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疫情嚴重,疫情來源以及防治手段詳解。我親愛的朋友們請務必戴好口罩!!

海外監(jiān)測到的武漢病例已經披露,而對發(fā)現病例的平均時間、武漢每日出境國際游客量、武漢國際機場所服務的人口量進行估算,則可以估算出需要關注的潛在病患數量。
然而,幾位學者算出來的結果,與當前披露的確診人數有些出入(具體數字我就還是不放進來了... 非??鋸垼?/strong>
這也提醒我們要對疫情的嚴峻性做好充分的準備,千萬不能有僥幸心理。當然也沒必要恐慌,只需要努力做到理性認識、科學預防,照顧好自己與親友。
計算疫情的文稿名稱為《Estimating the potential totalnumber of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cases in Wuhan City, China》,幾位作者來自MRC全球傳染病分析中心、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等機構。

國家衛(wèi)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表示:根據目前的資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傳人。
鐘南山指出,這次疫情的源頭主要在武漢當地的海鮮市場,實際上這個海鮮市場里相當多的不是海鮮,而是“野味”,就是野生動物。綜合各方面信息,初步從流行病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傳到人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鐘南山還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跟SARS病毒相比,盡管有很多的同源性,但是是平行的,完全不同的病毒,只是某些方面有近似的地方。
1、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臨床表現有哪些?
答: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fā)熱、乏力,呼吸道癥狀以干咳為主,并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表現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部分患者起病癥狀輕微,可無發(fā)熱。
多數患者為中輕癥,預后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2、如果出現早期臨床表現,是否意味著自己被感染了?什么情況下需要就醫(yī)?
答:如出現發(fā)熱、乏力、干咳表現,并不意味著已經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現發(fā)熱(腋下體溫≥37.3℃)、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且有武漢旅行或居住史,或發(fā)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fā)熱伴呼吸道癥狀的患者,或出現小范圍聚集性發(fā)病,應到當地指定醫(y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3、去醫(yī)院就醫(yī)需要注意什么?
答:就醫(yī)時,應如實詳細講述患病情況和就醫(yī)過程,尤其是應告知醫(yī)生近期的武漢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觸史、動物接觸史等。特別應注意的是,診療過程中應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護自己和他人。
4、公眾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答:(1)保持手衛(wèi)生??人?、飯前便后、接觸或處理動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2)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所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時請佩戴口罩。咳嗽和打噴嚏時使用紙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飛沫傳播。
(3)醫(yī)院就診或陪護就醫(yī)時,一定要佩戴好合適的口罩。
(4)良好安全飲食習慣,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做飯時徹底煮熟肉類和蛋類。
(5)盡量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或養(yǎng)殖動物。
5、近期去過武漢,回到居住地后要注意什么?如出現臨床癥狀,是否要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關檢查?
答:回到居住地之后,可在2周內注意加強身體防護,關注自身身體狀態(tài)。如果接到疾控部門通知,需要接受居家醫(yī)學觀察,不要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隨便外出,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社區(qū)醫(yī)生的隨訪。
如果出現發(fā)熱(腋下體溫≥37.3℃)、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臨床癥狀,請及時到當地指定醫(y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此前,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不完全統計,截至22日11時,境內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441例。
問:根據目前的流行病學認知,新型冠狀病毒對于兒童等年紀小的人不易感染。是這樣嗎?啟動聯防聯控機制
楊智聰:到目前為止,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情況不是100%清楚,也不知道它的致病原因,從流行病學上來說, 現在發(fā)病的主要人群是以60歲以上老人居多,但不能排除小孩子,所以不能說孩子不感染。
問:買不到醫(yī)用外科口罩怎么辦?
楊智聰:從全國發(fā)病情況來看,目前情況不是非常厲害的傳染情況。雖然廣東已公布14例病例,但普通市民不要過于緊張。關鍵時刻,每個人對自己身體健康重視是好事,平時上街,如果沒有感冒,也可以不用佩戴口罩。
在預防上, 市民可參照流感防控手段。首先洗手非常重要,保持手的干凈,不要用手摸鼻子、眼睛;在一些人群密集或者是空氣流通不好的地方,市民能不去就不去,減少風險。專業(yè)部門做專業(yè)事情,普通市民安心過春節(jié)。
實用口罩科普:醫(yī)用口罩、N95、KN95口罩有啥區(qū)別?
1月22日,一位3M技術人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最近接受咨詢太多,想說說醫(y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和KN95口罩的區(qū)別。
醫(yī)用防護口罩:符合中國GB 19083-2010 強制性標準,過濾效率≥95%(使用非油性顆粒物測試)。要求通過合成血液穿透測試(防止體液噴濺),要求符合微生物指標。
N95口罩:美國NIOSH認證,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95%。
KN95口罩:符合中國GB 2626 強制性標準,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95%。
以上三種級別口罩的過濾效率的測試方法一模一樣!所以過濾效率級別一致。
所以,大家買NIOSH N95和GB2626-2006 KN95的口罩是一樣的。佩戴口罩的關鍵在于和面部的密合,就是不漏氣!請大家佩戴之前仔細看看使用說明。

上述3M技術人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工業(yè)口罩和消費品口罩核心標準是一樣的,按GB2626標準的KN95就行,KN90其實也夠了,醫(yī)護人員才有體液噴濺,環(huán)境濃度很高的情況,才需很嚴格。但要注意,部分明星同款口罩美觀,但不管防護效果?!?/p>
對于口罩更換頻率問題,上述技術人員表示,臟了破了就換,三五天不等,或者醫(yī)護人員去污染區(qū)了就換。
實際上,關于更換頻率問題,目前,國外包括WHO對N95口罩的最佳佩戴時間一直沒有明確結論,我國也尚無對口罩的使用時間作出相關規(guī)定。有研究者對N95醫(yī)用防護口罩防護效率及佩戴時間做了相關研究,結果顯示,N95口罩佩戴2天,過濾效率依然保持在95%以上,呼吸阻力變化不大;佩戴3天過濾效率降低至94.7%。
但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及時更換口罩:
1.呼吸阻抗明顯增加時;
2.口罩有破損或損壞時;
3.口罩與面部無法密合時;
4.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漬或飛沫等異物時);
5.曾使用于個例病房或病患接觸(因為該口罩已被污染);
6.若為含有活性炭口罩,口罩內有異味時。
老鐵們,最近務必戴口罩外出,疫情其實很嚴重,保護好你自己就是保護好UP主的播放量?。?/span>

大家一定要平平安安?。?/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