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科研系統(tǒng)變成了碧藍航線的定時炸彈?
“如果沒有科研四期的爆炸性新聞,我根本不會知道玩家之間的階層矛盾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水火不容、一觸即發(fā)的嚴重對立境地。
如果沒有科研四期的爆炸性新聞,我也不會想到玩家之間的關系已經(jīng)演變?yōu)榱朔呛诩窗?、派系斗爭的狼狽局面?!?/h1>
——題記
當你看到這篇專欄的時候,碧藍航線已經(jīng)處于一個比2021年3月份皮膚下架整改還要危險的境地。用懸崖上走鋼絲來形容,最合適不過。
一、禍亂的發(fā)端
在碧藍航線2021年6月22日直播生放送的末尾,7月8日科研四期的上線決定消息把所有觀眾打了個措手不及。

兩彩三金,陣容之龐大令人咋舌,而這次上線距離三期科研的推出,時間間隔甚至不足一年。
這對于還在“奮戰(zhàn)”三期甚至是前兩期科研的玩家來說,是莫大的嘲諷和羞辱。
次日12時,要求改革科研培養(yǎng)體制的呼聲漸起。僅一小時后,貼吧、B站相關動態(tài)就已全部被魔怔人、二極管(形容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的網(wǎng)友)和暴躁老哥攻陷。
而后來NGA爆料的所謂官方的后期“解決方案”,竟是將前三期科研圖紙與物資等材料繞開科研任務直接掛鉤,美其名曰“加速追趕”。理論上講,在這個方案框架下,只要手上有幾十萬物資,就可以塑造出來一個滿級甚至是滿天運的科研船。
這個解決方案就像是同時打老玩家、新玩家和二梁上的咸魚的臉,還把他們架在火上烤。
自此,科研系統(tǒng)在游戲中暴雷。
二、累贅的體制
要粗略分析暴雷的原因,還得從科研系統(tǒng)的內(nèi)外兩方面入手。內(nèi)即體制,外即貪婪。
從科研系統(tǒng)首次登陸碧藍航線起,它就一直伴隨著n+1條吐槽在艱難前行著。
有人吐槽培養(yǎng)成本高、時間長,這不假。
以一個金皮科研船為例(彩皮更甚),研發(fā)階段,除去提交必要的道具材料,還需要數(shù)以百萬的艦船經(jīng)驗值。經(jīng)驗值區(qū)分陣營,這又導致專注于科研的玩家被迫練出各陣營的船去刷經(jīng)驗。強化階段,從零到科研等級LV30滿破,至少要花去三四百張圖紙(藍圖)。滿破后接踵而至的天運擬合(金皮限定),還要再花去接近二百張圖紙。
如此大量的消耗,再反觀圖紙的獲取,卻是顯得那么的捉襟見肘。早期圖紙的來源僅限于軍部研究室的科研任務和部分限時活動兌換商店,直到2020年游戲才開放了日常勛章兌換店中兌換圖紙和定向追趕的渠道。但不管是哪條渠道,每做一次相關的任務或是兌換,成果基本上都以個位數(shù)起步(定向追趕還好些,正常進度的話基本上可在活動結(jié)束前完成,但數(shù)量僅限每次活動30張),還不一定是你急需的那一類。
獲得這些可憐的圖紙所需要的投入?yún)s是十分驚人的。不考慮其他因素,以軍部研究室的科研任務為例,研發(fā)成本采用時間成本和道具成本二選一的模式。想獲得數(shù)量較多的圖紙,就必須在最高可長達12小時的科研任務和一次投入最高8000物資/次和若干其他材料(包括心智魔方)的科研任務之間做出選擇。
極高的投入與極低的產(chǎn)出塑造出的畸形收益率在科研系統(tǒng)初期無形之間拉高了科研船(含專屬裝備)的強度,玩家與官方間的信息不對稱也使得科研艦船的神秘感不斷上升,科研船一度變成了衡量玩家艦隊實力的重要符號。
三、誰踹了最后一腳
當大家都慢慢接受了獲取成品難度極高的科研船是游戲的強度天花板后,為了鞏固這種認知,前兩期科研,的確有如君主、腓特烈大帝、吾妻等這樣可以在PVP和PVE里通吃的著名角色。
然而玩家從來沒有想過,低收益率并不意味著高價值。拼了老命切魔方倒物資甚至是定鬧鐘做科研任務得來的“寶物”的價值早已被玩弄于運營的股掌之間,貶值與否只是時間問題和決策問題。
從金改彩的代表人物金坷垃和厭戰(zhàn)橫空出世開始,科研船的光環(huán)開始逐漸變?nèi)?;好在以天城和長門為主導的天龍人演習防守隊堅挺了下來,這才讓前三期科研船不至于落得一無是處。
但很快,常規(guī)彩皮信濃、二期薩丁活動新船和接踵而至的彩皮新澤西踹了科研系統(tǒng)最后一腳。不僅在強度上與已有科研船形成了較大差距,以維內(nèi)托、天鷹、阿布魯齊公爵為主導的雷暴撒丁陣容更是將演習場防守陣容重新洗牌,并借著預裝填模式的東風逐漸站穩(wěn)了腳跟。

科研船往日的光輝形象瞬間崩塌。但凡是對科研系統(tǒng)傾盡心血的萬家,都無法接受花大氣力培養(yǎng)的船在滿破后直接被退環(huán)境的事實。
