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回顧麒麟9000,我們測出了真實能效!


麒麟9000首發(fā)臺積電5nm 5G SoC

mate40Pro二手價格極其堅挺

麒麟9000首發(fā)臺積電5nm工藝,集成了153億晶體管

CPU只占了一小部分,基帶面積接近CPU的兩倍

同期的865和A14還是外掛基帶

怎么做有助于提高主板集成度,留出面積塞更多更好的攝像頭

麒麟9000的超大核采用了高性能庫,犧牲密度換取高頻,L3緩存為4M

堆滿的24核G78達到了ARM的上限,面積接近CPU的兩倍,系統(tǒng)SLC緩存為8M,NPU,ISP,DSP的面積也接近CPU,不計成本堆料堆滿了

mate40Pro終于可以root了

用假電池測詳細的功耗數(shù)據(jù)

CPU極限性能和888,8Gen1差不多,但能效吊打888和8Gen1

和865相比也有一代的能效優(yōu)勢,畢竟是臺積電5nm

和蘋果相比介于A13和A14之間,低頻接近A14,但沒有超大核導致甜點頻率較低,所以高頻能效一般

和驍龍8+相比,5w以下高于8+,5w以上不如8+

天璣8100全線強于麒麟9000,畢竟是A78架構(gòu)

超低頻和8Gen2相比仍有優(yōu)勢

超低頻下功耗有其他原件的影響

由此可以看出麒麟的套件設計水平不錯

兩年半前的SoC排到這個位置確實不容易

GPU能效全段高于老架構(gòu)的865和888

極限性能超過A13但功耗高得多

整體能效還是不如8100,A13甚至是三星驍龍8

8Gen2更是高了麒麟9000將近一倍

總的來說麒麟9000的CPU能效至今還是不錯,但GPU確實是太老了,也可以說如今的GPU進步太快了

25度WiFi原神測試,降頻前大核3.1,中核2.5,能跑到接近60幀

此時功耗高達8w

鎖40幀大核1.7,中核1.2

此時功耗僅4.4w

和當年的旗艦處理器對比

在鴻蒙系統(tǒng)下調(diào)度保守

在EMUI上調(diào)度更激進

EMUI可以堅持9分鐘降頻

降頻后鴻蒙和EMUI都鎖了40幀

mate40Pro半小時WiFi原神43.3度,溫控保守

兩年半前5G原神測試十分堅挺

但如今18分鐘和就會過熱強退

但幀率還是比基帶CPU背靠背發(fā)熱的A14更高

甚至不如調(diào)度激進的888和8Gen1

但此時魅族18已經(jīng)高達58度,麒麟也有50度,而蘋果只有47度

王者榮耀高清60幀2.7w,略低于A14遠低于870,888和8Gen1,和A16,8Gen2不相上下

王者90幀平均3.8w,和888,8Gen1跑60幀差不多

續(xù)航測試僅堅持了5小時6分,和如今8小時的旗艦機比起來還是差了好多,但好于同期的888

不過鴻蒙的廣告太多了

后臺服務也會更加耗電

在EMUI下的續(xù)航確實略高于鴻蒙

堆料堆滿的麒麟絕唱,如果現(xiàn)在麒麟還在做芯片,會是什么水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