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A(chǔ)i Zoom NIKKOR 35-200mm F3.5-4.5S簡單使用體驗
開篇先說說購入原因:早前買的尼康F3膠片機配尼康 NIKKOR Ais 50f/1.4定焦鏡頭,因為之前自己的相機只有手機和一臺美能達傻瓜機,所以這算是我第一次使用單反相機,拿到手里覺得是真的重,不過拍了幾卷之后倒也習(xí)慣了,陽光之下配上5207,收點光圈,那叫一個清晰,雖然不比高像素數(shù)碼相機那樣可以數(shù)毛,但也比手機的算法銳化自然多了。
不過我也開始覺得50mm的視野在某些情況下不夠廣/不夠長焦,導(dǎo)致拍不到想要的畫面,這讓我開始覬覦手動的變焦鏡頭,于是便打開了bilibili和海鮮市場,看看以前的變焦頭都有些啥。
25-50、35-70、43-86、35-105、70-210等等等等……但總覺得這些焦段都不太能滿足我內(nèi)心的需求,直到我劃到了一顆35-200而且還是99新,看到這我可就不困了啊,與賣家進行一番簡單的交談,以760塊人民幣的價格一舉拿下。(這里借用一下賣家拍攝的套圖)
在快遞運輸途中,我也開始翻看這顆鏡頭的資料,發(fā)現(xiàn)除了尼康官網(wǎng)以外,其他平臺的資料寥寥無幾,油管上也只有一個拆裝保養(yǎng)的視頻。





新啊!很新?。∵€有原廠的前后蓋!
BUT,拿上手立刻感覺到了金錢的重量,于是我拿出廚房稱放了上去
……

我的F3不帶鏡頭也才828.5克
兩者交合(?)之后,戰(zhàn)斗全重為:

彳亍口巴——就當(dāng)做鍛煉自己那碩大的肌肉了。
至于其他的具體數(shù)據(jù)和其他焦段的樣片,可以看看尼康官網(wǎng)的尼克爾鏡頭“一千零一夜”故事。
現(xiàn)在來看個對比測試,將機身架好,將兩顆鏡頭(另一顆是我的Ais 50 f1.4)的光圈都擰到F5.6,使用同一卷膠卷拍攝(除碳燈光卷5219)。
第一張先看看50定的表現(xiàn):↓

再看看35-200的50端:↓

可以看出這顆變焦頭的50端會比50定更廣一點,放大之后的細節(jié)其實也沒什么差別,所以我個人認為“對于膠片相機”來說,這一顆35-200的變焦鏡頭的畫質(zhì)是絕對夠用了。
雖說是夠用,但是也得忍受它的缺點,首要的就是它的重量,其次是最近對焦距離太遠,再者就是長焦端的對焦問題,需要非常精細的調(diào)焦,不然多擰或少擰一點都會糊掉。
所以要求使用者既要有麒麟臂又要心靈手巧(?)還要穩(wěn)如機械臂(什),用了一段時間的感覺就是:好用,但是不完全好用,至少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是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