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寨的前世與今生——終版(下)
九龍城寨的重生:
???九龍城寨的確在1994年徹底消失不見了這不假,但是九龍城寨的真的“死”了嗎?我并不這樣認為,文藝作品可以作為文化的載體為已經(jīng)消失了的東西重新展現(xiàn)到大家的眼前,使它重獲新生。幸運的是,九龍城寨在被清拆的十多年前就已將“根”深深扎入到文化藝術(shù)作品之中,經(jīng)過長時間的傳播以及成長,九龍城寨得以在多方面留下了火種。
??
???一個城市得以在文化藝術(shù)中留名我們就不得不去提及這座城市的經(jīng)濟、文化和發(fā)展,因為這些硬實力才是這座城市的根基。香港在二戰(zhàn)結(jié)束后接收了大量的大陸難民,使得人口迅速的增長,這其實就已經(jīng)在為50年度末香港經(jīng)濟由轉(zhuǎn)口貿(mào)易向工業(yè)化在做鋪墊(香港經(jīng)濟第一次轉(zhuǎn)型)。有了工業(yè)化做基礎,香港在70年代推動經(jīng)濟多元化,香港的金融、房地產(chǎn)、貿(mào)易、旅游業(yè)發(fā)展迅猛。到了80年代內(nèi)地因素成為推動香港經(jīng)濟發(fā)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業(yè)大部分轉(zhuǎn)移到內(nèi)地,各類服務業(yè)得到全面高速發(fā)展,實現(xiàn)了從制造業(yè)轉(zhuǎn)向服務業(yè)的第二次經(jīng)濟轉(zhuǎn)型。這個時期,相信部分人能想到當年一個稱呼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韓國和新加坡的名詞——“亞洲四小龍”,但是說實話其他兩個國家和一個地區(qū)和香港比都不是一個量級的。
?
? ??得到高速發(fā)展的香港,文化自然沒有落下,香港的流行音樂和電影發(fā)展的尤為出色,同時也形成了高強度的“輻射”。香港的流行音樂在80年代達到了全盛時期,那個時候的香港流行音樂說是引領整個華語樂壇一點也不為過,雖然很多地方聽不懂粵語,但是樂迷們也都愿意去聽,愿意去哼唱,前文東北那部分也寫到過這一點。樂壇的興盛當然少不了優(yōu)秀的歌手出現(xiàn),例如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Beyond、李克勤、草蜢、王菲、四大天王等。。。




? ?在二戰(zhàn)后,大批內(nèi)地電影人才及資金南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前身“天一影業(yè)”就是在九一八事變后遷入香港發(fā)展,香港先后成立多家電影公司,這讓粵語片在1950年代異常繁榮,同時也讓香港享有“東方好萊塢”之稱。香港別出新意的武打片、警匪片、僵尸片和喜劇片讓眾多導演和演員聲名鵲起,例如:周潤發(fā)、張國榮、李小龍、王家衛(wèi)、徐克、王晶、成龍、周星馳、張曼玉、李連杰、林正英等等。。。









? ??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筆墨的聊香港電影呢?一是因為香港電影比起香港流行音樂的輻射范圍更廣闊。除了大陸,遠到歐美,近到日韓,很多后來的作品里都在致敬那個時代香港的電影明星或作品。

? 鳥山明不僅將中國元素和武功作為《龍珠》的主基調(diào),后來龜仙人偽裝參加天下第一武道大會用的名字也是成龍。

? ?再例如《火影忍者》中的阿凱的大鼻子設計就應該是來自于成龍,小李還同時致敬了李小龍和袁和平執(zhí)導、成龍主演的《醉拳》。

? ?韓國方面可以參考《請回答1988》這部韓劇所演的那個時間節(jié)點中的一個細節(jié)描寫,成德善的兩個閨蜜張美玉和王子賢的外號分別是張曼玉和王祖賢,當時王祖賢也參加過韓國的綜藝節(jié)目,足以看得出當時香港文化輻射之深、輻射之遠。


