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聘即興發(fā)言范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著名的關(guān)于報恩的故事: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幫助漢高祖打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地救濟他,給他飯吃。后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以答謝她的恩情。
《韓非子》里說了關(guān)于管仲的這樣一個故事:在齊國的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奪王位的過程中,公子糾失敗,當時輔佐公子糾的管仲在魯國被抓住,將押往齊國,經(jīng)過綺烏這個地方時,又饑又渴,守邊境的人跪下來喂給他食物、趁機問管仲:“如果你有幸到了齊國沒有死,反而被任用了,你拿什么來報答我呢?”管仲回答他說:“如果像你說的那樣,我會用賢使能,論功行賞,我拿什么來報答你呢?”守邊境的人心里很怨恨他。
如果你在人才招聘現(xiàn)場,面試考官給了你這兩段材料,讓你作一個即興發(fā)言,請你擬寫一個發(fā)言稿。
注意:綜合理解材料,自擬標題,確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襲,卷面工整,800字以上。
【立意】
1.人應(yīng)該心懷感恩、知恩圖報,但要注意報恩的方式;
2.國家、集體的利益是高于私恩的;
3.在做事時國家和集體的利益高于個人,人要有集體主義精神。
例文:
市私恩不如行公義
尊敬的各位面試官:
您們好,我是來應(yīng)聘的應(yīng)征者,我今天發(fā)言的題目是《市私恩不如行公義》。
看到您們給的材料,我深有感觸,韓信的故事告訴我們,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雖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點幫助也是很可貴的;到我們有能力時,應(yīng)該重重地報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但我認為感恩確實必不可少,但是在回報的時候應(yīng)該注意應(yīng)將國家、集體的利益放在前,個人的利益應(yīng)放在后。
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情。更何況人呢。面對曾經(jīng)幫助自己的恩人,我們需要盡最大努力去回報。所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講的就是感恩。授人以飯,也許他會渡過難關(guān),也許他會成就輝煌,但授人者施人不回報,作為一個受者要做一個有謙虛之德的人,一個有敬畏之心的人,這樣才能回報我們命運的恩人。但是這并不代表著我們應(yīng)該毫無底線的去報恩。
正如管仲回復(fù)守邊境的人那樣,若依照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那就會出大問題。我們知道,管仲幫助齊桓公奠定了霸主的地位。這一成績的取得,與管仲任人唯賢、論功行賞的思想是分不開的。假如管仲是“私”字當頭,不顧公義,那么像守邊境的這樣對他有私恩的人,肯定會得到提拔。但請試想一下,提拔之后的結(jié)果是什么呢?很可能是那些被提拔的人,對管仲感恩戴德,紛紛說管仲的好話,但卻又很有可能朋黨為奸,挖齊國的墻角。那時候,市私恩的結(jié)果是弄垮了齊國,肥了管仲自己。這顯然是不對的,因此在報恩時應(yīng)將國家、集體的利益放在前。
英國作家薩克雷曾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睂W會感恩,就是要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忙時時懷有感激之心;學會感恩,就是讓你明白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經(jīng)過付出給自我?guī)淼臍g樂生活;學會感恩,首先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人僅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獲得感恩,學會感恩,要培養(yǎng)謙虛的品德,對待比自我弱小的人,要明白躬身彎腰伸出援助之手;學會感恩,要有奉獻精神,無論做什么事,應(yīng)以公為先,做一個大公無私樂于奉獻的人。
我的發(fā)言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