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黑羊效應

同志們好!今天我要說的,是一個心理學中的效應——“黑羊效應”。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家公司就像一個羊圈,一群新入職的員工就像剛剛入圈的羊,他們彼此陌生而不熟悉,但他們都盡量對彼此友善以顯得自己是個不錯的人,直到某一個小小的意外發(fā)生,其中一方不得不擔任加害者的角色,而這件事卻本身是件極小的事,加害者得到的好處要遠遠小于增添的害處,因而加害者內心潛移默化的,產生了一種不平衡的情緒,這種情緒偏向于將錯誤推向另一個本沒有錯的人,以逃避良心的譴責,而這個人又會影響到其他人,使他們也犯下類似的錯誤,即將錯誤推向那個無辜的人,而為了逃避良心的譴責,他們又不得不去主動找理由,將那個無辜的人塑造成一個大壞蛋,并無時無刻不去貶低他,而這個無辜的人,即是黑羊。值得注意的是,很大程度上,這種效應來自于人們共同的焦慮感與緊張感,他們需要一個情感的出口,而無辜的黑羊,則是恰好被犧牲掉的那一個,“犧牲小我的利益,挽救大我的利益”,從某種程度來說,恰恰好應驗了這句話,那些加害于黑羊的屠夫團體內部,由于得到了宣泄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共鳴,他們內部會十分融洽,而旁觀者自然是不用提的,即使不加入了屠夫團體,也不為了一個孤身寡人而以身犯險。
此時,即使是公司的牧羊人出面干涉,很大程度上也不能解決這一問題,各打五十大板的態(tài)度只會讓黑羊覺得更加委屈,屠夫們覺得更加憤怒。
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兩個問題上,一個是黑羊難以意識到,“最大的錯就是沒有錯”,因而你與另一個團體發(fā)生了矛盾,不斷質問“我到底錯在哪了?”只會讓屠夫們感到良心的自我譴責,為了逃避這譴責感,只好將黑羊變成加害者那一方。而屠夫們的問題,則在于他們無法接受自己的無能與愚蠢,他們會為了一個尷尬的小錯而耿耿于懷,因為這樣的一個失誤帶來的害處遠大于好處,尤其是在他們想給自己樹立一個好形象的時候?!霸绞锹斆鞯娜司驮绞请y以接受自己失敗的事實,而會去想法設法說服自己沒有錯?!?/p>
黑羊效應的本質是一群好人不斷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好人卻默不作聲。當一個團體越是巨大時,他們也就越是冷血,因為責任被分攤了。當犧牲一個人就可以挽救大多數人的聲譽的時候,很大程度上,那一個無辜的人也就不得不成為黑羊。
假使一個人不幸成為了黑羊,他要做的也不是頑強抵抗或者低聲下氣地討好,一方面,頑強的抵抗只會是火上澆油,兩方的沖突會愈演愈烈,甚至公司的管理者介入,直至為了公司的秩序而將這個無辜的人開除。另一方面,低聲下氣地討好會使得屠夫團體加強自己的“正確意識”,很可能會引來變本加厲的結果。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在意它,不去追問“我到底錯在哪”,以免刺激到屠夫團體,通常來說,當有新的黑羊出現,或者新的威脅,比如財務危機等等,對這個人的關注就會被轉移走,他也就脫離了黑羊的身份。低調克己是致勝的關鍵。
如果你想要了解得更詳細透徹,請查閱《黑羊效應》——陳俊欽著,團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