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無情,音有情
那一年秋夜,圓月明艷,夜色漸濃,江面熠熠燦如繁星。
?
我是楚國人伯牙,遠在異國他鄉(xiāng)討生活。
前幾日因工作需要暫回我的故鄉(xiāng)楚國。
?
多年思歸,歸而不得。
今,站在熟悉的土地上卻涌出一股陌生且悲涼之感。
家已散,只剩殘垣敗瓦,尋不見往昔的痕跡。
小巷前那家豆腐店老東家已故去,少東家接手,賣相如舊,咸豆花已經(jīng)不是從前的味道了。
我默默嚼著香甜的豆花,心下有些失望。
不知是對變味的豆花,還是對自己?!
?
前面是漢陽河。
我顧了一艘船在江邊候著,小船像一片落葉在海面飄浮。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往年的中秋夜我在晉國都城昂首望明月,思念楚國的人和事。如今人在故地卻只剩下落寞之色。
船家想撐船起航我揮手阻止,獨自站在船頭眺望斜陽的背影,悲傷涌上心頭。
在異鄉(xiāng),異鄉(xiāng)人把你當成是異鄉(xiāng)人,重回故里,故鄉(xiāng)人也把你當成是異鄉(xiāng)人。
這股剝離感刺痛著我的心。
?
我善琴,陪伴我的是一床瑤琴,相傳是伏羲氏所造。
至于是不是伏羲氏所造已無從追究……
琴,的確是一床好琴,曾有人出價黃金萬兩,我亦不愿舍棄。
?
中秋夜,我坐在船頭就著江面斑駁的星光以琴音慰我多年的思鄉(xiāng)之情。
一曲接一曲……
錚錚淙淙的琴音似乎已和夜色溶在一起,船夫默然地聽著,雙目微垂,似乎當成了搖籃曲。
我抬眼忽見有一人站在不遠處,一動不動仿若鬼魅。
?
我受驚,手一滑,琴音已亂。
來人見此,忙呼聲道:“先生莫驚,我是打柴路過此地,聽聞先生琴音忍不住停下來聆聽?!?/p>
此人談吐不凡,不像是惡人。
?
我借著明月一瞧,果見一名年輕的漢子立在江邊的月下,腳邊放著一擔(dān)干柴。
心想:你一個打柴的能聽懂我的琴音么?晉國多少士大夫,文人雅士都聽不懂我的琴音。
我稍有些不悅,故意為難:“那你知道我剛剛彈奏的是什么曲子?”
那打柴人答:“是孫子贊嘆顏回的曲譜。可惜呀……可惜到了第六句被我打亂了。”
我一聽,心中大喜,忙請他上船。
?
他是鐘子期,楚國漢陽邊上的一名樵夫。
我擅琴,他擅聽。
不論我怎么考他,他都能聽出我琴意。后來,我不得不感嘆:“我的琴聲又如何瞞得你的耳朵呢!”
子期只是笑了笑。
?
知音難求,我與他結(jié)為金蘭,并約好一年后的中秋在漢陽河邊再會。
這一夜,我暢快淋漓,和子期促膝長談,盡興而歸。
匆匆一載,我思之若狂趕到漢陽江口,卻不見子期應(yīng)約而來。
莫非他已忘了我們的約定?!
我不死心地多方打聽,方得知子期染病去世,臨終前留下遺言:請把我葬在江邊,等伯牙來赴約能再聽聽他的琴聲。
?
我的淚珠不絕。
來到新墳前,哭得肝腸寸斷,不能自己。
子期想聽我的琴音,于是我五指顫抖地為他撫了一首《高山流水》。
琴音剛絕,我一把扯斷琴弦,摔琴在地,如同我碎裂的心。子期不在,我撫琴給誰聽,有誰比他更懂我的琴……
不如摔琴,封指,終身不再撫琴。
?
許多年,許多年后……興許我已化作一抔塵土,不知何人替我寫了一首詩: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fēng)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甚至在漢陽河邊為紀念我們的友誼建了一座古琴臺。
只是呀,只是世人只道子期是個平凡的樵夫,在我們的時代哪個平凡普通的樵夫識字認字,更何況是懂琴。
子期不顯聲名甘愿打柴為樂,他不僅精通樂理,且品德高尚。
我視他為知音,他視我為知己。
但愿我死后能化作漢陽水,流過子期的墳前時能多瞧他一眼。
?
那一年的秋夜,夜色如水,悠揚的琴音又錚錚淙淙在漢陽江邊響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