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事】作畫科普相關的吐槽
2023/3/26
距離一時興起寫下這篇專欄已經快三年了……
從一名幼稚的高中生到如今的一名仍然幼稚的成年人,回看這篇專欄,一方面為字里行間的乳臭忍俊不禁,一方面也再次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初心,哪怕經歷了一段并不成功的年月。
繼續(xù)加油吧,無論這份信念能讓多少人聽到。
========我是分割線========
2021/11/17
不知道咋的又想起了這篇專欄……
回頭再看確實有很多幼稚和扯淡的地方
不過還是很慶幸自己在剛剛接觸這個圈子的時候沒有走上跟著婆羅門半桶水晃蕩吹屁和瞧不起一般通過的道路^ ^
========以下為原文========
看BV1Hz411v7qB有感所寫……
基本是對惡臭婆羅門的一肚子怨氣,暴論警告。
1.作豚與普通觀眾的分歧在于對作畫的評價標準
眾所周知中國作豚圈子數量眾多的婆羅門對圈子的風氣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而其中之一便是小萌新不敢說也不敢問,唯作豚大手子馬首是瞻,大手子們吹中村豐今石洋之松本憲生吉成曜小萌新便照葫蘆畫瓢跟著一頓夸,卻畏畏縮縮不敢提出自己的問題和主觀感受,生怕說錯哪句話就要被大手子掛在動態(tài)里被眾多婆羅門冷嘲熱諷力?。▍⒖?a target="_blank" >https://t.bilibili.com/276269832833694891)
私以為對任何事物的評價都應分為客觀和主觀兩方面進行,包括作畫在內。大部分作豚之所以是作豚正是因為其主觀審美標準和作畫的客觀技術力接近甚至重合,故其眼中的“好作畫”基本便是高技術力作畫。然而對于大部分觀眾來說其主觀審美標準并非與客觀的作畫力重合,故會對著充斥精致ppt的打戲高呼“經費爆炸”云云。既然如此,口口聲聲對上述大部分觀眾的言論抱怨不已的作豚大手子們更應擔起將觀眾的主觀審美拉近客觀作畫力的責任。
2.作畫科普應有的姿態(tài)
在大手子們成日對作畫知識的普及率慨嘆不已的基礎之上,antm等致力于作畫知識科普的自媒體接連誕生。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其中大部分的水平屬實糟糕至極,不僅犯了許多科普自媒體常犯的諸如不考慮受眾思考邏輯而陷入自嗨局面等錯誤,并由于婆羅門的謎之優(yōu)越感而將錯誤發(fā)揚光大。結果也顯而易見,觀眾依舊不懂作畫,想要了解一二的萌新被排外氣氛嚇跑一批,而婆羅門依舊自顧自地感嘆“為何他們不懂作畫”。
所謂“科普”,自然要將“科”給“普”出去,私以為做到這一點必須重視兩個方面。
一是放下作為大手子的愚蠢優(yōu)越感,深入群眾,潛心研究當今大部分觀眾對作畫的審美邏輯,寫出真正能引導觀眾了解作畫、熱愛作畫的文案,而不是黑話連篇、用于婆羅門自嗨高潮的masturbator。前段時間antm推出了新系列“從零開始的作畫科普”,我還欣慰地感嘆道antm終于腳踏實地用心做科普了,好時代來臨力;結果打開一看,本質作豚自嗨作畫MAD。nbht最早的科普視頻之一《日式作畫基礎解說》(BV17s411D75e)如此全面而實用,如今卻做不出一個好好說人話的作畫科普,堪稱出道即巔峰。
(“nbht早就在日式作畫基礎解說講過這個問題了,你干嘛不做功課?”
廢話,萌新要是知道有這個視頻干嘛不去看?玩游戲還帶新手引導呢,誰給萌新指個路?)
二是努力獲取流量,讓科普視頻得到曝光度,讓更多的一般通過路人能夠看到,而不是不屑于當標題黨、看不起吸引眼球的封面、作為一個科普媒體科普不到多少人卻以“高潔”自居。沒有流量的科普,路人看不見的科普,不如不普。antm播放量最高的視頻——中村豐作畫MAD的評論區(qū)涌現了很多不懂作畫的一般通過留下類似“ufo的作畫比這強多了”“鳥山明也很厲害啊”的評論,幾乎每一條底下都有婆羅門的陰陽怪氣或直球鄙視,甚至有大手子感嘆道“antm10w播放以上的視頻其彈幕和評論區(qū)果然都看不下去”之類的言論。一個出于拯救作畫盲首陀羅們的目的而創(chuàng)立的作畫科普自媒體,其視頻居然如此排斥普通觀眾,對送上門來的流量不僅不珍惜甚至趕出去,科普領域最申必現象恐怕莫過于此罷!
科普是很神圣的事情,選擇這條道路的人必須嚴肅而用心地對待,必須去理解觀眾、去彌合觀眾知識體系中的缺漏、去站在觀眾的角度而不是自我的角度進行科普創(chuàng)作。這固然很辛苦,但既然已走在這條路上,就不應以此為借口為自己開脫,否則還是換條路走罷。
3.單純泄憤
婆羅men對著一無所知的萌新或一般通過路人傾瀉其令人作嘔的優(yōu)越感,這種現象簡直屢見不鮮。
屬實人類迷惑行為,都是看動畫片兒的,都是對著紙片人阿巴阿巴流口水的,怎么懂點作畫知識、時常報報菜名的人,就覺得自己是人↑人了?
在一個經歷了新文化運動和民主葛明的國家當精神婆羅門,弟啊,你神經?。?/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