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棒啦,新疆天文臺南山站射電望遠鏡:完成近90顆脈沖星觀測!

為了研究脈沖星的性質,中國和澳大利亞天文學家用南山站射電望遠鏡觀測了近90顆脈沖星。利用計時分析方法,研究人員從樣本中確定了數十顆脈沖星的位置、運動和旋轉參數,并在三個來源檢測到了自轉突變,其研究發(fā)現現已發(fā)表在《arxiv》上。

脈沖星是高度磁化的旋轉中子星,會發(fā)射電磁輻射束,天文學家使用所謂的脈沖星計時技術來確定脈沖星的位置和運動,以檢驗廣義相對論,并探測引力波。

由中國新疆天文臺黨世軍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用這種方法分析了87顆脈沖星觀測數據,這些數據是由XAO的南山25米射電望遠鏡在2002年7月至2014年3月期間獲得?;谛陆煳呐_南山射電望遠鏡12年的觀測,對87顆脈沖星進行了時序分析。天文學家們設法確定了48顆脈沖星的位置和運動,研究據指出,在這48顆脈沖星中,有24顆獲得了比以前研究報告值更好的位置。

此外,研究為21顆脈沖星提供了更完善的的運動,其中9顆是首次確定的運動。此外,研究還獲得了所研究樣品中脈沖星的自轉參數,對于36顆脈沖星,新結果的不確定度比之前公布的值要小。這項研究提供了48顆脈沖星的橫向速度,天文學家強調,雖然新結果的不確定性相當大,但它們與文獻中提供的數據一致。除了確定所研究來源的性質外,觀測還在三顆脈沖星中發(fā)現了自轉突變。

三顆自轉突變的脈沖星分別是:PSRJ1722PSR3632,PSRJ1852PSR0635和PSRJ1957+2831PSRJ1957+2831。事實證明,這些脈沖星具有相對較大的閃動脈沖星特征年齡,分別約為1.4萬年、0.6萬年和160萬年的水平。在PSRJ1722?3632和PSRJ1852?0635的情況下,發(fā)現自轉突變相對較大,并觀察到自轉突變的恢復,通常在大自轉突變之后出現。天文學家指出:這種恢復可以用所謂的“渦旋蠕動”模型來解釋。

在該模型中,超級?uid內部和殼的旋轉在自轉突變后恢復到平衡。通常觀察到的自轉突變,表現為旋轉頻率的突然、不連續(xù)增加,在某些情況下會有一段時間的減緩。到目前為止,雖然已經檢測到了550多個脈沖星的自轉突變,但這種行為背后的機制仍然不完全清楚。探測到更大的自轉突變,特別是像J1722?3632和J1852?0635這樣的脈沖星,將進一步確定中子星內部的物理學。

博科園|Copyright Science X Network/Tomasz Nowakowski/Phys
研究發(fā)表期刊《arxiv》
Cite: arXiv:2005.02200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