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另類巨鱷——淺談史前濾食性鱷類
? ? ??新鱷類?Neosuchia是中真鱷類中一大類較主流的鱷類分支,包括現(xiàn)存的各種鱷類和著名的肌鱷Sarcosuchus、恐鱷Deinosuchus等史前巨鱷。它們在侏羅紀中早期出現(xiàn)開始就逐步占據(jù)了江河湖泊的統(tǒng)治地位,并不斷地加強自身結(jié)構(gòu)對淡水環(huán)境的適應,達到了一種登峰造極的地步,某種程度上成了淡水頂級掠食者的代名詞。其中的大多數(shù),比如我上一篇專欄里提到的大頭鱷科Pholidosauridae,都通常以魚類等小型脊椎動物為食,當然也不乏善于捕殺大型水產(chǎn)甚至恐龍、獸類者。

?? ? ??然而在這些兇猛的淡水獵手家族中,曾不止一次地誕生過濾食為生的“異類”。它們就像是史前淡水中的小號須鯨,以數(shù)量巨大的小魚小蝦為食。這種獨特的習性也限制了它們的適應能力———淡水不比海洋那般廣闊,只有在濕潤溫暖,河湖水量豐沛的環(huán)境下才能養(yǎng)得起這些“挑食”的家伙。濾食性鱷類基本只有在那些環(huán)境寬松,巨鱷輩出的年代里曇花一現(xiàn)。
?? ? ??已知的濾食性鱷類如白堊紀中早期出現(xiàn)在北非和中國的腔鱷科Stomatosuchidae、埃及鱷科Aegyptosuchidae,還有七千多萬年后的中新世在南美洲出現(xiàn)的濾食巨鼉——莫拉河鼉Mourasuchus。


? ? ?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腔鱷。腔鱷屬Stomatosuchus早在1911年就被德國學者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發(fā)現(xiàn)并在1925年描述命名,模式種和唯一有效種是無棘腔鱷Stomatosuchus inermis。模式產(chǎn)地是位于森諾曼階埃及的巴哈利亞組Bahar?je Formation。和它同時發(fā)現(xiàn)的還有些更著名的物種,比如棘龍Spinosaurus、埃及龍Aegyptosaurus、鯊齒龍Carcharodontosaurus等,腔鱷的正模標本,一個巨大的頭骨被存放于慕尼黑古生物博物館(Pal?ontologische Museum München),然后各位應該都明白發(fā)生了啥:1944年4月27日,德國已經(jīng)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陷入敗勢,慕尼黑博物館不幸在盟軍的轟炸中被毀。于是連同著棘龍、鯊齒龍等的早期材料一起,第一具也是唯一一具被發(fā)現(xiàn)的腔鱷標本就在硝煙中毀于一旦。后來棘龍、鯊齒龍等又相繼發(fā)現(xiàn)了新的材料,而腔鱷卻一直沒有進展。后來的研究也只能通過一些老照片進行,對于這一物種的研究嚴重受阻,我們至今依然對它了解不多。這些寶貴的材料埋沒于戰(zhàn)火,這或許是學者們和史前動物愛好者的悲哀。

? ? ??腔鱷無疑是種巨型鱷類。它的頭骨巨大而平坦,其尺寸竟可達到2米,這是已知的鱷類標本中最為巨大的??赡苷虼怂固啬艑⑺凶觥?/span>Stomatosuchus”,意為口腔巨大的鱷魚。而種名inermis意為“沒有刺的”,同名物種如無刺豬籠草Nepenthes inermis,無棘絲鼻鯰Nematogenys inermis等,應該是指其細小的牙齒缺乏殺傷性。按照正常鱷類的比例計算它的體型甚至可以達到12米以上。當然這樣估測肯定不怎么靠譜。濾食鱷的頭身比例應該會大不少。腔鱷常見的體型數(shù)據(jù)在10米左右,其體重約可達4~5噸,或許有資格擠身史上最大型的鱷類之列。


