其晚年時,學術界已經不再懷疑進化論了。隨后的工作就是在世界各地尋找我們人類祖先的遺跡了。早在進化論確立之前,考古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已經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古人化石,以及伴生的打制石器及其它工藝品。但在進化論確立之前,人們還想像不到,在亞當夏娃出現(xiàn)之前會有人類存在,所以他們無法理解這些發(fā)現(xiàn)的含義。進化論確立之后,歐洲知識分子的目光越出了教會劃定的界限,開始到世界各地尋找遠古人類的痕跡,陸續(xù)成功的發(fā)現(xiàn)大量古人類的化石與他們使用的工具。這些努力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深刻地感受到我們祖先所走過的艱苦歷程。
Part?6
地球上最早的人類化石是在非洲坦桑尼亞的奧杜威峽谷發(fā)現(xiàn)的能人,發(fā)現(xiàn)者是英國古人類學家利基夫婦。利基在劍橋大學完成非洲史前史學業(yè)后,一心到東非去尋找古人類化石。他的這個想法在當時人看來十分幼稚,因為在20世紀前半期,有關早期人類的大發(fā)現(xiàn)都集中在亞洲,比如印尼的爪哇人、中國的北京人,但是利基卻執(zhí)意要去非洲。他選擇了坐落在坦桑尼亞北部平原上的奧杜威峽谷,這是一道長40公里、深100米的谷地,利基夫婦在那里鍥而不舍的工作了幾十年,結果有志者事竟成,他們終于在1961年發(fā)現(xiàn)了最早的人類遺存,定年在170至190萬年前。
Part?7
在能人之前,還有更早的人類祖先南方古猿,南方古猿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陸續(xù)發(fā)現(xiàn)的一組變異很大的化石,存在的時間大概從五百多萬年前到一百萬年前。這些化石的發(fā)現(xiàn)具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在此以前,人們普遍認為,人類的兩個基本的特征就是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這兩個特征是同時出現(xiàn)的。然而,南方古猿的發(fā)現(xiàn)推翻了這個結論。南方古猿普遍能夠直立行走,但不會制造工具。有關這方面的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利基夫人在1976年于坦桑尼亞奧杜威峽谷以南的一個叫做萊托莉的平原上發(fā)現(xiàn)的兩個南方古猿個體腳印。萊托莉平原上有一座火山,火山曾經噴發(fā)過,在它周圍形成了很厚的,火山灰的沉積層。考古隊員們有一次在打鬧當中,用大象糞互相擊打,有一個隊員倒地后發(fā)現(xiàn)火山灰的凝結層中有動物的腳印痕跡,考古隊員們就順著這個痕跡挖了下去,挖出了一條幾十長的腳印帶。在腳印帶中有兩個南方古猿個體的腳印,一個是成年的,一個是小孩的,在它們腳印周圍還有許多動物的腳印,所有這些腳印都顯得從容不迫,看來它們已經對火山的噴發(fā)司空見慣了。
Part?8
從能人開始,世界歷史進入了它的最初階段——石器時代。石器是人類祖先生存斗爭的基本武器,根據工具制作技術的不同,石器時代又分成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兩大階段。兩大階段之間插著一個過渡階段,人稱中石器或細石器時代。所謂舊石器是指打制的石器,石器時代當中以舊石器時代時間最長,從180萬年前一直延續(xù)到約15000年前。由于時間久遠,考古學家為了認識的方便起見,又把這個時期分成三個較短的時期,即舊石器時代早期、中期和晚期。舊石器時代早期——自大約180萬年前至20、30萬年前,這個時期的人類還帶有猿的特征,所以被稱為猿人。比如最早的能人腦朗還只有500至700毫升,身高在1.2米至1.4米,能直立行走。較晚期的猿人,如非洲的奧科托姆人、歐洲的海德堡人、亞洲的北京人、藍田人等腦量雖然增大到750至1059毫升,身高增長到1.6米左右,但還是同現(xiàn)代人有顯著的區(qū)別,尤其頭骨構造仍具有猿的特征。吻部、眉脊突出、前額矮平、沒有或只有很小的下頜。猿人的食物要靠采集和狩獵,他們采集和狩獵的工具主要是用礫石相互敲打成多面體,棱錐體、石片之類的砍砸器,他們用這些粗糙的工具刺殺、獵捕、切割性情比較溫和的大中型動物,如長頸鹿、野馬、大象、河馬、羚羊等等,至于鳥類、魚類、鳥蛋、植物塊根,果實甚至昆蟲,就更是早期人類的果腹之物了。
Part?9
