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語言的界限(前期維特根斯坦)(知識點總結(jié))

第五章 語言的界限(前期維特根斯坦)
哲學目的:澄清思想,判斷有無意義并為可思與不可思劃清界限。
方法:邏輯分析,以此來剝開語言的偽裝,找出真正的邏輯。
?
圖像論(picture theory of meaning):基本內(nèi)容是作為命題的終極要素的名稱與作為事實的終極要素的對象一一對應(yīng),命題與它們描述的事實具有相同的邏輯形式。
?
(1)???? 名稱代表對象。(簡單性)(☆不成圖像)
(2)???? 基本命題(由名稱組合而成)是事態(tài)(可能性,state of affairs)的邏輯圖像。
(3)???? 命題(真值二項性)是事實的邏輯圖像。
(4)???? 語言是世界的一幅總圖像。
?
語言是命題構(gòu)成的總體,世界是事實構(gòu)成的總體。
(個人認為這里的命題是廣義的命題,既包括真命題也包括假命題,但與基本命題不同,基本命題定義是“由名稱組合而成的命題”,比“真值二項性”定義更廣,世界一定對應(yīng)的是事實,而不是事態(tài)!?。?/p>
或者說,語言是狹義的,指的是真命題的語言,語言是所有真命題的集合,即所有經(jīng)驗事實的,假命題的語言沒有意義,那么世界也是狹義的,即現(xiàn)實世界。
理解不一定對,假若有錯,日后再改!?。。?/p>
命題
1. 命題是基本命題的真值函項(邏輯函項)。
2. 基本命題是命題的真值主目。
?
命題的真值情況是由構(gòu)成它的各基本命題的真值情況決定的。
?
?
邏輯哲學:
命題真值:
1. 重言式(真值可能性都為真)→邏輯命題全是重言式
2. 矛盾式(真值可能性都為假)?????
???????????????????? ——都缺乏意義。
?
邏輯是先驗的,無法言說。世界的界限也就是邏輯的界限。
??????
邏輯是外在于世界的探討推理的必然性的形式系統(tǒng)。
邏輯是對世界具有邏輯形式的反映。
?
?
(語言)?????? 表征關(guān)系?????? (邏輯形式)
言說 ????????→???? ? ??? ????顯示
???????????????????? ? 邏輯
?????? ↓?????????????????????????????????????? ? ↓
使用句子的目的???????????????????????? 句法等邏輯結(jié)構(gòu)
語義層面的使用
?
?????? 凡事可以說的,都可以說清楚。 →事實世界(偶然的東西)
對于不可言說的,必須保持沉默。??? →價值世界(意義)
????????????? ? ↓
?????????? 只能被顯示的
1.邏輯形式。2.哲學問題。3.倫理、善、美(不可實證)4.神秘的東西(生命的意義、價值)
語言只能描述與語言同構(gòu)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