?? ? ??腔鱷是腔鱷科Stomatosuchidae的模式屬。和腔鱷屬一同建立于1925年,之前包含腔鱷和后面會提到的埃及鱷。目前下轄三個屬,除了腔鱷還有嘉峪鱷屬Chiayusuchus和薄煎餅鱷屬Laganosuchus
? ? ??濾食鱷類的頭部看似應該很寬,其實不然。同長度下濾食鱷的頭骨在鱷類中可以算是非常狹長,其后端比食魚鱷還要纖細。顱頂小,眼間距窄,頭骨低扁,下頜很纖細而薄,呈一個環(huán)型。形象地說,腔鱷的上下頜就像是更修長的馬桶蓋和坐圈一樣(確信)。腔鱷等濾食鱷缺乏強健的咬肌和巨大牙齒。頭部較大,扁平的頭顱縱向阻力極大,行動能力可能也不佳。朝上的眼睛則類似于底棲動物的特征。其具體食性還難以確定,環(huán)狀的下頜或許連接著皮肉,在其中間巨大的空洞處撐起一個類似于鵜鶘的囊。它們在河底中游動,攪動著泥沙,或者直接張開大嘴守株待兔,把帶著許多含有小動物的水吸入口中。而這個囊能讓它吸入更多的水。然后它攪動舌頭,將水擠出口外,細密的牙齒如同篩子般,起到類似鯨須的作用。最后再把濾出來的獵物吞食下肚。

?? ? ??白堊紀中早期北非應該有著非常發(fā)達和富饒的淡水水系,那里的河湖濕地不僅養(yǎng)活了腔鱷這樣的異類巨獸,還要很多巨型淡水魚如帆鋸鰩Onchopristis,巨型食魚恐龍棘龍Spinosaurus、似鱷龍Suchomimus,以及之前提到過的的其他巨鱷如肌鱷Sarcosuchus、濕地鱷Elosuchus等等。史上最大的淡水動物——棘龍就在埃及和腔鱷共享著棲息地,一些較小的腔鱷甚至可能是棘龍的潛在獵物。

?? ??美國學者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沒錯就是這位塞里諾)和漢斯拉爾森(Hans Larsson?)等人經(jīng)過研究他們之前從北非地區(qū)帶回的白堊紀鱷類化石,于2009年發(fā)表了關于白堊紀撒哈拉地區(qū)鱷類的研究論文,命名了數(shù)個新物種,其中就包括歸類于腔鱷科的兩種餅鱷Laganosuchus。餅鱷這也是一屬濾食鱷類,該屬國內(nèi)常被譯為薄煎餅鱷,其屬名中“Lagano”來自古希臘語中的“薄餅、烙餅”,不過我并不喜歡“薄煎餅鱷”這個譯法,太長顯的累贅,所以這里就譯為“餅鱷”了。與它同時命名的還有著名的豬鱷Kaprosuchus和鴨鱷Anatosuchus。餅鱷屬模式種驚奇餅鱷Laganosuchus thaumastos來自自尼日爾,正模標本是一個較完整的下頜MNN IGU13,地層是埃克組Echkar Formation,年代與腔鱷相當。另外一起命名的還有摩洛哥的西阿拉伯餅鱷Laganosuchus maghrebensis。正模標本UCRC PV2,只保留了下頜左側(cè)齒骨的前端。還有一個標本CMN 50838,也只保存了部分左側(cè)齒骨。



? ??餅鱷是種中型鱷類,它的體型遠不及腔鱷那般巨大。驚奇餅鱷MNN IGU13下頜全長約84cm,估測其體型可達5~6米。西阿拉伯種UCRC PV2過于破碎,其齒骨保存尺寸略小于驚奇餅鱷,體型可能差不多大。餅鱷屬自命名以來一直被歸屬為腔鱷科Stomatosuchidae,很可能是腔鱷的近親。



