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位于成都的“漢昭烈廟”為什么會變成諸葛亮的武侯祠?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受民間尊崇的英雄人物之一,全國很多地方都建有祭拜追思諸葛亮的武侯祠。在全國眾多武侯祠中,位于成都的武侯祠規(guī)模最大,是知名度最高的武侯祠。屬于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不少人奇怪的是,成都武侯祠的正門之上卻掛著一塊“漢昭烈廟”的匾額,明確表明成都武侯祠應(yīng)該是劉備(漢昭烈帝)的昭烈廟。那么皇帝劉備位于成都的“漢昭烈廟”為什么會變成大臣諸葛亮的武侯祠呢?

諸葛武侯薨逝于五丈原后,劉禪禁止蜀漢百姓自行祭祀諸葛武侯,只允許在諸葛武侯墓所在的沔陽(今陜西省漢中市勉縣)立廟祭祀。不要說同廟受祭,劉備和諸葛亮的祠廟在蜀漢都不在同一座城市里。

劉禪對于民間祭祀諸葛亮的禁令在蜀漢滅亡后作廢,百姓便在成都建起武侯祠。不過這座武侯祠應(yīng)該位于成都主城之外,與劉備漢昭烈廟完全是兩座祠廟,杜甫形容為“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此時的成都武侯祠與劉備的漢昭烈廟距離不遠(yuǎn),杜甫稱為“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雖然兩座祠廟相距不遠(yuǎn),但由于百姓對諸葛亮的懷念尊崇要超過劉備,因此武侯祠的人流明顯超過漢昭烈廟。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椿就藩成都。朱椿到成都后就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匕傩占腊荽蟪贾T葛亮的人數(shù)明顯超過了皇帝劉備,這讓重視君臣等級關(guān)系的朱椿很不爽。

于是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椿下令拆掉了成都武侯祠,將諸葛亮的神像牌位移入劉備的漢昭烈廟。朱椿認(rèn)為這樣可以糾正四川百姓重大臣而輕皇帝的“不正之風(fēng)”,讓祭拜劉備的人數(shù)多于諸葛亮。

然而百姓根本不在乎朱椿的“君尊臣卑”,祭拜諸葛亮的人數(shù)依然遠(yuǎn)多于祭拜劉備的,而且百姓們還按照習(xí)慣將供有諸葛亮神像牌位的祠廟稱為“武侯祠”。久而久之,“漢昭烈廟”這個名字倒沒幾個人知道了。

新中國建立后,四川省根據(jù)人民的習(xí)慣在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的時候正式將這座祠廟正式定名為“成都武侯祠”。不過因為成都武侯祠大門上的“漢昭烈廟”匾額是歷史文物,所以一直保留到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