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能言善道(能言類)
[開宗明義]事理勝過辭藻,話一說出來,沒有不切中人心的:若是言語虛污大不實(shí),終究沒有意義,更不會有任何作用。所以切要的話,有時一句就可以決定振興國家的契機(jī),半句就可以使整個局勢大逆轉(zhuǎn);這樣的言語,絕不是那些講究修辭——所謂詞繁詞簡的問題——可同日而語的?。?/p>
292 孔子像天
齊景公對子貢說:“你拜誰為師?”
子貢說:“我拜孔子仲尼為師?!?/p>
景公說:“仲尼賢能嗎?”
子貢說:“賢能。”
景公說:“多賢能呢?”
子貢說:“我不知道?!?/p>
景公說:“你知道他賢能,卻不知道他多賢能,怎么可能呢?”
子貢說:“現(xiàn)在要是說天高,那么不論是老是少,是聰明是愚笨都知道;但如果問天有多高,大家都會說不知道。所以我只知老師賢能,卻不知道他有多賢能。”
293 狐假虎威
楚王對群臣說:“我聽說北方的國家都怕昭奚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江乙回答說:“老虎想獵食,找到一只狐貍。狐貍對虎說:‘你不敢吃我,因?yàn)樯系勖钗覟榘佾F之王,如果你吃我,就違背上帝的命令了。你要是不相信, 我可以走在前頭,你在后頭跟著,百獸一看到我,沒有不逃走的?!匣⑿乓詾檎?,就跟著走,動物一看到,都紛紛走避。老虎不知道百獸是怕自己,還以為是怕狐 貍呢!現(xiàn)在大王有五千里方圓的領(lǐng)土,百萬武裝部隊(duì),交由昭奚恤專管,所以北方各國不是怕昭奚恤,而是怕大王的部隊(duì),就如同百獸怕老虎一般?!?/p>
楚王說:“對!”
294 楊朱成就大功,不計(jì)小節(jié)
楊朱晉見梁王,向梁王表示治理天下易如反掌。
梁王說:“先生有一妻一妾都管不好,有三畝田地都種不來,卻表示治理天下很容易,為什么呢?”
楊朱說:“這是真的。陛下應(yīng)看過羊呢!百來只羊聚在一塊兒,要一個牧童肩上挑根木杖跟著,想要羊群向東,羊群就向東,要向西就向西。而如果要舜牽只羊,要舜肩上挑根木杖跟著,那天下就開始混亂了。
“我中說:‘大得可以吞船的魚,不會游到溪谷里;能高飛的在鴻鳥,不會在臟地方休息?!癁槭裁??因?yàn)樾闹具h(yuǎn)大的緣故??!黃鐘、大呂這種音律,不能配 合節(jié)奏復(fù)雜的舞曲,為什么?因?yàn)辄S鐘、大呂的音律十分單調(diào)?。∷哉f處理大事,不必顧及小節(jié),要成就大功,小的地方就不能斤斤計(jì)較?!?/p>
295 遠(yuǎn)水救不了近魚
莊周很窮,有一次向魏文候(公元前 424~前 387)借糧,魏文侯說:“等我們收糧租的時候我再送過去給你?!?/p>
莊周說:“今天我來的時候,路旁牛車上有一要鮒魚(好鯽魚),嘆著氣對我說:“只給一點(diǎn)水,我就可以活下去了?!蔽艺f:“你等我,我為你去楚國,請 楚王引長江、淮河的水來澆灌你?!滨V魚說:“我現(xiàn)在活在盆子里,隨時都會死,急得不得了,你才說要為我去見楚王,引長江、淮河的水。你來的時候,只能在賣 魚的店鋪里找我了。”如今我急迫的時候才來借糧,要我等你收了糧租再給我糧食。等糧租來了,也只能在做工的地方找我了?!?/p>
文侯于是發(fā)了百鐘(一鐘六斛四斗)的糧,送到莊周家里。
296 楚國多士不受重用
衛(wèi)國大夫蘧瑗,字伯玉,出使楚國,在濮水邊上遇到楚國公子哲。
公子哲說:“我聽說上等的士人,可以托他照顧妻室;中等的士人,可以托他傳話;下等人士,可以托管財(cái)物。這三樣能不私托你辦呢?”