???西阿拉伯餅鱷所在的kemkem群除了巨大的棘龍,還發(fā)現(xiàn)過帆鋸鰩Onchopristis,濕地鱷Elosuchus,巴威多鰭魚Bawitius等淡水巨獸,以及種類和數(shù)量都很巨大的淡水動物群。驚奇餅鱷所在的尼日爾Echkar組的環(huán)境應該也差不多,當?shù)匕l(fā)現(xiàn)了特提斯鱷類強頜鱷Fortignathus,和一些疑似棘龍的材料。還有一起被命名的豬鱷Kaprosuchus和鴨鱷Anatosuchus,阿拉力坡鱷屬Araripesuchus新種A. wegeneri等

? ??腔鱷科除了來自北非的腔鱷和餅鱷外,其蹤跡可能也曾遠達東亞———即出土于我國甘肅民和組的嘉峪鱷屬Chiayusuchus,模式種橫帶嘉峪鱷Chiayusuchus cingulatus,年代比非洲的親戚更早,發(fā)現(xiàn)于嘉峪關市巴雷姆階到阿普特階的湖相粘土層。該物種1953年由在中國做野外工作的瑞典古生物學家B.博林(Bohlin)命名,被認為是種腔鱷科。因為材料過于破碎(只有少量牙齒),所以有效性存疑。如果它確實屬于腔鱷科,那將很有可能會是北半球已知唯一的濾食性鱷類。此外。當?shù)剡€發(fā)現(xiàn)了好幾種屬于草灘龜屬Tsaotanemys和黑山龜屬Heishanemys的龜鱉類,以及有鱗類的嘉峪蜥Chiayusaurus,鳥臀類恐龍,可能屬于甲龍類的黑山龍Heishansaurus等,都由博林在1953年命名。
? ? ??埃及鱷屬Aegyptosuchus在1933年由發(fā)現(xiàn)和命名腔鱷的那位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命名。屬名意思很簡單,就是“埃及的鱷魚”,和腔鱷一道在埃及的巴哈利亞組Bahar?je Formation出土,模式種兼唯一有效種佩氏埃及鱷Aegyptosuchus peyeri。該物種形態(tài)接近腔鱷,應該也是種濾食性鱷類。最初被認為屬于腔鱷科,不久后1936年Kuhn建立了獨立的埃及鱷科Aegyptosuchida,該科目前屬于真鱷亞目Eusuchia,可能比腔鱷科更接近現(xiàn)代鱷類。另外,埃及鱷屬還在尼日爾發(fā)現(xiàn)了疑似材料。該物種命名年代較早,材料也不多,目前資料比較匱乏。其體型應該在4、5米水平。

?? ??盾鱷Aegisuchus可能是埃及鱷的近親,目前同屬于埃及鱷科Aegyptosuchidae。模式種威氏盾鱷Aegisuchus witmeri,2012年由古生物學家Casey Holliday等人描述命名,屬名中Aegi來自希臘語“盾牌”,形容其頭部扁平。種加詞紀念俄亥俄大學教授Lawrence M. Witmer在主龍類解剖學方面的貢獻。

?? ??盾鱷正模標本是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ROM 54530,發(fā)現(xiàn)于摩洛哥卡姆卡姆群的卡姆卡姆組Kem Kem Formation,是一塊殘缺的顱頂。經(jīng)過對比被認為相似于埃及鱷。然后建屬論文就順便進行了體型估測,因為某些重建數(shù)據(jù)帶錯,體長15~22米,體積可達40立方米的超級神獸就這么誕生了。后來經(jīng)過修正,其頭骨長度應該在1米以下,全長4米級別。

