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尼爾氏征:中醫(yī)清膽和胃,平肝潛陽治愈?;颊邨钕壬?0歲。
美尼爾氏征:中醫(yī)清膽和胃,平肝潛陽治愈?;颊邨钕壬?0歲。病者素有眩暈,耳鳴,嘔吐病史。經(jīng)診斷為美尼爾氏征。每次發(fā)作必臥床半個月,1年少則發(fā)作五六次,有時每月發(fā)作1次。就診時癥見:頭暈目眩,耳鳴氣閉,覺天旋地轉,嘔吐痰涎,甚則吐黃苦水,不能納食,大便不暢,夜夢紛紜,脈弦滑,苔薄黃膩。擬方:法半夏、茯苓、陳皮、甘草、枳殼、竹茹、菊花、石決明、雙鉤藤,服5劑,諸癥悉除,不久又復作,遂將原方服用,眩暈悉平,癥狀減輕,可料理家務。繼之,病者將上藥買好存放家里,遇發(fā)作眩暈嘔吐,即服上藥,以后眩暈雖仍發(fā),但可不必臥床,病勢較原來發(fā)作為輕。前后經(jīng)6年,用上方達100余劑,身體健壯,眩暈多年未發(fā)。 平肝潛陽是中醫(yī)治療肝陽上亢癥的方法,在生理上人體營養(yǎng)維持著動態(tài)平衡,肝陰不足,陰不制陽就出現(xiàn)肝陽上亢癥。肝陰不足,主要是有腎陰虛、腎水不能滋養(yǎng)肝木及氣郁化火,內耗肝陰所致,平肝潛陽,一方面能夠補肝陰之不足,又能使亢盛的肝陽得到抑制,使人體陰陽恢復相對平衡。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耳鳴、頭目脹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夢、健忘心悸、腰膝酸軟、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等病癥,均可以使用平肝潛陽的方法進行治療。平肝潛陽常用質重鎮(zhèn)墜的藥物,如牡蠣、生龍骨、石決明、珍珠母、磁石等,常用的方劑有天麻鉤藤飲、鎮(zhèn)肝熄風湯等。 平肝潛陽常用的一個藥物是石決明。石決明是什么?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功效】 清肝潛陽,退翳明目?!竟π攸c】 本品能清肝熱,補肝陰,可用于肝陽獨亢或陰虧陽亢所致的眩暈、抽搐、目赤翳障、青盲雀目等證,且能清虛熱,用治肺結核之低熱。 【功效作用】 1.清肝潛陽:用于腎陰素虧、水不涵木引起的肝陽上亢,癥見頭脹痛,眩暈,耳鳴,易怒,失眠者,常與牡蠣、白芍、生地、女貞子、菊花、牛膝同用。 2.清肝明目:用于目生翳障、青盲、雀目及肝熱目疾,可與菊花、谷精草、桑葉、蒼術、荊芥、旋覆花、木賊、枸杞子、蛇蛻等同用,如石決明散。 3.清肺祛熱:用于肺結核骨蒸潮熱,可與地骨皮、女貞子、青蒿等同用。 【鑒別應用】 生石決明平肝潛陽、清熱明目功力較強,善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頭目眩暈;煅石決明減咸寒之性,加強收澀之功,多能平肝斂肝,用于骨蒸勞熱、青盲內障、外傷出血;鹽石決明增咸寒滋陰之力,長于補肝益腎、滋陰清熱。 【配伍應用】 配草決明:草決明為種子,偏在清肝,且能補肝;石決明為介殼,長于平肝,兼能潛陽。二.藥配伍,相須為用,平肝潛陽、清熱明日之力大增,無論肝火上炎或血虛肝熱、肝陽上亢所致的目赤腫痛、頭脹眩暈、羞明多淚、目睛干澀等均有“決明”之功,常為最佳對藥選用。 2.配嫩桑枝:平肝泄風。嫩桑枝以枝達肢,祛風通絡,專療四肢麻木;石決明介類質重,平肝潛陽,涼肝泄熱,善治肝經(jīng)風熱。二藥相合,平肝泄風,治肝風如絡之四肢麻木、抽動及頭暈頭脹等甚宜。 3.配菊花:涼肝潛陽,泄熱明目。菊花能清泄肝熱,兼養(yǎng)益肝陰;石決明既平肝潛陽,又清熱明目。二藥合用,尤能清肝明目,每多用于肝火目疾,癥見眼痛,紅腫羞明,迎風流淚,視物昏花等。 4.配紫石英:鎮(zhèn)肝潛陽。石決明平肝陽、清肝熱,偏治肝陽上亢;紫石英鎮(zhèn)心降氣、定驚悸,長于益肝寧神。二藥配伍,介石皆備,善能鎮(zhèn)肝潛陽、平肝降逆,用治肝陽上逆所致的頭暈脹痛、目眩眼花等證尤佳。 5.配女貞子:補肝腎,清虛熱,明眼目。女貞子長于滋補肝腎之陰,石決明偏在平肝益肝泄熱,二藥合用,益肝之力大增、最宜用治肝腎陰虛,癥見發(fā)熱,頭昏眩暈,耳鳴膝軟,目暗不明者。 6.配黑山梔:平肝降火。石決明平肝潛陽、清熱明目;黑山梔氣血并走,除三焦之火。二藥配用,平肝明目、清熱降火,治肝火上炎之頭目眩暈、心煩不安等常有妙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