蘧伯玉說:“好。”
蘧伯玉見到楚王,出使的公務(wù)辦完,就坐著與楚王閑談,從容不迫地談到“人士”的問題。
楚一說:“哪一國的士人最多?”
“楚國人士最多。”蘧伯玉回答。
楚王很高興。
蘧伯玉又說:“為什么?”
蘧伯玉說:“伍子胥生在楚國,逃往吳國,做了吳國宰相,帶兵攻打楚國,毀了楚平王的墓。釁貧黃生在楚國,跑到晉國,治理七十二縣,政績良好,路上掉了東西,不怕被人撿去,城門不用關(guān),也沒有盜賊。這二位都生在楚國,但吳、晉懂得重用他們?!?/p>
“今天我來的時候在濮水附近遇到公子哲,他說:‘上士可以托他照顧妻室,中士可以托他傳話,下士可以托他保管財(cái)物,這三樣可不可以托你?’我看公子哲出國,不知道會到哪里發(fā)揮他的治國才能呢?”
楚王聽了,派使者坐專車一輛,副使專車兩輛,到濮水附近去追公子哲。
公子哲回到楚國,受到重用,是蘧伯的功勞。

297 甘茂挾外自重拜上卿
甘茂因?yàn)楸徽u謗而離開秦國,想投奔到齊國,出關(guān)時,遇到蘇代。對蘇代說:“你聽說過住在東水附近的處女吧?江水附近的處女當(dāng)中,有一個很窮,家里沒 有蠟燭,她和其他處女一起紡織。其他處女嫌她窮,又來共用燭火,想趕她走,她說:“我缺少燭火,所以都先來這里,幫各位掃地鋪席,各位何必舍不得一點(diǎn)燭火 呢?”其他人一聽,覺得有人先來幫忙掃地、鋪席也好,就收留她了。現(xiàn)在我受困,被秦國驅(qū)逐出關(guān),希望能像處女一般為你打掃鋪席,請留我吧!”
蘇代說:“好!不但收留,還希望齊國能重用你。”
蘇代于是先到秦國,游說秦王說:“甘茂是一位不凡的人,某家在秦國歷代以來都受到重視。從到鬼谷,所有地形上的情況都十分了解。他如果以齊國的名義約集韓、魏兩國,反過來設(shè)計(jì)秦國,對秦國是很不利的?!?/p>
秦王說:“即使如此,那該如何呢?”
蘇代說:“不如準(zhǔn)備厚禮,用高薪請他回來;如果他回來,就將他安置在鬼谷,終身不讓他再出鬼谷一步?!?/p>
秦王說:“好?!?/p>
立刻委任甘茂為上卿兼宰相,派使者帶宰相的官印到齊國去迎接甘茂,但是被甘茂婉謝了。
蘇代回到齊國,對齊絡(luò)王說:“甘茂是一位賢人,秦國委任他做上卿,拿相印來迎接他。但甘茂感謝大王收留,所以希望成為大王的臣子,因此不回秦國,如今大王如可禮遇他呢?”
齊王說:“好。”
立刻任命甘茂為上卿。而秦國同時也解除對甘茂家族的限制,并恢復(fù)對齊國的往來。
298 蘇秦一席話換十座城
秦惠王將女兒嫁給燕國太子,這一年,恰好燕文侯去逝,太子登基,成為燕易王(公元前 329 年)。燕易王剛即位,齊宣王就趁燕國國喪之際,出兵攻燕,占據(jù)了十座城。
燕易王對蘇秦說:“當(dāng)初你來到燕國,我父親幫你,使你見以趙王,才完成六國合縱的大業(yè)。如今齊國卻先攻打趙國,然后又攻打燕國。你主持六國合縱的大業(yè),天下都在笑你了。你能為燕國取回齊國侵略的土地嗎?”
