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始自于敏銳的心靈

每個人都渴望愛與被愛,可多數(shù)人都不懂得如何去愛,這也就導致了自己的愛并沒有給他人帶來舒適快樂,甚至還增加了對方的煩惱,自己也就沒能從愛中獲得任何的快樂與滿足。反而是付出越多失望就越大,最終得到的只是滿滿傷痕。那么為什么我們會愛得這么痛苦呢?
看看我們身邊的人,一邊說自己深愛著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可孩子真正喜歡的是什么?心里是否有委屈、是否開心快樂等,自己卻一無所知。一個聲稱愛家庭,為家庭付出了所有的人,卻從不會用心去做一道好菜,不會抽出時間和家人一起度過愉快的周末。

而那些口口聲聲說要為寵物討回公道,要立法保護寵物的人,卻對人與人之間的壓迫與剝削,對邊遠山區(qū)的貧苦大眾視若無睹。還有那些海誓山盟,要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人,多數(shù)還未過七年之癢,早已就彼此厭倦,各自另尋新歡了。
我們?yōu)槭裁磿ψ约荷類鄣娜嘶蛭锶狈α私??又為什么會對自己所愛之物以外的其它事物都是那么的殘忍?哪怕就是自己所愛之人,又為什么就?jīng)不起時間的考驗,不能舉案齊眉久處不厭呢?

不了解所愛之人,對自己無關(guān)的事物殘忍,厭倦自己所愛之物,顯然這一切都說明了我們只關(guān)注自己的行為、自己的付出、以及自己的所愛所感。也就是我們始終是以自我為中心來看待事物的,也就看不到自己以外的事物。自然也就做不到與他人的感同身受,也就必定會產(chǎn)生矛盾、沖突和不滿。所以以自我為中心的愛帶不來和諧與滿足,顯然這就不是真正的愛。
要想愛的和諧、愛得快樂,我們就必須要能徹底的了解對方,了解身邊的一切事物。徹底了解對方我們才能覺察到所愛之人的喜怒哀懼,就會懂得對方的感受,也就能照顧好對方的情緒。更能發(fā)現(xiàn)對方的美好與不足,也就有助于幫助彼此進步,兩顆不斷進步、不斷探索的心靈,自然就會久處不厭。了解了所有的事物,我們就不會對自己無關(guān)的事物殘忍。我們才會有憐憫之心,就會對所有事物都溫柔以待。

而要做到這一切,就離不開一顆敏銳的心靈,只有足夠敏銳的心才能覺知到身邊的一切事物,而不是只關(guān)注到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事物。當我們能覺知道所有的事物,愛便會自然降臨。
就像當家長能及時覺知到孩子的委屈,那么家長就會去與孩子溝通,去了解委屈背后的原因,孩子的委屈也就能及時得到消解,委屈就不會在心中累積從而導致更大的問題,孩子也就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這就是真正的愛。所以愛始自于敏銳的心靈,只有當自己變得敏銳后,才會真正懂得如何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