? ??二是因為香港電影除了作為新媒體藝術(shù)具有的傳播功能,更為重要的是給九龍城寨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由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投資的《銀翼殺手》則更是使用了這一素材,為賽博朋克的世界構(gòu)建了最早的視覺元素。順帶一提,認為自己想描述的賽博朋克世界已經(jīng)被《銀翼殺手》通過視覺完美表現(xiàn)出來的賽博朋克奠基人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也在九龍城寨清拆初期的1993年春天,香港啟德機場轉(zhuǎn)機去新加坡的途中遇見了這座“荊棘城”。他在自己的游記中寫道:“城寨就矗立在跑道盡頭,等待被清拆...黑黝黝的窗戶使它看上去像是一個巨大蜂巢,既是死的,又是活的,那些窟窿仿佛在瘋狂地吸收著城市的能量...”。威廉·吉布森最終把城寨寫進了自己的舊金山三部曲之中(分別是《Virtual Light》、《Idoru》、《All Tomorrow's Parties》),城寨在那里化身為一個名為“暗城”的無網(wǎng)絡管制的黑客、御宅族和極客的天堂。

? 日本藝術(shù)家對于九龍城寨是情有獨鐘的,同時他們也對賽博朋克的視覺元素的逐漸完善有著極大的貢獻。我認為現(xiàn)在的賽博朋克的視覺元素是東方西方文化交融,多種亞文化融合的一種產(chǎn)物,可以理解為拼湊美學,這種美學在賽博朋克世界的服裝、文化、建筑等都可以看到。例如《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頭號玩家》所對應的城市分別是洛杉磯、東京香港、哥倫布,創(chuàng)作者無一例外都將賽博朋克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全球性的都市。他們是都具有高度發(fā)達的并且是種族、文化十分多元特點的世界中心都市。這種東西方文化劇烈碰撞,模糊國家、族群、人種邊界的世界性都市是賽博朋克類型作品創(chuàng)作者心目中未來世界的中心。其中東方文化主要是指中國和日本,細分來說則是中國香港和日本東京,這兩個國家的迅速崛起使得西方創(chuàng)作者開始重新審視與評估這兩個國家所在的東亞地區(qū)。香港和東京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有著太多的共同的地方,我認為這也是讓日本藝術(shù)家對此產(chǎn)生共情使其更偏愛九龍城寨的原因之一。
?
共同點一:上個世紀經(jīng)濟文化的騰飛
???香港的經(jīng)濟發(fā)展前文有講,更是提到了“亞洲四小龍”這個稱呼,說到亞洲四小龍就不得不提到同樣處于東亞,但位面更高的日本。日本在二戰(zhàn)后基本各行各業(yè)都是處于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狀態(tài)。聯(lián)合國軍以經(jīng)濟民主化和非軍事化為目標,重點實施了解散財閥、分散少數(shù)企業(yè)對經(jīng)濟的控制權(quán)和確立勞動權(quán)等三項政策。經(jīng)濟環(huán)境有所改善之后,美國開始幫助日本重建經(jīng)濟,到了50年代中期,日本經(jīng)濟就已經(jīng)基本恢復到了戰(zhàn)前水平。日本同一時期還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國策主張——“設計救國”,這個國策在一個急需恢復經(jīng)濟和工業(yè)的國家看來也許是十分難以想象的,但是日本當時的確是做了,將許多的藝術(shù)家送到國外學習,這個決定也直接造成后來的日本現(xiàn)代設計的土壤十分肥沃。隨著日本和香港的經(jīng)濟發(fā)展越來越迅速,這使得它們得以在國際舞臺上更受到關注的同時,香港與東京的其他共同點也相繼出現(xiàn)。