蘇秦很慚愧地說:“請讓我為大王效勞?!?/p>
蘇秦見到齊王,一拜再拜,先低頭慶賀,然后爺頭哀掉。齊王說:“怎么一下子慶賀,一下子又哀掉呢?”
蘇秦說:“我聽說饑餓的人之所以下吃鳥嘴一口就吃掉的食物,是因?yàn)槌粤伺c餓死沒有兩樣。現(xiàn)在燕國雖然弱小,卻是秦王的女婿。大王貪圖燕國十座城,卻與強(qiáng)大的秦國結(jié)仇;就好像當(dāng)燕國是雁陣,卻設(shè)想到秦國躲在背后,襲擊燕國,卻招來天下的精兵;這不等是饑餓的人吃下烏食一般嗎?”
齊王臉色一變,說:“那該如何是好呢?”
蘇秦說:“我聽說,古時候善于處置事情的人,能轉(zhuǎn)禍為福,反敗為勝。大王如果真的能聽我的,就立刻歸還燕國的十座的城。燕國無緣無故地收回十座城, 一定十分高興,秦王如果知道是因?yàn)榍貒P(guān)系而歸還燕國的十座城,也一定高興,這種做法齊國少了仇人卻是到知交,而一旦燕、秦一同臣服于齊國,那么大王號令 天下,誰敢不從?大王讓秦國得到虛谷,而大王卻用十座城取得天下,這就能夠取得天下,這就能夠完成稱霸的大業(yè)了?!?/p>
齊王說:“好?!?/p>
于是歸還燕國十座城池。
299 神箭手要懂得休息
蘇歷游說白起:
“楚國有個人,名叫養(yǎng)由基,是個神射手,站在楊樹前百步,百發(fā)百中,圍觀的人都叫好。卻有一個邊路人說:“好!有資格讓我教你射箭了?!别B(yǎng)由基說: “大家都叫好,你卻說要教我射箭!你先射射看!”這位路人說:“我不是要教你‘左支右鉤’等射箭技巧,而是想告訴你射箭是需要休息的。射柳葉,百發(fā)百中, 如果不懂得休息,不多久就沒力氣了,那么撥箭鉤弦,只要一箭不中,就前功盡棄了?!?/p>
“現(xiàn)在先生擊破韓、魏,殺了犀武;北攻趙國,取下藺離、石祁,功勞很大。如今又帶秦兵經(jīng)過東、西周,取道韓國攻梁國,如果攻不下來,不是前功盡棄嗎?所以先生不如托病不去。”
白起聽從他的話。

300 齊王無路遠(yuǎn)九鼎
秦國帶兵逼近周國,想要九鼎(天子權(quán)威的象征)。周王很擔(dān)心,顏率說:“大王不必提心,我到齊國討救兵?!?/p>
顏率到了齊國,對齊王說:“秦國暴虐無道,想帶兵逼迫周國以取得九鼎。我們周國的君臣商議過了,都認(rèn)為把九鼎交給秦國,不如交給貴國。再說,救助即將危亡的國家可以獲得美名,擁有九鼎又是貴重的寶物呢!請大王考慮吧!”
齊王于是出動五萬名部隊(duì)援救周國,秦兵也因而退兵。
齊國事后向周國要求九鼎,周王又提心了,顏率說:“大王不必?fù)?dān)心,讓我到齊國解決?!?/p>
顏率到了齊國,對齊王說:“周國因貴國仗義相救,君臣、你子才能保住性命,愿獻(xiàn)上九鼎。請問要從哪條路將九鼎送到齊國呢?”
齊王說:“寡人將借道梁國。”
顏率說:“不行。梁國君臣想得到九鼎,計(jì)劃放在暉臺和沙海,圖謀很久了,如果九鼎經(jīng)過梁國,就出不來了。”
齊王說:“那么寡就借道楚國。”
顏率說:“不行。楚國君臣想得到九鼎,計(jì)劃放在葉庭,已經(jīng)圖謀很久了,進(jìn)了楚國。九鼎就出不來了。當(dāng)初周伐商,取得九鼎,一鼎就須九萬人拉挽。現(xiàn)在大王即使有那么多人,但是想由哪條路途回齊國呢?我實(shí)在為大王擔(dān)心?!?/p>
齊國生氣說:“你來了那么多次,還不是不給?”
