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奧運,我們的冠軍都得到了哪些獎勵?
我們在東京奧運會上看到了這樣一個現(xiàn)象,為了嘉獎運動員,很多中國企業(yè)都給運動員發(fā)了獎勵。
獎勵全紅嬋一套房子、一個商鋪、20萬現(xiàn)金,獎勵陳雨菲兩套房、百萬獎金,獎勵侯志慧100萬元……
我就把這些獎勵做成了一些圖表,截止到8月8日的公開新聞,不完整的部分歡迎補充。
它分為幾部分。
一個部分是針對運動員個人的大額獎勵。

如圖所示:
一、捐贈形式以送房為主。
房子能保值和增值的商品之一,即使鄒敬園的住宅價值不到百萬,但在四川宜賓當?shù)貋碚f,已經(jīng)是很實在的禮物獎品了。

二、人均獲贈達到了三四百萬的。
三、捐贈企業(yè)以房地產(chǎn)為主,往往也是奧運健兒家鄉(xiāng)的企業(yè)。
運動員“衣錦還鄉(xiāng)”,當?shù)仄髽I(yè)“接風洗塵”,氛圍上一片和和美美。
除了針對運動員個人的獎勵,還有針對所有運動員的獎勵。

有的企業(yè)送給冠軍幾十萬的紅旗轎車一輛。有的企業(yè)嘉獎河北運動健兒百萬。
還有一部分的獎勵則是送給全紅嬋和游泳隊的文旅美食體驗。

贈送終身免費暢游機會的,提供VIP接待服務的,贈予一卡車辣條的,等等??梢哉f金額數(shù)值巨大,形式多樣。
其實這也是在回答一個問題:
01,我為什么要做這些表呢?
因為含金量十足。
一邊是運動員傲人的成績,一邊是企業(yè)巨額的贈予,兩相結合構成了體育激情的另一種時刻。
其實當運動員表現(xiàn)得越來越好,獲得的獎勵越來越多,觀眾看得也高興。
所以我的這些表就是用來記錄這種其樂融融的景象。我也不是首創(chuàng)。
下面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運動員獎勵表同樣含金量十足,在網(wǎng)上流傳已久,由各地方的媒體報道與民間推測得出,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何姿、傅海峰等奧運健兒,收到了國窖1573定制酒。

傅海峰等運動員還在國家羽毛球隊慶功宴上,收到了成龍贈送的限量版皮衣,皮衣價額在當時就已達到了150萬元一件。(價格和下面網(wǎng)絡圖有出入。)

除了獎勵的形式多樣以往,獎勵金額也是巨大。
2012年,半島晨報、中國青年網(wǎng)指出,易思玲一塊金牌價值達到了千萬水準;南方都市報指出,孫楊獲得的省市獎勵就達到了500萬。
可以說金牌的含金量是真的十足。
問題來了,近幾屆的奧運健兒里誰的獎金最高?
關于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獎勵新聞找到的不多。
不過據(jù)媒體報道,國家層級給的獎金是20萬,比上一屆少了30萬元,很可能相關的其他獎金也會減少。
那么,里約奧運會上運動員拿到的最高獎勵可能沒有倫敦奧運會的高。
搜出來的一些信息也能佐證,當時孫楊、石智勇被贈予杭州綠城的精裝修房,女排朱婷被贈予價值360萬的法式洋房一套,加上其他的,估計他們的獎金也很難突破千萬。
而2012年獲獎金最高的運動員是易思玲,她的金牌價值達到了千萬水準,按下圖所示是1127萬元。

目前本屆奧運會獲獎金最高的是陳雨菲,獲得800多萬元。
這也不是最終數(shù)字。
按照以往浙江的慣例,省級層面會給金銀銅牌獲得者80萬、50萬、30萬的獎勵。

杭州市獎勵情況大致相同。桐廬縣獎勵標準未查到。
已經(jīng)獲贈的兩房一現(xiàn)金,加一輛紅旗H9,加國家級獎金20萬元,加浙江省級獎金80萬元,加杭州市級獎金80萬元,
陳雨菲的獎金折現(xiàn)將達到1000多萬元,更加印證了奧運金牌含金量十足的道理。
如果到時候桐廬進行縣級獎勵,以及再有其他企業(yè)和機構的獎勵,陳雨菲獲獎金額將超過易思玲的1127萬。
畢竟桐廬還有那么多快遞企業(yè)。
02,運動員該不該接受企業(yè)的巨額捐贈?
一屆奧運會,能讓運動員拿到千萬的收入,這樣的吸金效率實在太驚人。
有人便產(chǎn)生了不同的看法。
他們覺得國家出錢培養(yǎng)了運動員,運動員也拿到了不小的內(nèi)部獎金,再拿房產(chǎn)可能會讓運動員喪失了純粹的動力。

所以,他們覺得運動員不應該接受企業(yè)的捐贈。

當然,堅決支持運動員們接受企業(yè)的捐贈的聲音也不小。
比如運動員是在為國出力,越豐厚的獎勵越能帶動其他人賽出好成績;比如運動員的職業(yè)生涯周期短,更應該在有限的巔峰階段多攢錢;比如運動員家里常常很貧苦,更需要錢來貼補家用。
這些說法也有他們的道理。
我想說的是,奧運冠軍本就應該過好日子。
某種程度上而言,運動員的工作和科學家的工作一樣,具有不可替代性,都是在攀登高峰,更值得擁有美好生活。
茨威格在他的代表作《人類群星閃耀時》里寫過,歷史的長河其實是平淡、漫長、甚至索然無味的,然而那些英雄人物綻放的光芒,那些關鍵時刻釋放的能量,足以照亮文明夜空的一角。
“一個民族,千百萬人里面才出一個天才;人世間數(shù)百萬個閑暇的小時流逝過去,方始出現(xiàn)一個真正的歷史性時刻,人類星光璀璨的時辰?!?/strong>
某種程度上對應了奧運健兒們?yōu)閲鵂幑獾氖聦崱?/p>
蘇炳添跑出了9秒83的百米成績,說明中國人的速度不輸歐美人;徐詩曉、孫夢雅參加女子500米雙人劃艇比賽,打破了奧運會紀錄;李雯雯刷新抓舉、挺舉、總成績的奧運紀錄……

