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在高級文明中,科技的發(fā)展已經使人喪失人性!


當知識被完全的掌握,科技發(fā)展的副產品又是什么?
我想很多初讀《三體》的讀者,一般都會對智子那句:“你們是蟲子”感到由衷的不適應。但這卻不是最絕望的,歌者那句“低熵體”才令人由衷的恐懼!所不同的是,歌者不僅稱三體與人類是低熵體,連自己也稱自己為低熵體!“蟲子”與“低熵體”一個代表著鮮活的生命,一個則代表著冰冷的法則,這難道就代表著超級文明的世界觀嗎?

“歌者的精神越過空間和時間的溝壑,與廣播者的精神產生共振,感受它的恐懼和焦慮。還有一些母世界不太熟悉的感情,如仇恨、嫉妒和貪婪等,但主要還是恐懼,有了恐懼,坐標就有了誠意——對于所有低熵體,恐懼是生存的保證……”
歌者是劉慈欣在《三體》中唯一直接描寫的超級文明,作為黑暗森林中勤奮的清潔工,歌者的科技實力在黑暗森林中大約處于中等,甚至有點偏下的水平。為什么不寫歸零者或者回歸運動的文明?除了因為是歌者毀滅了太陽系之外(歌者確向太陽系扔出了二向箔),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歌者是我們以當下的科技、思想和社會學唯一可想象的文明。如果一個文明真正達到了歸零者,或者回歸運動文明的科技,基本上已經可被稱為“神”,所作所為都不是我們可以理解的。因此,描寫歌者的篇幅雖然很短,但信息量很大!
超級文明是否已經已經不具有了感情?當科技的發(fā)展讓人完全的理性,也就沒有了喜怒哀樂?!盎钪褪亲畲蟮囊饬x,至于這意義之塔的最頂峰,不要去想,不要去想……”這就是歌者的心態(tài)。事實上只有在這個卑微的清潔工身上,我們才能感受到人性最后的掙扎!從歌者的自述來看,在歌者的母世界遠古留下的樂趣已經完全消失,整個社會只剩下恐懼和焦慮兩種低熵體生存所必須的保證。出現這種現象,并不完全是因為黑暗森林,或者與邊緣世界不利的戰(zhàn)爭,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其科技的發(fā)展水平!

當科技和知識使讓一個文明拂去遠古時代最后一絲神秘,達到絕對的理性,這個文明也就喪失了人性和樂趣,當然也就喪失了一切感情。與邊緣世界的戰(zhàn)爭必須進行,也必須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任何代價!因為這是“低熵體”生存的必要保證。但如果敗了會怎樣?沒有投降也沒有談判,更不可能妥協(xié);甚至連悲傷、后悔和惋惜也沒有,這只是黑暗森林每天都在發(fā)生的事情,僅此而已!一個沒有快樂、瘋狂、妒忌、貪婪、希望與悲傷完全理智的文明,在黑暗森林不僅變得絕對的簡單,也變得絕對的高效與無情,包括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