顏率說:“我不敢期騙貴國,請趕快決定走哪條路,我國會搬九鼎等著。”
齊王無法可想,只好放棄。
301 喪子不哭的母親
秦攻趙國長平,大敗趙兵,大軍凱旋而歸,然后派人向趙國要求割讓六座城再講和。
趙國尚尚未下決定,這時樓緩剛從秦國來,趙王就找他商量:“給秦國土地好呢?還是不給好呢?”
樓緩謙讓地說:“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p>
趙王說:“話雖如此,你不妨試著說說心里的話。”
樓緩說:“大王聽過公甫文伯母親的事嗎?公甫文伯在魯國當(dāng)官,病死了,有十六個妻妾為他自殺。他母親知道之后,不肯哭。管家問說:“哪有人死了兒子 而不哭的?”他母親說:“孔子是賢人,被驅(qū)逐出魯國時,公甫文伯沒有追隨孔子,現(xiàn)在死了,卻有十六個婦人為他自殺,可見公甫文伯對長者(孔子)不好,只對 婦人好?!彼园?!同一件事,說法可以不同,人心也不同。我現(xiàn)在才剛剛從秦國回來,如果說不割讓,實(shí)在不是好辦法;如果說割讓好,又怕大王認(rèn)為我偏袒秦 國!所以我不敢回答大王。但要是大王要私下表示意見,我認(rèn)為不如割讓。”
趙王說:“好?!?/p>
302 楚王不做偷竊狂
楚國想攻打宋國,墨子就晉見楚王說:“有個人,放棄自己豪華的車子,卻想偷鄰居的破車;放棄自己質(zhì)料美好的服飾,卻想偷鄰居的短粗衣;放棄自己家里的梁肉,卻想偷鄰居的糟糠。這是哪一種人呢?”
楚王說:“他一定是患了偷竊狂?!?/p>
墨子說:“楚國的土地,方圓五千里,宋國方圓只有五百里,這就好像是豪華車子與破車的對比。楚國有云夢大澤,犀、兕、麋鹿,到處都是,長江,僅水里 頭,魚、鱉、龜、鼉的產(chǎn)量,可以說是天下最豐富的,而宋國可以說是邊雉、兔、鯽魚都沒有,這就好象是梁肉與糟糠的對比。楚國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等木 產(chǎn),宋卻沒有高大的樹木,這就好像是質(zhì)料美好的服飾與短粗衣的對比。所以我認(rèn)為楚國要攻打宋國,就跟那個有偷竊狂的人同類?!?/p>
楚王說:“好吧!那我就不打宋國了。”
303 有些事不能不忘
魏信陵君(名無忌)殺了晉鄙(魏國帶兵官),擊破秦軍,解除邯鄲被圍因的危機(jī),救了趙國,趙王親自出效外迎接。
唐睢對信陵君說:“我聽人說:‘有些事無法得知,但有些事不可不知;有些事不能忘,但有些事不能不忘。’”
信陵君說:“怎么說呢?”
唐睢說:“有人恨我,我無法知知,但我恨人,卻不可不知;別人有恩于我,不能忘記,但有恩于人,就不能不忘。先生殺了晉鄙,解除邯鄲受困的危機(jī),救了趙國,這是大恩,所以趙王出郊迎接。但你與趙王畢竟是在倉促之間會面,希望你能忘了對趙國的的恩惠?!?/p>
304 淳干宰一日薦七士
齊國大夫淳于宰,在一天之內(nèi)就推薦七位賢士給齊宣王(公元前 455~前 405 年)。
齊宣王說:“你來!我聽說:‘千里之內(nèi)要是有一位賢士,距離就算很近,百代之間要是出一位圣人,時間就算很短了?!倍憔谷辉谝惶熘畠?nèi)就
推薦七位賢士給我,那賢士未免太多了吧!”
