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夢》連載:132【回首向來·玄門之爭】下

致新讀者:?
您現(xiàn)在看到的是原創(chuàng)系列小說《青玉夢》第一部《破碎山河》的連載。
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在架空世界中發(fā)生的傳奇故事。如果您也喜歡天馬行空的腦洞想象和家國天下的俠義情懷,請一定不要錯過!
第一次看到這部作品的讀者可以點擊我的主頁專欄、文集,查詢往期的所有連載。同名公眾號“青玉夢中人”和豆瓣閱讀《青玉夢》也在同步更新。
祝您在故事的星辰大海中自在遨游~??

上期說到,“我”發(fā)覺世人敘述傳說的能力非常突出。隨著“我”對世人一步步的引導(dǎo),燧人、神農(nóng)、黃帝、“伏羲”皆成為人文初祖,“我”認(rèn)為世人已步入正軌,有了隱退之意……


我去師弟在洛水之畔的隱居地找他,師弟給我沏了壺茶,道:“師兄,你現(xiàn)在已被人們稱作‘萬世師祖’了?!?br>
“罷了罷了,你別這么說我。我已決定退隱,再也不干涉世事了?!?/p>
師弟聽了這話倒是高興:“那你想好在哪隱居了嗎?”
“聽你這話,似是有了主意?”
“不錯,我云游之時,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一個好去處。此去東南數(shù)百里,有座無名之山,山上有顆碩大的菩提樹,集天地之精華靈氣,所結(jié)之果類似人形。那山間毓秀鐘靈,師兄一定喜歡?!?/p>
“甚好。我可以將此地隔絕于世外,開院設(shè)壇。我正打算閉門教授世間悟性最高的極個別人。師弟不愿同去嗎?”
“我在這里的幾間草房住得舒服,又能與俗世貼近,我時常裝作常人,混入城鎮(zhèn)鄉(xiāng)間,與人攀談,也是極大的樂趣?!?/p>
師弟果然還是秉持著他的那一套。其實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之后,我們兩人的異越發(fā)多,同越發(fā)少,恐怕是很難長期同處了。我并不強求,只身尋到了那顆菩提樹,將那整座無名高山都幻化作世外之境。這座山至今也沒個名字,且喚作無名山好了。沒過多久,我又為這里賦予了令我感到舒適的時間規(guī)則。自此后,這里便與世隔絕,一日等同于外界的一年了。
百年之內(nèi),我陸續(xù)尋得三位悟性極高的凡人弟子,帶他們上了無名山,在山頂共同建起一座“菩提院”,并將這三人收作自己的嫡傳弟子。當(dāng)他們問及師門名號時,我想,我所傳授的高深之道,對于世人來說必定是玄而又玄的。
“且喚作‘玄門’吧?!?/p>
那個時候,我完全不知道玄門在日后會被這三人發(fā)展成人數(shù)眾多的一脈,更不知他們得道之后,竟然和我犯下同樣的錯誤——教唆他們的弟子大肆干涉人間事務(wù),甚至親身干涉。
這三人,后被世人尊稱為“三清”,其中大弟子喚作太上老君,二弟子喚作元始天尊,三弟子喚作通天教主。在一代代的傳說中,他們的所作所為早已被世人曲解、誤讀、編造、以訛傳訛。我所知的情況,其實是這樣的:
這三位弟子跟隨我修習(xí)多年,各自離開菩提院,為玄門開散譜系。
大弟子太上老君開創(chuàng)道教,其后更是自身入凡,化為老子,親身傳道。期間,他多次赴洛水之畔拜訪他的師叔伏羲,受伏羲的影響頗多,逐漸形成無為之念,并將此道傳授給自己的弟子。