隨著上百萬年生存經驗的積累,舊石器早期的人們逐漸能按照自己的預想去生產自己的產品,于是出現(xiàn)多用途的石器,像兩面打擊成型的手斧、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之類。在100多萬年前至50萬年前這段時間里,世界一些地區(qū)的古人類,相繼掌握的人工控制天然火的技能??脊艑W家分別在肯尼亞的切斯旺賈以及我國山西芮城西侯度、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發(fā)現(xiàn)了人工用火的痕跡。火的使用在世界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無論怎樣估量都不過分?;鸨挥脕砑庸な澄?,取暖以及自我保護,燒制的食物不僅味道好,而且易于咀嚼和消化。高溫加熱的食物可以形成200多種新的化合物,促使人體內臟、大腦、骨骼、口腔的進化加快。火還被用來驅趕野獸,加工木器,導致人類獵取動物的水平空前提高。披毛犀、野牛、劍齒象這些大型野獸,也就成了原始人的獵物。更重要的是,有了火,人類從此不再風餐露宿,遷入了可以遮風避雨的洞穴。這樣,在100萬年前開始的四次大冰期當中,人類不在北半球的冰天雪地中生存下來,而且還遷徙到了舊大陸的大部分地區(qū)。至于他們的社會結構,公社的領袖,通常是由公社的成員集體推選產生的。在氏族和部落階段,公社還實行嚴格的外婚制,公社內部的成員必須到公社外部去尋找自己的配偶。公社內實行嚴格的社會分工,比如說男人出去狩獵,女人在駐地照料孩子和采集各種野生植物。
Part?10
北京猿人的顱骨內腔的結構證實,人類的分節(jié)語能力產生于舊石器時代早期約50萬年前左右,與人工用火的發(fā)明在同一時期,時鐘轉到大約25萬年前,也就是到了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開始從猿人階段向我們現(xiàn)代人過渡。直立行走實際上不僅僅是解放了人的雙手,而且它還引起了身體部位的某些相關的變化,具體到發(fā)音器官上,隨著人的直立行走和鄂部的隆起,人的吻部會萎縮,口腔和喉嚨會形成一個直角,這個直角是人類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地方之一,非常有利于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另外,從當時人類的情況來看,熟食的發(fā)明使得人類的咀嚼器官逐漸萎縮,牙床變小,口腔內發(fā)音器官的活動余地變得更大,這樣非常有利于人類語言當中的共鳴和唇音的形成。
Part?11
大約五萬年前,人類進入了舊石器時代晚期,這時的人在體制形態(tài)方面,已經同我們現(xiàn)代人沒有什么差別,三大人種的形成過程也已完結?,F(xiàn)代人類學認為,人種或者叫作種族,是具有共同遺傳體質特征的人類群體,大體分成三類,第一類是蒙古利亞人種,也叫黃種人;第二類是高加索人種,也叫白種人;第三類是尼格羅人種,也叫黑種人。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美,黑種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人種之間體質形態(tài)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皮膚的顏色、眼睛的顏色、頭發(fā)的顏色和體型。這些不同的特征是受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影響形成的。比如說:黑人大多數(shù)皮膚黝黑,是因為這種黝黑的皮膚有利于保護身體免受紫外線的傷害;大多數(shù)黑人的頭發(fā)是卷曲的,是因為這種卷曲的發(fā)型可以提高身體的隔熱性。再比如:北部歐洲的白人大多數(shù)鼻梁隆起,鼻腔狹長,是因為這種鼻型有利于冷空氣的加熱。這些現(xiàn)象、特征進一步證明人類的體質,是受到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影響,逐漸地演變成的,但是這與智力品格方面的高低優(yōu)劣沒有什么關系。
Part?12
到了舊石器時代的晚期,石器制作的技術又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像當時出現(xiàn)的間接打擊法、鉆孔法和摩擦法等等,隨著人類生存能力不斷提高,人類的活動空間明顯擴大,人類在晚期智人時代跨過白令海峽,漂過太平洋島嶼,成群結隊在美洲和大洋洲安家落戶。所以,第一批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移民,與其說是近代歐洲人,不如說是舊石器時代的亞洲居民。物質生活的改善伴隨著精神生活的進步,在舊石器時代的尾聲中,人類的語言隨著人類分散到世界各地,而分化成幾千種語音、詞匯和語法結構不同的分節(jié)語。只要有人存在,就能找到各種原始宗教的痕跡,如圖騰崇拜、安靈崇拜、祖先崇拜等等,以及以洞穴壁畫和雕刻為代表的,豐富多彩的原始藝術,這些巖畫描繪出表達他們喜怒哀樂的舞蹈,這些早期人類的繪畫,是文字長期發(fā)展歷史中的第一步,正是這種技藝,把我們與地球上其他生物區(qū)別開來,并為我們提供一個保存歷史的方法,它意味那史無前例、無比瑰麗的文明社會的曙光,就要升起在地平線之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