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半生易,歸來少年難:西安老旅行家出走半生

現(xiàn)代都市,所有人都想有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廣大雞湯號,旅游網站,機票網站更是在鼓足勁的教育你:
人的一生,一定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唯一的問題在于,有人知道,那些旅行家老去后,怎么樣了嗎》?
今天,我想說的,是另一個出走半生的故事

在西安市灞橋火車站附近有一處簡陋而別致的小院,院內綠植覆墻蓋門,78歲的退休老人戚昌懷獨自居住在這個院落里,享受著屬于自己一人的清閑世界。
推開大門,透過一個爬滿藤蘿的小天井,便是一個四間平房的小院落。戚昌懷正忙著打掃本就整潔的院子。
“我這里很少來人,平時自己一人住,也不是太講究,只落得個清閑。”
老人說,老伴和兒女們一起住,這里就成了我整理旅行游記的地方。

他,是中國的第一代旅行家

嚴格來說,和許多瞎玩的窮游一族不同,戚先生,儼然一個當代“徐霞客”。
“我旅行不像其他人,不窮游,不駕車,按照季節(jié)和時間規(guī)劃好路線后,直接搭火車就出發(fā)了,到了目的地,按照提前做好的攻略,名山大川名勝古跡一個不落?!泵康揭惶?,收集當地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拍照做筆記。最后帶著滿滿的收獲返回?;貋砗筮€要總總計。

多年下來,游記已經可以堆滿一整個小屋
在獨居的小屋中,除了一張單人床和寫字的桌子,剩下的就全是裝滿文檔的鐵柜子了。
為了長久保存,戚先生將多年來的游記,照片,自己的心得,都用卡紙塑封起來。僅塑封機就用壞了好幾個。

這么多年積累了二三百冊游記,每一冊100頁,算上塑封和卡紙的成本就需要上百元,加上拍照沖洗、旅途花費,每一本冊子的花費少則四五千多則上萬元。粗略算了一下,幾十年花在旅行的費用上接近百萬。

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都用在了旅行上,加上老伴和子女都不和自己住,所以在生活上就過得比較隨意。

問及兒女和老伴對自己的行為有何看法,老人說,他們不反對也不支持,畢竟每年都要花掉不少錢。其實,現(xiàn)在回頭看,對于他們還是挺內疚的,空閑時間都用來旅行了,沒能陪在他們身邊。
但是,假如可以重新來過,我大概還是會這樣做。

我想,戚先生并不是一個悲劇的人,
“試問嶺南應不好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既然說出了“假如可以重新來過,我大概還是會這樣做”,想必已經找到了心中的精神故鄉(xiāng)。
但,對于許多懷著旅行夢,出走夢的都市人來說
可能就只看見過網上帥氣靚麗的美女旅行家,卻從未見過如戚先生一般的真實旅行者。

出走半生易
歸來少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