? 20世紀20年代早期,霓虹燈進入美國。受同一時期裝飾風藝術(shù)(Art Deco)影響,霓虹燈大行其道,迅速在營業(yè)場所流行,并且在體積和亮度上均有提升。在1960年代末,約翰遜夫人在美國推行“美化”運動(Beautification Act),限制霓虹燈的無節(jié)制使用??,也造成了在美國的收束。
?
? 另一方面,霓虹燈也來到了東方,上海及香港成為霓虹燈招牌大放異彩之地。1949年后,中國大陸風向轉(zhuǎn)變,泛濫的霓虹燈招牌成為資產(chǎn)階級腐朽意象,如以1964年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為代表,進行隱喻刻畫。
???如同前文介紹霓虹燈的普及歷史中說的一樣,一座城市高速發(fā)展之后,其娛樂產(chǎn)業(yè)也會變得十分繁榮,晚上五顏六色的霓虹燈長明,給人一種迷幻醉生夢死的感覺。霓虹燈本身就屬于一種氛圍燈,它裝點了城市的夜,突顯了這座城市夜晚的忙碌和繁榮,但是這些燈紅酒綠光彩就如同顏色鮮艷帶有劇毒的植物一樣勾引著人們使你深陷其中。褪去娛樂放縱的夜生活這些表象視覺元素,他們的背后是什么?是每一座發(fā)展起來大都市黑暗中的貧民區(qū),那里是迷醉的燈光照不到的地方。不要認為一座繁榮的大城市內(nèi)就沒有貧民區(qū)的存在,香港一樣,東京也一樣。
??同時,在賽博朋克的世界中,霓虹燈的燈光常與夜晚、陰雨的環(huán)境一并呈現(xiàn),環(huán)境光采用人造光來進行輔助,所以色彩會呈現(xiàn)整體偏暗的效果。陰雨天氣所造成的地面積水還會呈現(xiàn)城市內(nèi)的霓虹燈光,會使得整體環(huán)境變得更為迷幻。這種色彩基調(diào)能最大限度的烘托出賽博朋克世界中的壓抑、神秘的視覺氛圍。
?
???日本的經(jīng)濟騰飛帶來的則是歐美國家的“東方恐懼主義”,其實這個詞并不是那個時代才出現(xiàn)的,早在19世紀就有一種名為“黃禍論”(Yellow Peril)的極端民族主義出現(xiàn)。這種理論宣揚黃種人對于白人是威脅,白人應當聯(lián)合起來對付黃種人。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黃禍論”將矛頭指向中國和日本等國。這種恐懼心理也許與歷史上歐洲曾經(jīng)被三個來自東方的民族蹂躪過的原因,三個民族分別為:匈奴、突厥和蒙古。
? ?西方世界的文化建構(gòu)者似乎總有一種偏執(zhí)性的認知,認為異域文明都是“邊地未開化的野蠻人”是需要被“文明教化”的對象。在一些電影中傲慢的西方電影人十分熱衷表現(xiàn)他們對東方的“刻板“的想象。神秘莫測、妖媚性感的東方女人,愚蠢不堪的東方男人等等。。。他們對東方中國的印象是刻板、獵奇、封閉的九龍城寨。
??黃禍論確切體現(xiàn)在九龍城寨上的實際例子就有例如1966年一名城寨的居民聲稱:“北京方面知道有責任保護我們,他們將照看我們。這里是中國的一部分。城寨絕不會成為香港的一部分??傆幸惶煜愀蹠蔀槲覀冎袊箨懖豢煞指畹囊徊糠?。”作為九龍殖民地中間的一塊中國孤地,城寨總會讓人想起英國在香港的權(quán)力始終是有限的。這樣以來,英方和親英派也把城寨描繪成獨立于殖民地以外的一塊中國飛地,將它視作與殖民秩序相對立的黑暗面。
?
???1970年代后,日本長期維持巨額貿(mào)易出超,而美國卻在貿(mào)易上長期赤字。1978年日本取代蘇聯(lián)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jīng)濟體,進入1980年代后,日本的半導體企業(yè)到達了最鼎盛的時期,當時硅谷的英特爾、AMD等科技公司在半導體存儲領域與日本公司競爭能看出是十分明顯的劣勢。隨著時間的推進,日本迅速的縮小了與美國的技術(shù)差距,同時日本政府還推出了貸款和稅費優(yōu)惠等措施,日立、NEC、富士通等企業(yè)一時間兵強馬壯,彈藥充足。同一時期還出現(xiàn)了“東芝事件”和日本文化大流行這種讓美國十分頭疼的事。日本的在經(jīng)濟、科技和文化上的種種表現(xiàn)都在預示著美國的噩夢來臨了,所以美國當時的處境與刀架到脖子上沒區(qū)別,1985年9月簽署的《廣場協(xié)議》和1986年9月簽署的《美日半導體協(xié)議》,這些文件的簽署把處于巔峰的日本經(jīng)濟直接推向深淵。
???現(xiàn)在則是中國的實力大幅度上升,成長為美國無法輕視的對手。因此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的東方資本、文化滲透的恐懼和以印度為代表的對神秘禪宗的向往,成為了古典賽博朋克兩種最主要的東方意向。但同時,從古至今西方對東方的不客觀印象一直都在。
共同點二:人口密度
??香港和東京都是小地方,香港的人口暴增前文已經(jīng)詳細的說過,接下來聊一下東京人口增長的原因。遷都東京(日本語:東京遷都)或叫奠都東京(日本語:東京奠都),這是指1869年日本明治天皇和維新政府從京都移駐江戶,并將江戶改名為東京,自此拉開了東京成為日本城市No.1的序幕。
??江戶成為東京都后,人口自然的就開始向這種政治文化中心城市聚集,東京的人口增長并不是一帆風順,在1940年-1945年因為二戰(zhàn)的原因發(fā)生過人口驟減。二戰(zhàn)后日本的復蘇帶動了東京的人口不斷攀升,在1975年左右達到了一個趨于平穩(wěn)的態(tài)勢。人口的暴漲也造成了東京土地價格的攀升,公寓樓越建越高,房子與房子之間的距離也變得越來越近,這些場景匯集成一個字,就是“擠”。這也許是大多數(shù)人來到東京之后的第一印象,來來往往的車與人,密密麻麻的住宅聚集在一起,擠這個字來形容東京再適合不過了。