淳于宰說:“不會吧!鳥嘛!羽翼相同的就住在一起;獸嘛!腳相同的就住在一塊兒,一起行動。如果要到沼澤去找柴胡、桔梗(中藥),幾輩子也找不到; 但要是到髡、黍、梁父等山的南邊坡地去找,隨便也可以滿載而歸。事物都各有同伴,像我淳于宰,就是賢士的同伴。大王若是從我這兒征求賢士,就像是到河里舀 水,用燧石取火一般容易。我還想繼續(xù)推薦賢士給大王,哪里只是七位呢?”
305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趙國即半出兵攻打燕國。
蘇代為燕國游說趙惠王(公元前 298~前 266 年),說:“今天早上我來的時候,經(jīng)過易水圳正出來曬太陽,突然飛來一只鷸鳥啄著蚌肉,蚌也不 某示弱,箝住鷸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羅!”蚌也逞強(qiáng)他說:“我今天不松口,明天不松口,就有死鷸了?!柄?、蚌相爭,都不肯放棄, 就都被漁夫抓去了。現(xiàn)在趙國想攻燕國,一旦燕、趙長久對抗,國力疲敝,我怕強(qiáng)大的秦國就可以扮演漁夫了。希望大王能深思熟慮一番。”
趙惠王說:“好。”
于是放棄攻打燕國的計(jì)劃。
306 孟嘗君削去報仇名單
孟嘗君被放逐之后,又恢復(fù)相位,重回齊國。
譚拾子到邊境去迎接,對孟嘗君說:“您會不會埋怨齊國的士大夫放逐您,而想殺人呢?”
孟嘗君說:“會?!?/p>
譚拾子說:“有件事是一定會發(fā)生的,有個道理是必然的,您知道嗎?”
孟嘗君說:“不知道?!?/p>
譚拾子說:“死,是一定會發(fā)生的事;而追求富貴、摒棄貧賤則是必然的道理。拿市場來打個比方吧!早上的時候,市場人潮洶涌,到了晚上,市場就空蕩蕩 了;這并不是市場喜歡早上而憎恨晚上??!為了求生存所以就爭著去,為了避危亡所以就逃離,這是同樣的道理??!希望您不要心懷怨恨?!?/p>
孟嘗君聽了,就削去一份記有五百個他所怨恨的人的名單,不再表示要報復(fù)了。
307 騙奪叢神的賭徒
應(yīng)侯(范?。η卣淹酰ü?306~前 251 年)說:
“大王聽過恒思這地方有叢神(鄉(xiāng)野林間草叢眾多之處立祀為神)嗎?恒思有個不良少年,要跟叢賭博,說:“如我勝叢神,叢就得把神借我三天;如果我輸 了,就任憑叢處置?!庇谑亲笫痔鎱操€,右手替自己賭:結(jié)果贏了叢,于是把神借走了。過了三天,叢去找神,卻要回不來了,邊了五天,業(yè)就干枯了,過了七天, 叢就死了。
現(xiàn)在,國家好比是叢,權(quán)勢好比是神,都是大王所有的,如果借給他人,
國家不是危險了嗎?叫一百個搬動一個葫蘆瓢,不如叫一個人拿著走來得快;再說要一百個人抬著瓢,瓢一定會破裂。如今我聽說太后,穰侯專權(quán),又有高陵君、華陽君,涇陽君等人相助,如果他們沒看上國家這個大瓢(將國家比做瓢)就好,要是看上了,那國家不就像大瓢一般四分五裂了嗎?”
昭王聽了,很害怕,說:“說得好?!?/p>
于是廢掉太后,將稷侯等人放逐到關(guān)外。

308 甘羅:十二歲的政治天才
甘羅,是甘茂的孫子。秦國宰相文信侯呂不韋想派張?zhí)迫椭鄧?,希望與燕國合攻趙國,以擴(kuò)充黃河流域一帶的領(lǐng)土。
張?zhí)茖尾豁f說:“我曾經(jīng)幫秦昭王攻打趙國,趙國非常痛恨我,曾懸賞說:‘抓到張?zhí)频馁p百里的土地。’如果要我去燕國,一定得經(jīng)過趙國,我去不了?!?/p>
呂不韋很生氣,但并未勉強(qiáng)張?zhí)啤?/p>
甘羅問說:“君侯為什么這么生氣呢?”
