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寧簫語·第63期·口法健壯性怎么練?·20210818
根寧簫語是我的日常隨筆,當然,內容主要是關于樂器和音樂的。

上期提到了口法的健壯性。
口法的健壯性(健壯性,robustness,也稱魯棒性,是源自自動化控制、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詞),是評價演奏者的口法對不同演奏場景適應力高下的指標——在演奏不同音區(qū)、不同音量、不同音色時,在氣息的配合下,如果一個演奏者能夠迅速自如地變換風門,讓簫發(fā)出符合要求的、連續(xù)、流暢的聲音,就稱其口法的健壯性較高。
通俗點兒說,就好比高手駕車參加比賽,不管是平路還是山坡,雨天還是雪天,開得快還是開得慢,他的車總是能保持合理的速度而不熄火,類比于口法的健壯性,這大概可稱為駕駛技術的健壯性。
在我看來,擁有較強的口法健壯性,是簫演奏技術登堂入室的重要標志。
我的一個學員,常常有這樣的感嘆:看到示范中較為優(yōu)秀的演奏者,其演奏的氣息有一種綿延不絕的“流動感”,而自己的演奏卻缺乏這種感覺,而有著一種“滯澀感”。
我想,這種感受,也跟優(yōu)秀演奏者所普遍具備的口法健壯性有直接的關系——只有口法健壯了,才會不容易“熄火兒”,也就能“流動”起來了。當然,流暢演奏的基礎還應包括正確的呼吸方法和指法等,并非單單口法一個條件。
與其他演奏技法類似,提升口法健壯性需要一些先決條件,如:已經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法;建立了正確的音準觀念,能用耳朵分辨基本音準等。
那么,如何獲取和提高口法的健壯性?
通過練習沉浮音提升口法健壯性,是一個經過驗證的好方法。
沉音(meri)和浮音(kari),是尺八演奏中的核心技法之一。
用最簡單的話描述沉浮音,就是演奏姿勢不變,以眼睛向下看帶動口部運動——即吹出沉音,以眼睛向上看帶動口部運動——即吹出浮音。吹沉音時,音高變低;吹浮音時,音高變高。
練習沉浮音為什么能夠提升口法的健壯性?
沉浮音的本質,是演奏者在主動改變風門與邊棱相對位置的同時,一方面以吹氣壓力相配合,一方面積極調整風門的微觀形態(tài),使噴氣柱的微觀形態(tài)不斷變化,以適應氣簧的連續(xù)變化,讓樂器發(fā)出連貫聲音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氣簧、風門形態(tài)、吹氣壓力等諸多因素有著復雜而緊密的關系,共同促成沉浮音得以順利發(fā)出,只要有一個因素稍不滿足要求,就有可能影響發(fā)音連續(xù)性和質量。
正因如此,把沉浮音練好了,口法健壯性自然就隨之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