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師
? ? ? ?清水村是個小山村,離京城不過半月路程,只因為地處偏僻,村子與外界少有消息往來,村里人全靠貨郎講些外面的見聞。
? ? ? ?清水村因清水河得名,這條小河彎彎曲曲穿村而過,棠三先生就住在村東頭。
? ? ? ?村里人對棠三先生了解不多,十幾年前一個青年人背一長條布包來此,自稱是落榜的書生。被問及名字時,他說在家里排行第三,稱呼自己為“棠三”就好。
? ? ? ?棠三就這樣在清水村住了下來,他琴棋書畫都懂一些,清水村破天荒有了個教書先生。
? ? ? ?每天清早,棠三在門前清水河掬一捧水洗臉,然后生火做飯,屋前屋后侍候園子,過了晌午就帶著村里的孩子讀些簡單文章。棠三先生教書一向是很嚴格的,幼童背不出書來,往往會挨上一戒尺,那戒尺高高舉起,輕輕落下,打得不疼但聲勢駭人。
? ? ? ?有時,棠三先生會在晚飯后借著夕陽取出一張舊琴,彈上一會,村里人聽不明白,只覺琴聲悠遠悲涼。
? ? ? ?日子久了,村里有好事的婦女打算給棠三說媒,棠三起初婉言謝絕,后來干脆閉口不答,媒人幾番自討沒趣,漸漸地也就不再提起。身后遭人嘴碎自然是免不了的,不過村里人也不好多說什么,承平世道,讀書人總是多受一分尊敬。
? ? ? ?棠三生活簡樸,平日里布衣蔬食。即使如此,凡有少年人出村趕考,他必贈一份盤纏。在清水村教書十幾年,前后有七八人得了他的資助。
? ? ? ?村子小,讀書人往往兼著喪葬嫁娶及節(jié)日諸事。臘月二十七,棠三起個大早,給村里人家挨戶寫了春聯(lián),每寫一戶就被留下吃杯酒,等他微醺著回到自己的房子已是夜深。他坐了會,抄起毛巾,打算擦擦臉睡下。
? ? ? ?一個人影突然閃入房中。
? ? ? ?來人是個年輕小廝,滿面風塵,從舉止和衣飾看不似尋常人家。
? ? ? ?“請問,是棠先生嗎?”棠三一時間拿不定主意,他看不出這人的身份,猶疑著點了點頭。小廝激動起來,“真的是棠先生?永寧七年應御詔的棠玉先生?”當年經(jīng)歷被一口道破,再想遮掩全無意義,棠三眼中的古井終于泛起波瀾,他輕吐一口氣,坐直身子緩道:“永寧七年,我確曾進京面圣。”
? ? ? ?那小廝撲翻身便拜,從懷中取出一卷東西,雙手呈給棠三:“我家主人有一事相求?!碧娜舆^那卷東西,屋中光線暗淡,他看不真切,憑感覺像是一本樂譜。
? ? ? ?“主人說,當世唯有您可托此物。'奇樂坊'毀不足惜,但這曲子一旦散佚,他就是千古罪人。請先生無論如何,設(shè)法保全?!痹捈葞У?,小廝便不再多說一字,他深深望了棠三一眼,轉(zhuǎn)身出門去了。
? ? ? ?棠三愣了片刻,斜身借著微弱的燭火看時,書頁上赫然三個大字:《廣陵散》。
?
? ? ? ?永寧七年,盛夏。
? ? ? ?皇帝欲為幼子選一師傅教授古琴,數(shù)千琴師聞訊蜂擁入京。那年夏天的京城,街角巷尾隨處可聞琴聲,曲調(diào)南北咸集,文人雅士往來唱和,成一時盛事。棠玉攜琴入京,第一次見到了京城的繁華。
? ? ? ?京城三十二坊,“奇樂坊”為首,“奇樂坊”內(nèi)藏歷代古琴名譜,樂師如云。每逢節(jié)日盛會,樂坊便將古琴一字擺開,靜俟高手彈奏。棠玉對“奇樂坊”神往已久,某日游覽到此,見一古琴,心實好之,怎奈囊中羞澀,不敢開口。他一時技癢,彈了一曲《高山》?!捌鏄贩弧敝魅寺勚畤@服,當即決定將古琴贈給他。棠玉誠惶誠恐,再三道謝,只是堅辭不受。
? ? ? ?數(shù)千琴師,層層選拔,到最后只剩三人:棠玉,“奇樂坊”主,還有一位耄耋之年的老琴師。比試琴技,棠玉力壓二人。世人只知“奇樂坊”主做了太子師傅,就以為他是欽封的當世第一,卻不知比試琴技后,皇帝問了一道題:“‘改弦’一詞,當作何解?”
? ? ? ?棠玉沉思良久,搖頭道:“臣不知。”皇帝大笑,“先生琴技超絕,竟不知 ‘改弦’?”棠玉默然,只得以琴弦優(yōu)劣及上弦手法應對。輪到另兩人時,棠玉靜立一旁,聽著二人口若懸河,只是那應對看似講琴弦更換,實則論政事革新。
? ? ? ?棠玉就這樣從第一變成了第二,皇帝賜金百兩讓他還鄉(xiāng)。他帶著那百兩黃金去找“奇樂坊”主人,打算買下那張古琴。連去三日,連吃了三次閉門羹。棠玉這才發(fā)覺,京城雖大,卻不是他安身之所。
? ? ? ?入京時躊躇滿志卻身無分文,離京時身負百金卻不知歸處,棠玉望著官道遠方的漫山黃葉,很想大哭一場。
?
? ? ? ?棠三惴惴不安地捱過了這個新年。
? ? ? ?正月初九的傍晚,貨郎終于帶來京城消息,太子行巫術(shù)之事,意圖謀反,“奇樂坊”牽連其中?;实鄞笈?,將坊主一家滿門抄斬,余者樂師雜役數(shù)百人流兩千里,京城第一樂坊就此化為塵煙。
? ? ? ?棠三向貨郎買了些糖果,要貨郎把聽到的消息原原本本再講一遍。消息不長,貨郎三言兩語就說完了,他向貨郎道了謝,在路上把糖果散給幾個孩子,慢悠悠轉(zhuǎn)回家里,怔怔坐下。
? ? ? ?不知過了多久,棠三猛然驚醒。他翻出年前人家送的一對粗大蠟燭點上,小屋登時燈火通明。他將《廣陵散》用油紙包了,一針一線細心縫在襟內(nèi)。然后坐在椅子上,靜靜聽著村中人聲漸漸弱下去。等到萬籟俱寂,棠三把紙筆衣物打了個小包提著,背上仍是背著那張舊琴,一如來時。他掩上門,再看一眼村子,遙遙向村口走去。
? ? ? ?春雪消融后,山野間少了個教書先生,多了個叫棠三的琴師。棠三在樂史中未曾留得只言片字,然而東宮之亂數(shù)十年后,一首無名樂曲在江南各郡縣流傳開來,其曲激越慷慨,頗有魏晉遺風。

從“唐?!比×藗€“棠”字,從“33”取了個“三”字,從“玉桂幺幺”取了個“玉”字,湊在一起竟然莫名地好聽。
33作息逐漸正常了啊,夸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