呂不韋說:“我親自請張?zhí)迫脱鄧ゲ豢先?。?/p>
甘羅說:“我可以要他去?!?/p>
呂不韋叱責(zé)說:“滾吧!我親自去請都不肯了,你有什么辦法要他去?”
甘羅說““項(xiàng)七歲就當(dāng)孔子的老師,而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二歲了,君侯可以試試讓我去勸他呀!何必發(fā)這么大的脾氣呢?”
甘羅于是對張?zhí)普f:“你的功勞比起武安君(自起),誰大?”張?zhí)普f:“武安君曾經(jīng)挫辱南方強(qiáng)大的楚國,威鎮(zhèn)北方的趙國、燕國、屢戰(zhàn)屢勝,攻破的城池不計(jì)其數(shù),功勞當(dāng)然比我大?!?/p>
甘羅說:“那依你看,應(yīng)侯在秦國施政,比起文信侯,哪一個比較專權(quán)?”
張?zhí)普f:“應(yīng)侯比不上?!?/p>
甘羅說:“先生明明知道應(yīng)侯不如文信侯專權(quán),應(yīng)該也知道當(dāng)初應(yīng)侯想攻打趙國時,武安君作梗,結(jié)果一離開咸陽七里路,就死在杜郵的事吧!現(xiàn)在文信侯親自請你去燕國,你卻不肯去,我看你將不得好死。”
張?zhí)普f:“聽你的,我這就去?!?/p>
張?zhí)瞥霭l(fā)幾天之后,甘羅對呂不韋說:“借我五輛車,讓我先到趙國為張?zhí)普f明?!?/p>
呂不韋于是晉見秦始皇;然后派甘羅到趙國。
趙襄王(公元前 244 年)到郊外親自迎接甘羅。
甘羅說:“大王知不知道燕國太子丹被送到秦國當(dāng)人質(zhì)?知不知道張?zhí)频窖鄧サ哪康???/p>
趙王說:“我知道了。”
甘羅說:“燕國太子丹到秦國當(dāng)人質(zhì),表明燕國不敢欺騙秦國;張?zhí)频窖鄧砻髑貒桓移垓_燕國。秦、燕一旦合作,是想攻打趙國,以擴(kuò)充黃河流域的領(lǐng)土。大五不如先給我五座城,用來擴(kuò)充秦國在黃河流域的領(lǐng)土。然后秦國送回燕國太子,再與趙國合作,攻打燕國?!?/p>
趙王立刻割讓五座城給秦國,秦國也送燕國太子回燕國。趙國于是攻擊燕國,占據(jù)了上谷一帶三十座城,讓秦國分得其中十分之一的領(lǐng)土。
甘羅回報秦國,秦始皇就封他為上卿,又將當(dāng)年甘茂所有的田地、房舍
賞給甘羅。
309 趙王不與兩個燕國為敵
趙王,名武臣(陳人,即武信君),有一次由小路出邊境,被燕國將領(lǐng)俘虜,隨即將他囚禁,并要求趙國割讓一半領(lǐng)土以贖回趙王。趙國屢派使者到燕國,但都被殺。趙國大將張耳、陳都很擔(dān)心。
有一個趙國的仆役來到燕軍營地,對燕國將領(lǐng)說:“先生知道張耳、陳余是怎樣的人嗎?”
燕將說:“賢人?!?/p>
仆役說:“先生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嗎?”
燕將說:“想要回趙王?!?/p>
仆役笑著說:“先生不知道他們的打算啊!這兩人輔佐趙王,各擁有趙國數(shù)十座城,早想自立為王,只有時機(jī)不允許了罷了。如今先生囚禁趙王,表面上他們 想要回趙玉,實(shí)際上卻希望燕國殺掉趙王,然后瓜分趙國,自為王。一個趙國都很容易支付燕國了,何況有兩個賢人當(dāng)趙王,一左一右,借口燕國殺了趙王,出兵攻 打燕國,這不是更容易嗎?”
