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chuàng)作出人腦
造物主造出人腦,因為一定有一種方式(神奇、巧妙、面面俱到、夠用、能用)能賦予人類靈魂感知這個世界、創(chuàng)造這個世界。
人類想要再創(chuàng)造人腦的過程,就是選定一個小任務,比如視覺,把眼睛裝到小車上,弄一個簡單的元素賽道,有十字路口元素,2種半徑的彎道,側環(huán),路障,坡道等。
任務就是跑完賽道,哪個隊伍跑完得快,名次就高。
這個任務里的視覺元素識別任務分出來,然后用知覺來想,挑一種語言來編程,然后用知覺覺照這個問題,沉淀想出一種最‘本質’、高效、干凈的算法。
你可能會想要改變CPU的串行硬件到并行硬件,你可能會想要造一些類似卷積核的算子。
然后你寫出了CNN,在沒學過CNN的情況下。
倒也不是說CNN,但是和CNN結構基本上很像,思想層面上。
其實這就是對于機器人來說最好的大腦。
這個時候,你和造物主造出來的針對這個小任務的最好大腦,機理其實是一樣的(因為知覺接近空性)。

人腦是具有很多功能的,但有時候一個小小的任務就能包含幾乎所有的功能。
比如想要識別手寫體數(shù)字。
接近造物主的本質的做法是,想要讓它識別到筆畫構成字的規(guī)律,認識筆畫,然后認識字。
這樣就可以100%推理出這個字是什么,而不是99.5%的準確率。就算有模棱兩可的字,它也會告訴說,這個字這么看像2,那么看像4,所以寫的不好。
認識筆畫,就涉及到物體的恒一性,這個筆畫,遠近左右,都還是這個筆畫本身,沒有變形成另一個筆畫,或者減少、增多、消失。
恒一性需要靠形狀和大小來奠定。
不管筆畫什么位置,拿到眼前一看(方向朝對)都還是長得一樣,那就是形狀一致。
不管筆畫什么位置,拿到眼前一看(距離相同)大小都還是一樣,那就是大小一致。
形狀,通過視覺來衡量。
大小,通過觸覺來丈量。
什么是‘還是長得一樣’?這就是比較功能,大腦具有比較現(xiàn)在眼前的筆畫和剛才眼前的筆畫是不是一樣、有什么區(qū)別的功能。
這是怎么做到的?用知覺觀照,想一個比較根本的算法。
(我旋轉了幾次桌上裂開一個小窗口的夏威夷果),與每次旋轉前的印象比較。
應該是同層的‘背景化’比較,能夠比較出當前層(旋轉后的夏威夷果)和本層‘剛才’活躍(旋轉前的夏威夷果 - 作為背景)的差值(變化值)。
注意到與剛才的“不同”,這就是大腦的一個小功能之一。
好了!朕乏了。。去修一會零極限
這個前生不勞動的習氣真的是像空氣一樣,常伴我身,揮開散去又聚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