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童年,大半玩樂是在莊稼地里 | 豫記
當(dāng)下正是收獲玉米的季節(jié),田野地頭,到處是澄黃的玉米棒子,他們將像往常一樣,被擰成一扎,掛在墻上,等待來年賣上好價錢。
只是,對小孩子來說,收獲的樂趣已經(jīng)遠(yuǎn)去了。每當(dāng)看到地里忙碌的身影,就會想起兒時在玉米地里生悶氣、因?yàn)殒y花生而看丟了一頭小豬、因刨紅薯“包庇”弟弟挨罵的場景。
過往歲月雖辛苦勞累,如今回憶起來卻有著絲絲甘甜。

張振營| ??撰文西瓜|???版式
01
生氣的我曾躲在玉米地里消氣
▼

秋天的北方大地,見得最多的莊稼要數(shù)玉米了。在秋天的田野間穿行,入目的是英姿颯爽的玉米,它們就像列隊(duì)的士兵等你去檢閱。
玉米不像小麥,要長一個冬天、一個春天,等到夏天才能成熟。收了小麥,趁著有墑,趕緊將玉米的種子丟到地里。
麥茬還沒收拾,玉米苗已從麥茬的間隙里拱了出來,綠油油的玉米苗,就像拔著長的,一天一個樣,幾天不見就齊腰深了。

天越是悶熱,玉米越是喜歡,如果再有兩場雨,玉米就像洗了溫泉浴,格外地興奮,先是長出了天纓,接著就開始長穗了,這時候的玉米地就像青紗帳,遮蔽了陽光也遮擋了人們的視線。
有時會被爹無端打罵,生了悶氣,我會躲藏在屋后的玉米地里消氣,娘喚我回家吃飯,我聽見了,也看見了娘在玉米地前來回走動的身影,但我就是不出聲不出去,還薅了一些草墊在地上,躺在上面睡著了。
夜幕降臨,娘顧不上做晚飯,還在找我,爹也來了,聽著娘喚我的沙啞聲音,我不忍心,就出來了,看到我出來,娘一臉驚喜,更是一臉愛憐,把我攬?jiān)趹牙?,用粗糙的手為我擦去臉上的淚痕塵土。
沒過多久,收獲的時節(jié)到了。

收玉米的活兒雖沒有收小麥累,但也不輕松。玉米棵又大又堅(jiān)硬,車進(jìn)不了地,只能停在地頭。人進(jìn)地里,掰完玉米,用籃子提出來再倒車?yán)?,反反?fù)復(fù)幾十趟才能裝滿一車。往地里鉆時,玉米葉子就是像粗砂布把脖子和胳膊劃得都是血道子,火辣辣地疼。

收回的玉米穗先堆到院子里,晚上剝皮,把這些玉米擰在一起掛到墻上,等待寒冬的降臨。
只有入冬時,才是真正的農(nóng)閑,下大雪出不了門,人們會用幾根干樹枝隆上一堆火,從房檐下卸下幾串玉米,圍著火邊扯閑話邊搓玉米籽,此時,玉米粒就像金色的珠子一個個落入了玉盤。

這些玉米粒做成的玉米餅,曾是我高中好幾年的口糧,說實(shí)話,又硬又扎嘴,但是正是因?yàn)檫@些玉米,我才免于饑餓,由此我明白,人們沒有理由嫌棄莊稼,反而要對大地充滿感恩。
02
紅薯面做的“蛤蟆蝌蚪”
吃起來很爽口
▼

夏秋之交,行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翠綠遍布地塊,像一塊塊翡翠一樣,它不像玉米和豆類那樣炫耀,把果實(shí)掛在身上,更不像高粱那么顯擺,把果實(shí)舉在頭頂,它把果實(shí)埋進(jìn)了土里,只等收獲時才給農(nóng)人們驚喜,它就是紅薯。

紅薯不挑地,隨便剪下一節(jié)枝蔓埋在土里,它就會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因?yàn)楫a(chǎn)量高、不挑地,紅薯成了困難時期的救命糧。過去農(nóng)村有句俗語“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說的就是紅薯的重要地位。
那時候,每頓飯都離不開紅薯。煮、蒸、燒、熬,紅薯面還能做窩頭、面條、“蛤蟆蝌蚪”。

