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兒童欣欣的環(huán)境泛化之路

欣欣是一個3歲11個月的小男孩,2015年9月入園。在他剛?cè)雸@兩周時(2015年10)CPEP3結(jié)果齡量20月在入園3個月后(2015年12一BMAPP評評總體處于第二階段,總體得分在95 分。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他的個人能力有了極大的進步!由于個人能力的提升,之前所在的班級也已經(jīng)不再適合他,他成功地升班了。這原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兒,結(jié)果由于脫離了家長陪同上課的模式,更換了班主任及集體課教師,他的表現(xiàn)就只有哭。連續(xù)1個月,哭的行為一直在持續(xù),沒有絲毫減弱。家長也是一片愁容,孩子的問題行為逐漸增加。經(jīng)過ABC前因行為-結(jié)果)行為分析以及數(shù)據(jù)記錄分析后,終于找到了他哭鬧的原因--刻板,逃避,對新的環(huán)境與人的適應(yīng)能力差。

針對他刻板和不能將所學知識泛化到其他環(huán)境及人的這一問題,我制定了干預(yù)措施--行為鏈接,任務(wù)分解。我將目標行為分解為7個階段。第1階段為接受陌生教師來到我們的一對一個訓課教室聽課;第2階段是使兒童能夠進人空無一人的其他教室;第3階段是能夠進入較熟悉教師的個訓教室;第4階段是能夠進入有一位小朋友在的個訓教室;第5階段是能夠與小朋友進行平行游戲;第6階段是能夠與小朋友并排坐到椅子上;第7階段為能夠與小朋友一起安坐并聽從教師的集體指令。
還記得進行干預(yù)的第1天,在課程接近尾聲的時候,我找了一位教師來到我和這位兒童所在的個訓教室,他看見有人進入教室后就把他所坐的小椅子不斷地向我所在的位置搬,并不斷地回頭看那位教師,且揮手對聽課教師不斷地說“拜拜”。按照事先的安排,聽課教師跟他問好,全語言輔助下孩子與教師問好,聽課教師在給了他效能最強的強化物后與他說“再見”并離開教室。就這樣第1天的干預(yù)順利結(jié)束。在以后的幾天內(nèi),這位聽課教師每天都會按照我們事先的安排來到我和孩子所在的個訓教室,只是進行簡單的問好,說再見,給他最喜歡的強化物。就這樣,利用強化物與聽課教師配對這一教學方式漸漸地在發(fā)揮作用。為了能夠使聽課教師在我們的教室停留更長的時間,我將孩子喜歡的強化物給聽課教師,只要孩子表現(xiàn)好,聽課教師就會立即強化她。經(jīng)過了一個星期的干預(yù)后,聽課教師在我們的教室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只是利用強化及強化物配對的方式,孩子就慢慢接受了這位聽課教師。趁熱打鐵,我又找了另外的教師來到我們的教室,利用強化及強化物配對這一干預(yù)方式,慢慢地孩子能夠接受其他教師來到我們的教室聽課。我們第1階段的目標順利達到。

萬里長征才剛剛開始,孩子在自己的個訓教室里能夠接受其他的教師,那么他進人另一個空間還能做到嗎?我決定帶他去其他個訓教室試一試。在進人教室之前,我將他喜歡的玩具放置在最明顯的位置,當我?guī)叩搅硪粋€個訓教室門口的時候,果不其然,孩子嚷著要回去,我就抱著他坐在個訓教室門口,拿出他最喜歡的小汽車,在個訓教室門口跟他玩了起來。在玩的過程中,我觀察他的反應(yīng),在他情緒即將爆發(fā)的前夕,帶他回到我們的個訓教室。第2天,同樣的情況再一次發(fā)生,在走到個訓教室的門口時,他又一次拉住我的手說:“回個訓15”。我將手中的小汽車玩具滑到目標教室去,并對他說:“哎呀,小汽車在那兒呢,快去拿過來?!焙⒆涌焖俚嘏苓^去,拿到最喜歡的車,快速地跑了回來。在他拿到小汽車后,我又立即給他一個食物強化并將小汽車也拿給他玩,并告訴他,他剛剛表現(xiàn)得特別勇敢,還拿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經(jīng)過了兩天的訓練,孩子的情緒漸漸緩和,當他再次跑進教室拿小汽車后,終于發(fā)現(xiàn)擺在教室里的玩具了。我順勢搬了把椅子坐下,拿起孩子喜歡的玩具,抱著他一起玩起來了。第4天,第5天……采用強化物與教室配對的這個教學方法,我讓他順利地進人了教室,拿到小汽車,并得到強化。經(jīng)過幾天干預(yù)后,孩子的情緒逐漸穩(wěn)定下來,能夠順利地進入空無一人的教室。這意味著我們又取得了這一階段的勝利。

