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人鬼戀:《胭脂扣》和《人鬼情未了》
作者:唐凡舒
在絕大多數(shù)愛情影片中,人類才是愛情堅貞不渝的代言人,而到了中國電影《胭脂扣》和美國電影《人鬼情未了》里,代表永恒愛情化身的角色,卻是處在異度空間的鬼魂。
1988年的《胭脂扣》,運用了倒敘的手法,用時空交錯的對比,把人與鬼對愛情的不同信念,表現(xiàn)得細致入微。
關錦鵬導演的“人鬼戀”電影——《胭脂扣》,講述的并不是男女主人公十二少和如花超越生死的愛情絕唱,而是癡情的如花一腔真情無人可托付的悲愴與絕望。因為身份懸殊而無法相守的如花與十二少,選擇了雙雙殉情以作為對命運的抗爭。然而,如花成鬼以后,卻遲遲等不到十二少的鬼魂出現(xiàn),她獨守著當初的生死同心的誓言,從陰間重返,尋找自己失散的愛侶。煙花女子,遇上情竇初開的少年郎,歡在,悲也在。像古來所有的風月情事,難得長久。
在電影中強烈的渴望與失望,人與鬼的對比,表達出一種對現(xiàn)實的質疑:在這隨波逐流、變化萬端的世界中,究竟是否還存在執(zhí)著一念、永世不變的愛情?
1990年上映的美國電影《人鬼情未了》,講述的是一個生死別離的愛情故事。故事的發(fā)展在一個獨特的邊緣地帶:陰陽界之間。男女主人公苦苦相愛,但終因陰陽陌路不能相見。后來他們又借助靈媒,終于能夠相互表達心意,觀眾沉浸在電影所制造的虛幻與真實交織的愛情氛圍之中,并最終被這段生死不渝的愛情所深深感動。
如果生的離別已讓所有熱戀中人難以承受,那么《人鬼情未了》中薩姆的死,則代表著愛情的終極痛苦。悲劇在故事情節(jié)的種種巧合下發(fā)生,就連至死不渝的愛情誓言,也要面對超越生死的挑戰(zhàn)。于是愛情的承諾與永恒,就這樣在電影的世界中得到了升華。
愛情片大多渲染的是人為愛而生,為愛而死。我們在大銀幕上看過許多愛得死去活來的人。這兩部電影,除了在主題“人鬼情”上有創(chuàng)新外,在題材上也與眾不同。
在《胭脂扣》中,是一個人的矢志不渝和地老天荒。在陰間等待數(shù)十年卻遲遲不愿投胎轉世的女主人公如花,是情感至上、執(zhí)著等待的一方,而對現(xiàn)實生活妥協(xié),放棄了愛情的卻是與如花相戀卻不能相守的生者男主人公十二少。
然而,在《人鬼情未了》里,代表愛情可以跨越生死而不渝的人卻是彼此雙方。一個是游蕩于人間的、時刻保護著愛人莫莉的亡靈薩姆,另一個是深深愛著薩姆卻無法直接聆聽、觸及愛人的莫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