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解惑第十八期:Inn ZLC,張本智和ZLC和吉村真晴限量

反手貼銀V和Rozena,哪個更持球?或者說哪個硬度相對高一些?
一直覺得Rozena的海綿雖然有些平價版Tenergy的味道,但總體來說,持球感不是很犀利。銀V的硬度明顯更高,而且膠面緊繃,起下旋那板能夠咬得更實。實際上,很多蛋糕海綿的德套在咬球這方面還是很出色的。人們詬病的只是:海綿內(nèi)能衰減快。

吉村真晴和Innerforce Layer ZLC以及張本ZLC都是同結(jié)構(gòu)的,那么差別大不大,光就性能而言,是否值得入手?
追求性能來說,吉村真晴限量必然是最好的。旋轉(zhuǎn)值、絕對底勁都更強,尤其甜區(qū)和發(fā)力檔位最為豐富、清晰。有什么缺點呢?板面158*152mm,跟張本ZLC一樣,比InnZLC大了點,稍微拖沓,不過適應(yīng)了就好。另外,就是這板子跟Inn ZLC的差別,有點像市場版Vis和特注Vis,就是:喜歡發(fā)力的會覺得更好使。你老是借力,不想發(fā)力,那未必還比張本ZLC合適。
對于任何一位家境富裕同時追求上進(jìn)的青年來說,還是得買這個最貴的吉村限量。
關(guān)于Inn ZLC和張本ZLC的區(qū)別,上面已經(jīng)寫了。只是說一句,對不鉆牛角尖的同學(xué)來說,Inn ZLC對比吉村,完全足夠?qū)崙?zhàn)。

碳素45反手配什么澀性套膠好?
一般建議還是繼續(xù)保持45吃球好的特性,同時硬度適中。碳素45本身外置編織碳,還是有一定硬度和脫板速度。如果是橫板,可以考慮藍(lán)火M1、T05fx、鉑金JO這類裹球感不錯的,相對比較全面。如果是直板,要輕點的,得看技術(shù)組成。只是起下旋為主的,那可以O(shè)mega 7 Euro、藍(lán)火M2、變革FX-P。彈擊為主的,那F2、紅V都行了。

InnerforceLayer ALC.S和Innerforce Layer ZLC哪個對業(yè)余起下旋更友好呢?Inn ZLC怎樣配膠合適,兩面FX-P是否可行?
這個問題的苗頭有點不對。就是妄圖通過用器材來解決自己技術(shù)不足的問題。大部分技術(shù),還是要通過練習(xí)來改善。器材,可以如虎添翼;雪中送炭也有,但占的比例很低。
這兩塊底板都好起下旋。這類內(nèi)置纖維,且面材還都不硬。再加上ALC.S超薄,ZLC也一點也不厚。雖然說沒有軟的純木五層好起下旋,不過也是相當(dāng)容易了。更多還是要靠技術(shù)。
Inn ZLC一般都說不適合配狂飚。但仔細(xì)來看,配橙海綿狂飚有些不透,配藍(lán)海綿的還可以。兩面外套則更好。不過FX-P軟了些,反手沒問題,放在正手支撐力還是差些,難以組織起有效殺傷。

評價下世奧得特制
這類問題太過空泛,最好直指單一型號。所謂特制,都是特殊處理的。比如我們跟世奧得定制了一款巖羊(購買鏈接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市場版已經(jīng)賣到第五批。曾經(jīng),是有考慮過追求更卓越的性能。所以用了更好的選材和航空膠水做了一支樣品。但非常軟彈,雖然有些蝴蝶特注那種大形變和噴的手感,但有些發(fā)虛。一些業(yè)余高手反饋后,反而覺得定制的普通款巖羊打起來更有安定感。
特制的,既然能往軟彈里做,便能往更硬實的方向做。這個跟蝴蝶的特注還是有些不一樣。大部分可以買到的蝴蝶特注,對比市場版,都是往更加軟彈吃球的方向。
銀河的特制,跟世奧得的特制同個道理。車秀英特制跟邊松景特制是同個結(jié)構(gòu),但明顯邊松景硬了很多。
至于其他一些所謂的世奧得特制,只是打著特供的旗號,則未必是真特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