他們作為項目領域的英雄或者天才,對歷史的推動作用巨大,璀璨的光輝印記值得銘記。
什么樣的銘記方式最好呢?物質(zhì)生活的保障起碼要有。
畢竟作為普通人也需要去過美好生活。普通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什么呢?
房,車,穿好吃好,看得起病,上得好學,生得起娃,養(yǎng)得起子女,照顧得好老人,等等,都需要錢來統(tǒng)籌。
接受合理合法的企業(yè)的贈予,就是幫助運動員抵抗各種風險,無論風險是在役時候的,還是退役后的。
有了更多錢,他們能給常年傷病的自己和老邁的父母去看更好的醫(yī)生,去配更好的藥;他們也能幫孩子找到一小時四五百、卻很難預約到的數(shù)學家教;他們也能湊個首付,買下一套房子,住在城市里。
如此一來,運動員能獲得更多收入,享受好的生活待遇,也就證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
這樣才都有美好的前途。

03,為什么不獎勵更需要用錢的普通運動員呢?
既然運動員值得被獎勵,既然運動員也需要錢,那么為什么不把捐贈和獎勵向急需用錢的普通運動員傾斜呢?
在國際賽場上,有這么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并不絕對)。
越大牌的運動員,職業(yè)態(tài)度越好。
萬人迷貝克漢姆拼到嘔吐,也跑出過國際大賽最長單場跑動記錄16000多米……

就算他們的狀態(tài)出了問題,但他們的拼勁也高,輸了就輸了,卻很少會被說“態(tài)度有問題”。
企業(yè)也愿意捐贈他們,商家也愿意找他們代言。

如果商家普遍選擇捐助奧運會里成績不突出的運動員,會怎么樣呢?
一,普通選手的明星效應差,觀眾少;二、普通選手成績一般,拼勁突出不出來,容易讓人以為商家的服務質(zhì)量也一般。
企業(yè)們從商業(yè)考慮,給明星運動員送房送車,也就無可厚非了。
所以要想獲得額外的企業(yè)的社會捐贈,就需要一個普通運動員努力,鍛煉,結合天賦,一步一個臺階,披荊斬棘。
從業(yè)余變成職業(yè)運動員,從市隊提拔到省隊,從省隊脫穎而出到國家隊。
沒有后門設置,不講人情世故,你行就你上,只談成績。
這不比博人傳燃嗎?

而且能帶來極大的示范效應,向全國復制推廣。

當然這樣的推導會天然地面臨邏輯困境:
明星運動員拿到的獎金越來越多,普通運動員拿到的資助越來越少,這不是在分化嗎?
所以,有人直言,何不所有運動員都拒絕接受企業(yè)等社會捐贈呢?
看著也相對公平公正了呀。
04,選手們一律不接受捐贈是不是會更好?
不會。
運動員都拒絕企業(yè)捐贈,那么不久之后,“兩袖清風”成為運動員的標簽。
沉重的標簽難免淪為一種“政治正確”。
你不能拿社會上的捐贈,我不能拿社會上的善款,否則時代的一口唾沫,落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是一座山啊。
到時候體育將更成為富人的項目,貧苦出生的運動員越來越少,項目的未來越來越黯淡了,我們的奧運成績可能會驟降;
成績越來越不好看,獎勵的企業(yè)越來越少,商業(yè)的運營也越來越少。
能讓我們大眾觀看的體育項目也越來越少,能讓普通孩子從事的體育項目也越來越少。
惡性循環(huán)。
決定體育水平的核心因素必然是錢。
體育產(chǎn)業(yè)集聚很多資金,從業(yè)者享有不錯待遇,最好的運動員賺到更多的錢,才是一項運動良性發(fā)展的趨勢。
也就是說,這個核心因素錢里又很難離開企業(yè)這個因素。
05,企業(yè)真的是在獎勵嗎?
從上面三張圖表就可以看到,運動員的成績與企業(yè)的善意是疊加在一起的,這才讓獎勵信息圖呈現(xiàn)出喜聞樂見的效果。

于是,很多人就懷疑了,企業(yè)有私心,他們也想蹭熱度,打廣告(這確實是),他們別有用心。
我倒覺得,如果企業(yè)和組織機構都這么“別有用心”的話,運動員可要樂開花了,因為這幾乎等同于天上掉餡餅。
很多人也說了,不順利的可能性大。其實這么多年看來,獲獎牌的運動員收下企業(yè)的贈予后,出事的概率很小,遠比代言出事小。
有一個細節(jié),帶來獎勵的企業(yè)一般是當?shù)鼐哂幸欢ㄓ绊懥Φ钠髽I(yè),他們有自己的實力在背書。
可以說,企業(yè)帶來的獎勵對于運動員來說是錦上添花的事,而且巨額又安全。
企業(yè)本可以更解約成本地去營銷熱度,他們也沒去做;這里面很多企業(yè)是按稅后獎金發(fā)給運動員的;很多企業(yè)幫運動員做好了相關手續(xù)工作。
其實在善意上,做得挺到位了。
我很感激這些企業(yè),他們讓奧運健兒的努力有更實質(zhì)性的收獲,他們的善意也將激勵更多奧運健兒去攀登體育高峰。
而我們這些網(wǎng)友只需點個贊,不花錢,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