? ?埃及鱷科的不少屬種與腔鱷科時空分布重合度相當高。如餅鱷和盾鱷在摩洛哥KK群,而腔鱷和埃及鱷則在埃及的巴哈利亞組。它們享受共同的生境,或許存在有一定競爭關系,濾食鱷類可能一度有不錯的多樣性。而龐大的棘龍等肉食恐龍則是它們潛在的天敵。
?? ??隨著森諾曼-土倫期滅絕事件中巨鱷王朝的衰落,腔鱷科和埃及鱷科這些古老的奇葩們也退出了歷史舞臺。然而鱷類向“濾食”生態(tài)位的突破并不止于此。約七千萬年后的中新世,一種全新的濾食性巨鱷出現(xiàn)在了南美洲的密林和河流間——那就是莫拉鼉Mourasuchus。和腔鱷這些前輩一樣,莫拉鼉有著長而寬扁的吻部。下頜呈U字型,外觀和習性酷似腔鱷。但這是趨同演化的結(jié)果。其實它屬于鼉科Alligatoridae的短吻鼉亞科Caimaninae,是現(xiàn)存的短吻鼉Caiman、南美鼉Paleosuchus?和史前巨鱷普魯斯鼉Purussaurus等的近親。屬名中“Moura”來自巴西的一條河Rio de Moura,但國內(nèi)長期被誤當作人名翻譯成“莫拉氏鱷”。


?? ? ??莫拉鼉屬目前有四個種。模式種是亞馬孫莫拉鼉Mourasuchus amazonensis?,命名于1964年。正模標本是DGM 526-R,一個較完整的頭骨和下頜,出土于蘇利莫斯組Solim?es Formation。當?shù)剡€發(fā)現(xiàn)有普魯斯鼉Purussaurus和阿克里鼉Acresuchus等。頭骨長度可達150cm,體型可達9米。


? ? ??

奇異莫拉鼉M.atopus是已知最早和可能最大的莫拉鼉,該種在1965年由古生物學者Langston命名,當時作為獨立新屬耐托鱷Nettosuchus,還建立了個耐托鱷科Nettosuchidae,該科直到1997年才被認為認為是莫拉鼉屬的科級異名。正模標本UCMP 38012包括部分殘破的顱骨和下頜。年代比模式種更早,目前在哥倫比亞和秘魯都有發(fā)現(xiàn)。奇異種有著鼉類中最長的頭部,大概有150~160cm。據(jù)說其體型可達12米,不過實際上可能只有10米左右。

? ? ??阿氏莫拉鼉M.arendsi發(fā)現(xiàn)于玻利維亞和委內(nèi)瑞拉,正模標本是一個不完整的顱骨CIAAP 1297,來自著名的烏魯馬科組Urumaco Formation。一塊阿氏莫拉鼉顱后材料MLP 73-IV-15-8?曾被作為獨立屬種,在1985年被命名為Carandaisuchus nativus。1990年分入莫拉鼉屬,成為M.nativus。2016年,M.nativus才被認為是阿氏種的異名。帕氏莫拉鼉M.pattersoni是2017年命名的新種,目前唯一的標本是MCNC-PAL-110-72V。同樣來自烏魯馬科組,該地層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十幾種鱷類的化石,其中包括巨型掠食鼉類普魯斯鼉Purussaurus、巨型食魚鱷類鉤鼻鱷Gryposuchus等巨鱷。水漫澤國,晚中新世的南美洲有著廣布的河湖濕地和豐沛的降雨,形成堪比白堊紀中期北非的超級淡水動物群落,供養(yǎng)起這些河中巨怪。今天的亞馬孫地區(qū)依舊可以一窺當年的輝煌。




史前濾食性鱷類的化石材料目前還較為稀少,我們對它們這些奇妙的史前巨獸依然知之甚少。它們或許不能稱之為演化史上的成功造物,但也象征了昔日那河湖帝國的繁榮。
限于資料匱乏和本人水平精力有限,文章趕工,質(zhì)量可能不佳,歡迎糾錯,抬杠。
本文使用的物種學名譯法比較刻板,可能造成不便,見諒,以拉丁文學名為準。
最后來點濾食鱷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