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設計文件泄密,經濟賠償100萬元,有炒作嫌疑嗎?
近日,小米汽車設計文件泄露事件終于有了最后結果,之前設計文件剛泄露時初期,我們認為它有可能是小米汽車自編自演的一場鬧劇,因此,也沒有跟進報道這件事。
不過,現在從結果來看,小米集團根據《保密協議》對北京某模塑公司處以100萬元的經濟賠償,并對泄密人員進行嚴肅處理,也要求供應商全面提升保密措施。表面看上去,這事變得好像又有點真實了。

也就是說,小米汽車還在進行外觀設計階段,前后保險杠的設計圖被下游供應商泄露了,這才有了設計圖泄露事件,好在是泄露初期設計稿,并非確定稿件,不然,新車還沒量產,大家就會知道小米汽車的外觀了。
但是,要說提前曝光就一定不利于新車的后續(xù)上市,以及上市后的熱賣,是沒有一點道理的,反而是提前預熱,才有可能提前判斷市場反饋,也可以及時進行調整,讓上市后的新車更完美,更符合市場需求,更符合用戶需求。因此,小米汽車設計文件泄露事件才有了炒作嫌疑。

小米造車始于2021年3月30日,雷軍計劃1000億元進軍造車行業(yè),初期信心勃勃,并親自帶隊,想要在2024年進入第一陣營,但是,由于研發(fā)周期過長,首款車型預計2024年才能量產。
留給小米汽車的時間不多了,2023年造車新勢力將迎來大洗牌,特斯拉官降已經引起連鎖反應,加上國補取消,原材料上漲,1月份多家車企銷量下滑,問界、小鵬,零跑汽車更是出現暴跌,接下來的日子將更難熬。

目前小米汽車距離首款車型量產,還需要等一年的時間,暫且不論小米汽車量產后用戶會不會購買,如何讓小米汽車保持熱度才是重點,因此,小米汽車設計文件泄密有炒作的嫌疑,最后官方賬號還發(fā)布了處理結果,嫌疑就更大了。大家說呢?
小米汽車設計文件泄露事件發(fā)生后,也被網友們戲稱“還沒量產的小米汽車,先入賬100萬元”,無論是營銷還是經濟收益都是大贏家,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