經(jīng)過幾天干預(yù),孩子的情緒逐漸穩(wěn)定下來后,我開始“變本加厲”。我?guī)街付ǖ膫€訓教室,將他喜歡的小汽車給所在教室的教師,讓他站在門口,給他指令:“和老師問好?!焙⒆釉谶@樣的語言輔助下說:“老師好。”所在教室的教師聽到孩子說“老師好”之后立刻將強化物給孩子,同時回應(yīng)孩子“你好,寶貝?!比缓笤凇案蠋熣f再見”的語言輔助下孩子跟所在教室的教師告別,所在教室的教師強化兒童的行為,同時回應(yīng)“寶貝再見”,然后我?guī)氐絺€訓教室。
我以為我們會很順利地渡過這一難關(guān)。但是沒想到,在幾天后,當我再一次帶他去其他個訓教室時。他竟然哭鬧得比第一次進入陌生教室的反應(yīng)還要激烈?!跋Пl(fā)”這個詞語在我的腦海中閃現(xiàn)。在經(jīng)過與家長的溝通后,我更加確定了這一想法。由于家長的不正確強化,導致了行為在消失過程中出現(xiàn)這一問題。了解了前因后果,如何解決問題成為當前所需。在上課時間,我依舊帶著孩子去其他個訓教室進行泛化。在進入陌生環(huán)境后,孩子哭鬧得愈發(fā)厲害,在面對這一問題時,我選擇了忽視,給他下了一個已經(jīng)能夠獨立完成的指令“拍手”,然后立即強化他。就這樣,在這一陌生環(huán)境里,我只是給他簡單的指令,強化,簡單指令,強化,讓他能夠在陌生的環(huán)境獲得成就感。

經(jīng)過不斷干預(yù),他能夠順利地進人一個有另一教師和我在的空間。第3階段順利完成。我的內(nèi)心充滿希望與期待。
接下來,帶他進人到有小朋友在的教室成為新的目標。既然目標已經(jīng)確定。我便馬上開始實施計劃。我事先在要去的教室里放好他喜歡的玩具和食物,然后帶他走進目標教室,用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讓他在教室的一角玩玩具,不要求他與教師和小朋友打招呼,只要求他能夠待在教室里。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他能夠安靜地待在有小朋友和其他教師的陌生教室里,玩弄自己手里的玩具,也就意味著第4階段也順利地通過了。
雖然欣欣現(xiàn)在能夠進人有一位小朋友的教室里了,但他只是在教室的一角獨自玩耍,不能坐到小朋友的身邊,也不能接受所在教室的教師的指令。遇到問題。就要解決問題。我將欣欣喜歡的食物和玩具發(fā)給所在教室的小朋友,只要欣欣表現(xiàn)得比較好,就讓所在教室的小朋友給他強化物,以此來將強化物與小朋友配對。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干預(yù)后,欣欣能夠待在有小朋友的教室,并且看見小朋友在玩他喜歡的拼板、玩具時能夠主動靠近,也會要求玩拼板、玩具,到此我們順利地渡過了第5階段。

計劃在一步一步地實施,但是在4個人的教室里,欣欣總是游蕩在其他小朋友的周圍。有一次,小朋友在玩欣欣最喜歡的汽車拼板,他不斷地看那個小朋友,并且伸手拿了一塊拼板。慢慢地,我將小椅子放在他的身后,下指令“坐椅子”,輔助他坐在椅子上,并給予他強化物,很順利地讓他坐在椅子上,讓他和小朋友一起來放拼板。他能夠很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完成動作。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干預(yù),欣欣終于能夠安靜地與小朋友并排坐在小椅子上了,那么也就要順理成章地進入第7階段了。我拿起所有的拼板,給出簡單的指令,當他完成后,立刻讓所在教室教師給他強化物,并讓同伴來給他拼板。就這樣,慢慢地,將強化物不斷地與教師、同伴配對,欣欣終于能夠在這間教室待一整節(jié)課了。
用同樣的方法--將強化物與新的教室、教師、小朋友配對,我?guī)е呷肆烁鱾€教室,與各位教師合作,將欣欣從他的“小房子”里面拉了出來。
經(jīng)過不斷的干預(yù)和家長的配合,欣欣現(xiàn)在正在努力地融入幼兒園。從欣欣的發(fā)展過程來看,只要我們分析出行為背后的原因,找準問題的根源,做好計劃,腳踏實地地去執(zhí)行,積極與家長溝通,正確地指導家長如何在生活中有效地干預(yù)、指導孩子,采取積極有效的處理方法,多加耐心,慢慢等待,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雖然我們的步履緩慢,但我們一直在前進,請耐心等待、收獲寶貝們的點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