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大吃飯
措大呷(吃)飯
? ? ? ? ? ? ?蘇軾《志林》
【原文】
有二措大相與言志。
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飯與睡耳。他日得志,當(dāng)呷(吃)飽飯了便睡,睡了又呷飯?!?/p>
一云:“我則異于是。當(dāng)呷了又呷,何暇復(fù)睡耶?”
吾來廬山,聞馬道士善睡,于睡中得妙。
然吾觀之,終不如彼措大得呷飯三昧也。
———《措大吃飯》
【今譯】
(“措大”指貧寒失意之讀書人,一般有輕蔑之意。亦可稱之為“寒酸學(xué)子”。這類人一般較為迂腐,也往往志大才疏,好說大話,亦好空想。文章寫兩位“措大”的對話,相與“言志”)。
有兩個窮酸秀才在一起相互談?wù)撝约焊髯缘男坌膲阎?、人生志向?/p>
其中一個說:“我這一輩子都不富足,只想吃飽了飯、睡足了覺就罷了。若將來有朝一日得了志,當(dāng)了官或發(fā)了財,發(fā)達了,他日志得意滿之時,我一定要吃飽了飯便睡覺,睡足了覺又吃飯?!?/p>
另一個則說:“我和你想的卻有點不一樣。我必定要吃飽了再吃,吃了又吃,吃個不停,哪里還有閑功夫睡覺???”
我來到廬山,聽說馬道士善于睡覺,并在睡眠中悟得道家的真諦。
然而在我看來,還是不如那兩個窮酸之士深得吃飯的要訣。
【賞析】
“措大吃飯”
“措大”舊指貧寒失意的讀書人。
后人用這則寓言說明人各有志,但有崇高遠大和目光短淺之分。
這當(dāng)然是一則“閑饑難忍”、“餓極無聊”的笑話。這兩個窮酸秀才的“雄才大志”,不過是吃飽了便睡,或者吃飽了再吃 —— 滿腦子自私享樂,全沒有一點兒濟世救民的意愿,反應(yīng)了當(dāng)時一些寄生腐儒的丑惡本性。
《措大吃飯》《東坡志林》中的一個諷刺意味十足的小故事,據(jù)《蘇軾年譜》,元豐七年(1084)四月,蘇東坡告別黃州貶所,偕友渡江過武昌,至九江,嘗游廬山開元觀;五月,復(fù)游廬山簡寂觀、白鶴觀,道士即居于此三所道觀之一。此篇即于元豐七年(1084)五月作于廬山,故本文有“吾來廬山,聞馬道士善睡”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