四、貪婪的作祟
圍繞科研系統(tǒng)和本次事件,除去官方,共有三派玩家被卷入其中。一派是已經(jīng)滿破所有科研的玩家,根據(jù)游戲四周年統(tǒng)計公報約有4000余人,亦即上文提到的“老玩家”;另一派是科研進度處于中期且進度較快的玩家,亦即上文提到的“二梁上的咸魚”;剩下一派是根本沒怎么對科研上心或是剛創(chuàng)號不久對科研系統(tǒng)持觀望態(tài)度的玩家,可暫被稱為“新玩家”。
官方毫無疑問是這次沖突的始作俑者,同時貪新老玩家的韭菜和流量是最終目的。先放出科研四期的消息,再放出老船貶值的信號,既會讓老玩家怒火中燒、血脈賁張,還會讓閱歷尚淺的新玩家不明所以,直呼過癮。
實際上,有沒有科研船,科研船滿破與否甚至是科研船的強度并不是他們從一開始就關注的重點,他們看中的只是玩家能否持續(xù)地在科研系統(tǒng)中投入物資和時間,這也是科研系統(tǒng)里最值錢和最核心的地方。能持續(xù)倒物資、切魔方的玩家肯定是被受器重的,一方面作為地主家的傻兒子傻的可愛,另一方面他們維護了科研系統(tǒng)作為變相回收游戲道具維持游戲發(fā)展的功能結(jié)構(gòu)。無法持續(xù)高額投入的玩家自然而然就成為了棄子,卡面貶值的矛盾會在他們身上愈演愈烈。
而圍繞貪這個字,每一派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生怕自己在這場混戰(zhàn)里處于下風。
“老玩家”群體本質(zhì)是極力反對科研船貶值的。畢竟前期投入擺在那里,說貶就貶對他們而言實在是天理難容。即使強裝出一副“我能行”的樣子,也只是對未來上線的科研船和自身的投入能力抱有盲目的樂觀和自信而已。
“新玩家”群體則不愿意到手的肥肉說沒就沒。新上的四期科研他們并不感興趣,本身時間成本就已經(jīng)居高不下,更遑論之后投入的道具和材料;反倒是老船加速追趕就像是官方指定修改器,讓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有與“老玩家”平起平坐甚至是反超的資本。
“咸魚”群體卻是混戰(zhàn)中最難熬的一方。正在進行中的研發(fā)突然就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下一步該怎么辦,是拋棄原有擁抱未來還是固守老本行,這個選擇對他們來說太殘酷了。固守老本行意味著人財兩空,擁抱未來則意味著更加沉重的負擔。里外都是虧,結(jié)果只能后悔自己為什么要把海量道具和材料扔進一個欲求不滿的無底洞。
沒有一方希望自己的利益受損,矛盾之尖銳史無前例,局面失控之程度也聞所未聞。對卡牌游戲來說,沒有什么比卡面貶值和升值更讓人感到刺激和狂熱了。
那游戲王金卡法拍8600萬的新聞,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憶猶新。
四、游戲向何處去
一座房子沒有了天花板,暴風驟雨就會吞噬房子的每一個角落;眼下,隨著以科研船為代表的強度體系的暴雷和崩盤,人人自危的局面已然形成。一個不起眼的更新就有可能把部分船拉下神壇;也有可能把原本默默無聞的工具人變得金光閃爍。
暴雷后,碧藍航線再也沒有什么是永恒或萬能。從皮膚到科研,懷著滿腔熱血一擲千金,得來的可能是下架、貶值、甚至是嘲諷。那4000余人得到的回報,也不過是公報中一筆帶過的數(shù)字,和用來證明現(xiàn)有科研收益體系可行的試驗品罷了。
呼吁和反饋改革科研體制也是不太現(xiàn)實的,甚至是與游戲策略相悖的。貶值如今已成為游戲的首選項,且科研系統(tǒng)回收多余物資和材料的本質(zhì)也暴露無遺,其結(jié)果就是科研任務收益率只會更低而不是變高,四期科研的難度還將繼續(xù)增大。
除了科研這一個雷,碧藍航線的任何一個增益功能,都是潛在的雷。增益性越強的,越容易爆,比如說裝備、艦貓,甚至是120級的艦船封頂。如果硬說在游戲中還存在著永恒的東西,可能就剩下了每個玩家第一次打開游戲時的初心吧?
你問我游戲向何處去,我的回答是無可奉告。
這到頭來還是一個策劃說了算的時代。
2021.6.26
【后記】
我本身在這次事件里是不怎么上心的那一方,同時也是拜加速追趕所賜得利的一方,但我仍然對科研船強度天花板崩盤的事情不寒而栗。躲得過初一的人,面對十五還是無能為力的。
在目前的游戲環(huán)境下躺平是大部分人的唯一出路,自我安慰在貶值的背景下已經(jīng)黯然失色。不要說千金難買我開心,虧了就是虧了,被列入下架名單的皮膚很難再回到櫥窗中;已經(jīng)一文不值的角色也很難回光返照,再展當年的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