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理解笑點的日本相聲?借著《頂點》了解漫才文化

0.序言
? 2022年是佳作頻出的一年,自然這個7月也沒有讓我們失望,無論是原創(chuàng)還是各類改編都不乏佼佼者。在這之中,有一部名為《頂點》的動畫顯得格外不起眼。咋一看似乎不過是一部聲優(yōu)玩梗漫改動畫,但其內(nèi)容主旨“漫才”卻是一個歷史極為悠久的日本搞笑文化。借著動畫《頂點》播出之際,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漫才”這個風(fēng)靡日本的表演形式吧。

1.漫才是什么?
? ? ? ?漫才(まんざい)是日本的一種喜劇形式(笑い),通常由兩人組合演出,一個人負責(zé)裝傻(ボケ蕓,裝傻役),一個人則負責(zé)吐槽(ツッコミ蕓,吐槽役),與中國相聲中的逗哏和捧哏類似,所以漫才也可以被稱為“日本的相聲”。但是,不同于相聲多為10分鐘以上,漫才并沒有固定的演出時長,2分鐘到20分鐘的表演都有。漫才表演中的一個個段子被成為ネタ(neta),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捏他。相聲通常以逗哏為主展開段子、捧哏負責(zé)吐槽,而漫才并沒有明確由哪一方主導(dǎo)整個喜劇構(gòu)成,既可以由裝傻役引入劇情也可以由吐槽役主導(dǎo)對話。此外,相聲講究“三分逗七分捧”,主角的逗哏雖然重要,但捧哏恰到好處的切入才是相聲的精髓。而在漫才里,由于并沒有固定的主角,根據(jù)段子構(gòu)成的不同,裝傻役和吐槽役的重要性也都不同。
? ? ? ?漫才的形式有很多種。譬如通過兩個演員的角色扮演引入劇情的“短劇漫才”(コント漫才)、與相聲形式相似用對話展開的“對話漫才”(しゃべくり漫才)以及音樂漫才等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漫才也不再拘泥于過往的形式,發(fā)展出了各種各樣的新流派,但是整體上還是遵守幾個基本原則。比如漫才無論由多少人表演,都是只用一只38式麥克風(fēng)。雖然近年基本上都是采用耳麥或舞臺收音,但38式麥克風(fēng)一直是漫才里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漫才的另一個特點是笑點必須十分密集。因為漫才整體表演時長大多數(shù)情況下并不長,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就必須保證段子中間有大量笑點。

? ? ? ?漫才最早可考據(jù)到平安時代的藝能表演,二人一組的表演組合會在新年期間挨家挨戶上訪,送出祝福的話語并表演才藝,此時被稱為“萬歲”(萬歳)。之后“萬歲”經(jīng)歷了若干年的演變,發(fā)展出了不同的表演形式,其中也出現(xiàn)了以滑稽談話為主的形式并逐漸成為主流。此后在1933年,由大阪的娛樂集團吉本興業(yè)初次提出了“漫才”的概念,并將該熱潮逐漸帶至日本全國。由于漫才據(jù)稱發(fā)源于愛知縣,且早年流行于日本關(guān)西地區(qū),因此漫才藝人大多出自關(guān)西地區(qū),表演也基本以關(guān)西方言為主,不過也有使用標(biāo)準語(日本的普通話)的“東京漫談”等形式。
? ? ? ?近年來,國內(nèi)也出現(xiàn)了較小的漫才潮流。日本每年一度的漫才大賽“M-1 Grand Prix”在b站一直都有不小的關(guān)注量,各類漫才表演也能得到及時搬運。此外,譬如《脫口秀大會》等綜藝也出現(xiàn)了以漫才為表演形式的藝人,為漫才的中國本土化做出了貢獻。不過,礙于中日文化差異,漫才并不是能被大眾廣泛接受。要做到讓漫才與中國文化相契合,國內(nèi)的表演者們還需要做出很多努力。

2.漫才為什么好笑?
? ? ? ?漫才不同于脫口秀等直截了當(dāng)?shù)谋硌菪问剑斫饴诺男c,需要對日式幽默具有一定的接受度。因為漫才本身基于日本文化,倘若對日本文化本身接受度不高,在看漫才的時候,就會有十分尷尬的感覺。
? ? ? ?漫才的笑點大體上可以概括為諧音梗、裝傻梗、模仿梗以及吐槽梗。
1)諧音梗
? ? ? ?顧名思義,就是用日語里的諧音作梗。

2)裝傻梗
? ? ? ?裝傻是漫才中笑點的核心,裝傻梗即是由裝傻役通過裝傻來引出一系列笑點。裝傻的技法有很多種,但大多都離不開“制造反差”這一核心伎倆,即是在本應(yīng)該正經(jīng)進行的故事過程中,插入反差達成笑點。日本曾將漫才的裝傻技術(shù)總結(jié)為14種,譬如文字游戲、演藝、情緒的突然波動等等。