燕將認(rèn)為有道理,于是釋放了趙王。

310 陳元方:十一歲能說理
漢朝時東元方,十一歲時,伺候袁公,袁公問他:“令尊在太丘施政時,不論遠(yuǎn)近,都受贊揚(yáng),他是怎么做的呢?”
元方說:“先你在太丘時,用道德來安撫強(qiáng)者,用仁義來照顧弱者,民眾安居,久而久之,就更尊敬行父了?!?/p>
袁公說:“我當(dāng)年當(dāng)鄴令時,做法也是如此。到底是令尊學(xué)我呢?還是我學(xué)令尊呢?”
元方:“周公、孔子,不同時代,卻同受贊揚(yáng),舉止動作,不論在何處,都是一致的;而周公不是學(xué)孔子,孔子也不是學(xué)周公?!?/p>
311 要找白頭母先找鸚父
三國時東吳,有一次,一群白頭鳥聚集在宮殿。
孫權(quán)問臣子說:“這是什么鳥?”
諸葛元遜(名?。┗卮鹫f:“這是白頭翁”
當(dāng)時張輔自認(rèn)為是在座資格最老的人,懷疑諸葛元遜在開玩笑,于是說:“諸葛恪在欺騙陛下,我沒聽說有白頭翁這種鳥名。如果有白頭翁就有白頭母,陛下不仿要他去找白頭母。”
諸葛元遜說:“有一種鳥叫鸚母,卻不見得有鸚父,陛下也不妨要張輔去找鸚父?!?/p>
張輔聽了,啞口無言。
312 鐘毓汗如水出,鐘會汁流不出
晉朝時,鐘毓、鐘會兄弟,少年時即有美名,十三歲時,魏文帝(曹丕)聽說此事,對他們父親鐘繇說:“帶你的兩個兒子來見我吧!”
于是下令召見。
召見時,鐘毓臉出汗,文帝問他:“臉上為什么出汗呢?”
鐘毓說:“天子威嚴(yán),心中緊張,所以汗如水出?!?/p>
文帝又問鐘會:“你為什么沒有流汗呢?”
鐘會說:“天子威嚴(yán),心中緊張,汗流不出來。”
313 帝王得一,天下安定
晉武帝(公元 265~290 年)剛登基時,卜筮,想問晉朝能傳多少世代,卜這的結(jié)果是“一”武帝很不高興,臣子他們也大驚失色,沒人講得出話來。
侍中裴楷就說了:“我聽古人這么說:‘天得到一就清,地得到一就寧,諸侯、帝王得到一,天下就安定?!?/p>
武帝很高興,臣子們嘆為觀止。
314 亡國之慟,豈止吳人
晉朝王渾帶兵滅了東吳。(公元 280 年)當(dāng)天在建業(yè)宮祭天地,以酒灑地,后來喝醉了,問吳國人說:“各位在亡國之后,會不悲傷嗎?”
當(dāng)時周子隱回答說:“漢朝末年天下分裂,三國鼎立,魏國先滅亡,吳國后滅亡,亡國的悲慟,恐怕不只吳國人才有吧!”
王渾聽了,露出慚愧的臉色。(王渾以前是魏人)
315 美人何必知姓名
晉朝時郭洗馬來到洛陽,聽歌妓唱歌,說:“很好聽。”
石季倫就問他是什么曲子。
郭洗馬回答說:“不知道?!?/p>
石季倫笑著說:“您不知道曲子,怎么能說好呢?”
郭洗馬回答說:“這就好比見到西施,何必知道姓名,才能說她美呢?”
316 人才沒有固定“產(chǎn)地”
晉朝蔡洪到洛陽就任,當(dāng)?shù)厝碎g道:“先生剛來洛陽府施政,達(dá)官顯要們受命,希望能在各地網(wǎng)羅人才,不論是否偏僻。先生是吳、楚一帶的南方人,剛剛亡國,請間這種地方有人才可以響應(yīng)這次的施政措施嗎?”