后面的兩位就沒那么超脫了,他們兩人跟著我的時候,素有在我看來不值一提的嫌隙。出師之后,二人一個去了西域昆侖山,另一個去了東海金鰲島。即使是分處華夏的東、西兩側(cè)的盡頭,也不能消除二人之間的隔閡。為了爭勝,他們的弟子越收越多,攀比勢力,而后竟然通過扶持世間不同的世俗力量來角逐。玄門弟子就是從那時起走下仙山、步入廟堂。在世俗的商周之際,爆發(fā)了一場玄門干涉世事的重大風(fēng)波——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的眾多弟子分別支持了商、周兩大陣營,打了一場曠世之戰(zhàn),結(jié)局便是武王伐紂、周勝商衰,這是華夏兒女人盡皆知的傳說。
鮮為人知的是,武王伐紂一戰(zhàn)之后,伏羲師弟怒不可遏地來到菩提院,沖著我一通痛斥。他擔(dān)憂的不是一時的成敗得失,而是世人和整個文明的命運。
“師兄,我以為你我早有約定,今后不再涉世了。你怎能變本加厲,允許門人做出這般事來?!”
當(dāng)時我的三位弟子也都在場。對此事,我當(dāng)然也是慚愧不已。但還沒等我開口,元始天尊先道:“伏羲師叔,紂王無道,人盡皆知。我門下弟子助周伐紂,順應(yīng)天理,已被世人傳為佳話。你為何因此不悅?”
伏羲沒理他,不斷用敦實的腿腳跺著地面道:“何為對錯,本不該由你我辨別。你們越是插手人間之事,他們就越是只能發(fā)展成我們這般,再也沒別的希望了!”
“師父,師叔此言何意?”道祖太上老君不解。
我自知理虧,低聲道:“你可知,我與你伏羲師叔,是世外的來客?”
老君道:“當(dāng)然,若沒有師父您,世人此時恐怕還在渾渾噩噩之中,尚不能對抗走獸,心智恐也未啟?!?/p>
“你們雖然知道我們是世外來客,卻不知我們?yōu)楹味鴣?。我倆之所以來此,是因為我們原本的世界,已經(jīng)到了‘至臻之境’,再無法向前一步?!狈说?。
通天教主因武王伐紂之事吃了大虧,最近一直不敢在我們面前自討沒趣。但甫一聽到此處,他眼神突然一亮——他那靈機一動的眼神,我曾多次見過,每次出現(xiàn),定是他心里又生出了什么鬼主意。“師父,何為至臻之境?”他迫切問道。
我瞬間想起了那個一潭死水般的世界:“哎……至臻既是至窮,進(jìn)無可進(jìn),退無可退了。那個世界,看似完美,卻缺少了前進(jìn)的意志,缺少了勃勃生機。”是啊,幾十萬年過去了,我竟然從未懷念過那里,即使那是養(yǎng)育我的地方。
伏羲也嘆道:“那個世界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再無一樣新鮮事物、再無一種標(biāo)新立異之說。你們試想,一個人終其一生之力,也只能習(xí)得前人成果,再也無法推陳出新,那是何等的可悲?我們師兄弟正是不忍于此,不甘心認(rèn)定生命的盡頭只是到達(dá)那樣的境界,才斷然決定離開家鄉(xiāng),去尋找新的可能。我們在太虛之中觀察過一百多個世界,最終選擇了這里,認(rèn)為這里的人最有可能超越我們的‘至臻之境’。”
“但當(dāng)時世人并未開化,我只得不斷教導(dǎo),期望人們能走得快些,早日超越我們的家鄉(xiāng)。師弟,我雖然與你有約在先,但很久之前,我發(fā)現(xiàn)了一件事,一件讓我不得已繼續(xù)干預(yù)人間、加速世人演化的事。我知道如此一來,世人會更有可能向著我們當(dāng)年的方向走,但為兄實在是沒有其他辦法了?!边@件事我原本不愿讓師弟知道,因為對他來說,也是極大的打擊。他知道之后,一定沒心情著急跳腳了……
伏羲看到了我的一臉苦相,小心問道:“何事啊師兄?”
“其實,你我都只剩下不足萬年的壽命了。”
【未完待續(xù)……】

新作推廣不易,萬望元老讀者幫忙擴(kuò)散宣傳~感謝大家的支持!
點贊當(dāng)捧場,投幣促生產(chǎn),
收藏存回味,轉(zhuǎn)發(fā)助創(chuàng)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