3)模仿梗
? ? ? ?模仿梗即是通過模仿某些人物并將其夸張化來制造笑點,譬如模仿明星、模仿動物等等。

4)吐槽梗
? ? ? ?雖說漫才中的笑點大多來自于裝傻役,但如何將笑點完全引爆,就是吐槽役需要考慮的事情了。在裝傻役拋出一個笑點的時候,吐槽役恰到好處的吐槽,可以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一些段子在構(gòu)成中甚至是靠吐槽役來引發(fā)笑點。日本將吐槽技術(shù)大致概括為9種,譬如大聲吐槽、打頭吐槽、全否定式吐槽等等。


3.漫才為何難以在國內(nèi)流行?
? ? ? ?漫才在國內(nèi)的小眾,其實是整個中日搞笑文化差異的縮影。
? ? ? ?如果要一句話概括日式幽默的話,大概就是“正經(jīng)地做不正經(jīng)的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裝傻。漫才中的笑點,都是通過裝傻引出,然后用適當(dāng)?shù)耐虏垡?。而此類裝傻,大多數(shù)都是基于日本文化本身。對日本文化了解不多的國人,在看到時事段子、藝人段子以及一些日本特有的文化相關(guān)段子比如拉面店、便當(dāng)?shù)甑龋苋菀赘械揭活^霧水。這也使得日式幽默與直球的美式幽默和含有大量wordplay值得讓人反復(fù)品味的英式幽默不同,有很強的地域性。漫才、落語等日式幽默形式也很難和脫口秀一樣在國內(nèi)流行開來。

? ? ? ?此外,日語本身是一個表達效率較低的語言,為了保證整個表演的節(jié)奏連貫性,就必須在表演的時候加快語速。有看過《搞笑漫畫日和》和《銀魂》等出現(xiàn)了大量吐槽的動畫的觀眾應(yīng)該對此深有體會。這一特點使得能get到笑點的觀眾在面對笑點的時候很容易笑出來,而get不到笑點的觀眾反而會感覺格外尷尬。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國內(nèi)的漫才表演很難做到和日本那邊一樣的效果。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如果一味照搬日本漫才的手法而不做到因地制宜,就會顯得十分突兀,變成對日本拙劣的模仿。

4.怎樣才能更多了解漫才?
? ? ? ?近年來,漫才的愛好者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也是有穩(wěn)步上升的趨勢。因此,在豐富的生/熟肉資源以及各大字幕組的助力下,入坑漫才也不再困難。每年一度的漫才大會《The Manzai》和日本全國電視漫才大賽《M-1 Grand Prix》都很適合作為入坑漫才的選擇。《M-1 Grand Prix》是從2001年開始舉辦的日本漫才大賽,在2011~2014曾短暫停辦4年,但至今也舉辦了17屆之多,每年的決賽都不乏高水平的段子,冠軍的實力更是毫無爭議。現(xiàn)如今日本大多數(shù)正火的漫才藝人,大多都有M-1決賽出演經(jīng)歷。在M-1上了解到喜歡的藝人之后,再去搜索他們的相關(guān)切片,是一個接觸漫才的不錯的選擇。在比賽之外,日本還有大量涉及到漫才的綜藝節(jié)目,譬如《エータの神様(娛樂之神)》、《漫才Japan》、《爆笑レッドカーペット(爆笑紅毯)》等等,這些節(jié)目上也會有很多有名藝人出演。

? ? ? ?此外,提到M-1,部分人想到的可能是《東方M-1漫才大獎賽》,即是模仿M-1本家賽制舉辦的同人性質(zhì)的活動,由同人編劇撰寫劇本后交給聲優(yōu)進行演繹。東方廚們倘若想接觸漫才,不妨試試《東方M-1漫才大獎賽》吧。

5.結(jié)語
? ? ? ?漫才如今在國內(nèi)較為小眾,與國內(nèi)并沒有能讓漫才廣泛傳播的土壤有關(guān)。作為各類喜劇愛好者的筆者也是出于個人的興趣,才能接觸到這個搞笑形式。看著身邊人對日式幽默的不理解與排斥,不時也會心生惋惜。此前也有很多以日式幽默為主的動畫,譬如《荒川爆笑團》、《搞笑漫畫日和》、《愛殺寶貝》等等,在國內(nèi)的熱度也是差強人意。這次的七月新番《頂點》作為一部漫改作品,完完全全以漫才為主體,還有可愛的美少女吸引眼球,乃是令廣大國內(nèi)動畫觀眾接觸漫才的最好機會。要是在讀完本文之后,作為讀者的你能對《頂點》這部動畫或者對漫才文化本身產(chǎn)生興趣,就再好不過了。
Written By 阿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