蔡洪回答說:“夜光寶珠不一定出產(chǎn)在孟津河,手掌大的壁玉也不一定出產(chǎn)在昆侖山,大禹生在東夷,文王生在西羌,所以圣賢出生的地方,不見得是固定的。以前武王推翻商朝時,曾經(jīng)將頑民遷到洛陽一帶,各位先生難保不是商朝頑民的后裔啊!”
317 不捕捉,所以不放生
北朝使者李諧來到南朝,梁武帝(公元 50~549 年)陪他到處游歷,有一次來到放生動物的地方。
梁武帝問他說:“你們國家是否也放生呢?”
李諧回答說:“我們不捕捉,所以也不放生?!?/p>
梁武帝聽了,十分慚愧。
318 哪個李膺比較好?
梁朝李膺頗有才華,且口才很好。
梁武帝問他說:“現(xiàn)在的李膺比起漢朝的李膺,誰比較好?”李膺說:“我認(rèn)為現(xiàn)在的比較好。漢朝的李膺,在昏庸的桓帝、靈帝時當(dāng)官;而現(xiàn)在的李膺是在服待像唐堯、虞舜一般的國君?!贝蠹衣犃硕即驈男睦锱宸?。
319 帝王命非比尋常

南齊(公元 479~502 年)時魏寧因?yàn)樯瞄L算命,被請去當(dāng)宮廷的上賓。有一次國君將自己蛇年生的生辰年月日,假裝是別人的生辰八字,拿去問魏寧。
魏寧說:“此人大富大貴,但今年必死。”
國君聽了,大吃一驚,說:“這是我的八字?!?/p>
魏寧才轉(zhuǎn)口慢慢地說:“如果是帝王的生辰八字,自然與臣子不同。”
320 比孔夫子還會當(dāng)老師
唐朝時張后裔,本業(yè)住在并州,唐太宗(公元 627~649 年)曾經(jīng)向他學(xué)過《春秋》。
后來太宗召見,請他吃飯,談到以住求學(xué)的事,很悠閑地問道:“你看現(xiàn)在我這個當(dāng)學(xué)生的怎樣?”
張后裔回答說:“古時候孔子帶了三千個學(xué)生,沒有一個當(dāng)上子、男的爵位。而我輔佐一個人,就當(dāng)上萬乘之主,我想我的功勞,比至圣先師孔子還高呢!”
太宗聽了,很高興。
321 水中見屈原
唐朝高崔鬼,是客雜樂的樂官,有一次唐太宗叫人把他的頭按在水里,過了一陣子,才讓他探出頭來。
太宗問他說:“在水里看到什么了?”
高崔嵬回答說:“看到三閭大夫屈原對我說:‘我是遇到無道昏君楚懷王,才跳汩羅江自殺,而你遇到的是圣明君主,怎么也來了?’”
太宗聽了大笑。
322 今佛不拜古佛
宋太祖(公元 960~976 年)剛到相國寺時,來到佛像前燒香,問說要不要拜佛?
廟里負(fù)責(zé)招待的僧人說:“不必拜。”
太祖問為什么。
這僧人說:“現(xiàn)在的佛不必拜過去的佛。”
這位負(fù)責(zé)招待的憎人讀過不少書,口才很好,講起話雖然像是民間雜劇演員,但恰能迎合皇帝的心意,所以太祖也就含笑點(diǎn)頭。
而往后皇帝入廟不必拜佛也就成為固定的制度,一般的文化也認(rèn)為相當(dāng)?shù)皿w。
323 上古賢人何書可讀?
宋朝王安石剛當(dāng)宰相時,表現(xiàn)得十分驕傲,在廟廷上目中無人。有一天,實(shí)施新法,生氣地看著其他官員,說:“這些人都不讀書。
這時,只有副宰相趙請簡反駁說:“先生失言了,像上古時的皋、夔、稷、契這些賢人,又有什么書可以讀?”
王安石聽了,啞口無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