“蛤蟆蝌蚪”只能用紅薯面做,先用鐵釘在一塊薄鐵皮上鉆出密密麻麻的孔,粗糙的一面對著鍋,用和好的面在光滑的一面上揉搓,從孔里漏到鍋里的面因?yàn)楹芟耱蝌?,稱為“蛤蟆蝌蚪”?!案蝮◎蝌健狈派硝r紅薯葉,煮熟后過一下涼水,然后潑上蒜汁,爽口開胃。
雖然紅薯好吃,但出紅薯卻不是容易的活。

一般是婦女和小孩兒在前邊割秧,男人們握著三齒耙在后面刨。刨出的紅薯要在留出的秧子上扎成把,一把紅薯大概有五六斤重,拉回來后放到村頭紅薯窖里,作為一年的存糧。扎不成把或是耙齒劃傷的就要切成片,曬干了磨面吃。
切紅薯片有專用的工具,在一塊長木板頂端挖條小縫,釘上刀片。使用時,把木板放在板凳上,操作者屁股坐在上面以保持穩(wěn)定,然后左手接遞上來的紅薯,右手拿著紅薯來回在刀片處擦動,紅薯片就像飛花一樣嘩啦啦地流向板凳前的籃子里。

紅薯也用來磨粉做成粉條。做粉條時,孩子們會站一旁觀看。不僅是看熱鬧,還希望能吃到掛不上稈的碎粉條,將碎粉條從熱鍋里撈出來,盛上一碗,澆上蒜汁,吃起來那叫一個過癮,可比現(xiàn)在的魚翅好吃多了。

紅薯葉也能吃,小時候家里經(jīng)常用它蒸菜,裹上面粉,再拌上蒜汁,爽口無比,據(jù)說有人把我們河南鮮嫩紅薯葉拿到上海賣,還給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皇后菜”,結(jié)果大受歡迎。
03
鎦花生時我弄丟了一頭豬娃
▼

星期天回老家,公交車上遇到一群平煤十礦等單位退休的老職工,閑來沒事,他們是去農(nóng)民收過的莊稼地里鎦花生的。

花生的果實(shí)在土里,人們沒辦法看到碩果,為了彌補(bǔ)這個遺憾,它就開了一地黃花,花越稠密說明果實(shí)越繁盛?;ㄉ~一枯萎,收獲的時候就到了,如果沒顧上收,許多花生籽在殼里就發(fā)芽了,收獲后的花生還有很多遺漏,再檢查一次,就是鎦花生了。
公交車上的這些人,絕對不缺吃的,說是出來鎦莊稼,其實(shí)還是欣賞秋天的風(fēng)景,順帶溜溜彎、鍛煉鍛煉身體。
看到這群鎦花生的人,我就想起了我的童年。從我上小學(xué)開始,就開始了鎦花生、鎦玉米、鎦紅薯的生涯。
有次學(xué)校剛放假,父親就命令我去鎦花生,鎦花生還行,可父親還安排了另一項(xiàng)任務(wù):放豬。

我家的豬是一頭大母豬,領(lǐng)著8只小豬。母豬很不聽話,想上哪就去哪,我一個人干倆活,哪里會顧得那么多,結(jié)果只顧鎦花生,就忘了豬,果不其然,回來的時候就少了一頭小豬。
父親又去我鎦花生的地方找,沒找到,回來對我是一頓海揍。
還有一次,天剛蒙蒙亮,還下了霜,很冷,父親就把我和弟弟叫起來了,他讓我們下地鎦紅薯。弟弟很頑皮,還沒鎦多少,就乞求我早點(diǎn)回去,我說籃子還沒滿呢,他說我有辦法,他找來一些樹棍,在籃子的中央搭了個棚,下邊是空的,上邊放紅薯,這樣籃子就滿了。
我不想欺騙父親,沒有照他的樣子做。到了家里,父親對我們的成果進(jìn)行了檢驗(yàn),看弟弟鎦的比我還多,訓(xùn)斥了我一頓,我扭頭看見弟弟可憐的眼神,也沒有狠心揭露他。
如今,糧食那么充裕,這才理解父輩為何如此看重鎦莊稼,那個年代,糧食就是生命,浪費(fèi)糧食就是最大的錯誤。

那時候,從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城里人還到農(nóng)村鎦莊稼,因?yàn)楣廪r(nóng)村人就把莊稼鎦完了??涩F(xiàn)在不同了,糧食吃不完,賣又賣不上價錢,就再也沒人鎦莊稼了。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來源:豫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