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梁書男主角們?yōu)樯恫粔蛴懞?張丹楓篇

張丹楓是梁老筆下最高大的角色,也可謂是女性眼中完美的武俠角色。外形無敵,武功高強智商高三觀正,文采出眾亦儒亦狂,而且專情。在萍蹤連載時候不少女讀者甚至投訴說云蕾配不上張丹楓。
不過男讀者看來就未必了,很多人都喜歡更加豪邁直爽或者個性更邪魅的男主角。張丹楓難以讓人代入,還有不少人吐槽他哭哭笑笑和酸腐的做派。當然,這些都是細枝末節(jié)。我還是更想從人物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分析。
一個偏向完美的角色,一不留神就會塑造成了杰克蘇瑪麗蘇。我也見過不少人提到張丹楓也不滿他的過于完美高大。其實在《萍蹤俠影錄》里的張丹楓總體還是避免了這個問題。面對爭奪天下和家國情懷,張丹楓因為謝天華的教導和自己的思想,雖然有一定的變化過程但總體是比較堅定的。而是什么讓張丹楓鮮活了起來,正是云蕾。這個女子除了張丹楓,自己有獨立性,彼此之間又隔了那段血海深仇。因為她,張丹楓才會愁緒滿懷乃至哭泣,才會有自己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天若有情天亦老,何況是一個接近完美的俠客。因此《萍蹤俠影錄》中的張丹楓盡管被賦予了梁老一切理想的特質(zhì),但還是很塑造的很成功。比另外一位大家古龍筆下最完美的人物沈浪要來的有人味多了。
不過張丹楓的故事并沒有隨著萍蹤的收尾而完結(jié)。他又在《散花女俠》中扮演了于承珠的師父和暗戀對象。這個時候問題就開始顯現(xiàn)了。越是完美的人物,越是要讓其不斷遭受考驗和沖擊,來真正顯出人物的高貴特質(zhì)和避免其過于瑪麗蘇。萍蹤結(jié)尾張丹楓和云蕾有情人終成眷屬,張云兩家的恩怨也就此化解。張丹楓原先最為糾結(jié)和痛苦的事情都得到了解決,沒有了矛盾糾結(jié)就會對人物的塑造和成長構(gòu)成巨大的麻煩,尤其他這么完美的人物不作為背景人物而是重要配角就會顯得過于高大全。
為何前輩高人大多也有不堪回首的過去和遺憾,就是讓他們也顯出自己有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不是過于超凡入圣,同時更讓主角能彌補他們的遺憾。梁書中的白發(fā)魔女最初創(chuàng)造出來就是如此,張丹楓自己的師祖陳玄機和上官天野更不說了。塑造云舞陽時梁老更是將其發(fā)揮到極致,讓他成為了還劍奇情錄中真正意義上的主角。
梁書女性中最為完美的呂四娘在這方面問題更大,她在《江湖三女俠》中還是有一些少女情懷的。到了《冰川天女傳》整個架勢和講話簡直就是真理的化身為眾生指點迷津。記得天涯上也有人吐槽她在冰川簡直是佛祖一般。和一個人物只有惡缺乏基本人性元素就符號化了一樣,當人物過于完美沒有了人味,不需要其他人來幫助和互補的時候,其塑造自然也不能說成功了。
后期張丹楓要比呂四娘好一些,還沒有到能解決一切問題的程度。哪怕《聯(lián)劍風云錄》中也因為與喬北溟的交戰(zhàn)而元氣大損。但當萍蹤中這段愛情之間的阻隔恩怨徹底消失,云蕾在散花女俠中又淪為小配角,基本淪為張丹楓的陪襯后。張丹楓也開始缺失了脆弱和柔軟的那一面,不斷朝高大上的方向邁進?!堵?lián)劍風云錄》中云蕾干脆作為背景人物,張丹楓的作用主要就是作為天下第一高手被其他人仰望的同時跟喬北溟打架。雖然這段故事作為《云海玉弓緣》中的背景暗線處理得很成功,但是本身的比拼卻寫得沒有那么精彩。張喬沖突重點在“除魔”還是“比武”之間沒有搞明白。如果是前者為重張丹楓不免顯得過于迂腐放任喬北溟不斷升級,更多像個武癡而不是大俠。如果是后者為重兩人對武道的探尋沖突也不夠,比武之間夾雜了過多無趣的正邪之爭。這也不奇怪,因為聯(lián)劍原先接的散花走的類似的套路。喬北溟是數(shù)回后才因為同期寫的云海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因此《聯(lián)劍風云錄》中雖然張丹楓武功登頂,但是對他的人物拓展不是很成功。倒是《廣陵劍》中注意到了問題,以云蕾早亡為代價讓張丹楓嘆息和留戀妻子,為人物留下了遺憾和人味。
這也是為何CP最重要不是講般配與否,是講的互補。對于接近完美的人物,其CP除了能和人物彼此輝映出自己的光彩,同時也是把這個人物“栓”在地上,讓其也能因為愛而產(chǎn)生出的糾結(jié)而體現(xiàn)出貼近常人的一面。男主角為了女主角而被壓低當然不是最好的處理,但是如果過于光輝壓制女主角同樣會導致失衡。我認為萍蹤本身的故事沒什么問題,但是如果考慮到后續(xù)作品中張丹楓的塑造,讓張云兩家矛盾沒有消解或者張云悲劇收場效果會更好。
還有脫不花這個在萍蹤中塑造出色的人物也可以起到類似作用。她作為張丹楓一度厭惡的女孩,最終為了愛情和大義背叛了自己的家人,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救下了張丹楓。相信很多讀過萍蹤的人對她的印象是超過大部分女角色的。而在續(xù)書中,在張丹楓其他問題得到解決后,其實大可以利用她的死在張丹楓內(nèi)心留下的感激和痛苦來保持角色的人味。但是這個人物在后續(xù)作品完全沒有提及,也是多少有些浪費了。
此外明朝這段歷史其實是很精彩的,《萍蹤俠影錄》結(jié)局張丹楓的失落也有朝堂上換湯不換藥的原因。遺憾的是《散花女俠》和《聯(lián)劍風云錄》中的思想都過于狂熱,如果能把奪門之變和義軍失敗刻畫得更深入,更顯出再完美的英雄在大勢和朝堂上也是無力的而不是過于凸顯張丹楓的武功才略。同時對鐵鏡心這個人物不要一味貶低而是和張丹楓作為鏡像關(guān)系,表示出他的理念也是有可取之處的。那張丹楓的人物形象也會更豐滿和讓人回味。
還有一個小地方,作為男性讀者比較想吐槽的是對張丹楓外貌的描寫。
舉起手掌,劈面打他耳光,忽見他羊脂白玉般的臉蛋,吹彈得破,想道:“這一掌打去,豈不在他臉上留下五個指印,那多難看!”
還有之后男扮女裝的情節(jié)。我并不是反感美女臉的男人,但是對這樣的描寫不是很認可,覺得過猶而不及。好比看電視劇一個美女臉的男演員并不會叫大部分人不滿。但是如果鏡頭像拍美女那樣對著這個人物不斷各種特寫打柔光,那取向正常的觀眾難免會有所反感。
張丹楓本身在萍蹤俠影錄是一個很成功的角色。只是除了在男性讀者看來不見得有女性讀者這么好之外也有出場過多的關(guān)系。萍蹤的故事其實已經(jīng)圓滿收場,續(xù)書還將他作為重要角色就難以避免人物變得過于高大,逐漸掩蓋了其他人的光輝也不需要其他人來幫助和互補。男女主角如何做到不過于完美壓制對方,又彼此互補做到相映生輝,的確也是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