? ?香港也是一樣,地方不大人還非常多,香港的房價常年都是全球第一,這造成人均住宅面積被大大的壓縮,高額的房價也使很多年輕人看不到希望和未來,從而變得低欲望,九龍城寨在某一方面很好的體現(xiàn)出了香港普通人們的生活。


共同點三:宗教
? ??日本和香港都有著多元的宗教信仰,在香港和日本能看到各種宗教團體遍地開花(當然這里也包括那些奇奇怪怪的宗教和邪教),現(xiàn)在在賽博朋克的世界中經(jīng)常要摻雜著一些關于佛教的東西在未來的那個時間點來探討人與靈魂、外界與內(nèi)在、鋼鐵與肉體、過去與未來、現(xiàn)實與虛幻等更深層次的東西,而香港和日本的多元宗教很符合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從中汲取需要的元素,雖然有時只是表象。








? 《攻殼機動隊》真人電影版就屬于很表象的那一類,導演魯伯特·山德斯畢竟還是西方人,完全不懂東方的哲學思想,導演的思想依然停滯在一神教的創(chuàng)世論當中,無法跳脫出來。
? 先講日本,日本主要信奉的宗教是神道教與佛教,同時也有信仰基督教、道教和其他新興宗教,只不過后者所占比例不大。神道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等為主,屬于多神崇拜,他們視自然界中各種動植物為神祇,也賦予各代日本天皇神性。神道教信仰多神,號稱擁有八百萬神靈,特別崇拜作為太陽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日本的佛教傳入后,本土神道教就開始逐漸將佛教元素融入其中。


? 再來說說香港,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你都能找到,華人則主要信仰佛教、道教?;浇?、猶太教和天主教等在香港與前者相比之下較少。以九龍城寨為例,城寨內(nèi)就擁有道教的古廟、基督教圣士提反會與中華傳道會的活動場所。
??城寨內(nèi)的天后古廟于1951年重建,其原址在九龍城寨的沙浦村,在日占時期由潮州的信徒們保護住了主壇,后于城寨內(nèi)重建廟宇。因為廟宇與周遭其他樓房相比低了不少,所以城寨內(nèi)居民在古廟屋頂?shù)纳戏皆O置了一個大鐵網(wǎng),以保護古廟中的天后娘娘不被周圍樓房高空扔垃圾砸到。但是屋頂上的鐵網(wǎng)一年才有人清理一次,這使得鐵網(wǎng)之上成為了密布的垃圾場,鐵網(wǎng)下的古廟也長時間接觸不到陽光。




? 題外話,紅圈里的人名叫潘靈卓(Jackie Pullinger),是一名傳道士,同時也是圣士提反會的創(chuàng)辦人。她在城寨內(nèi)20多年,成功讓不少黑幫人士戒毒成功甚至改邪歸正。起初,她與黑幫的關系十分緊張,黑幫也時常騷擾她,后來大家看到她幫黑道中人戒掉毒癮,黑幫大佬反而鼓勵她開展福音戒毒工作。
共同點四:相近的文化
? 日本與中國的關系也許可以追溯到秦朝,方士徐福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仙山中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領童男童女數(shù)千人出海去求仙和尋得長生不老藥。主流說法有徐福到了日本再也沒回去,也有說徐福死在了海上?!度毡緡仿浴分刑岬剑骸靶㈧`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來。(或云,徐福率童男女三千人,赍三墳五典來聘。福求藥不得,遂留而不歸?;蛟?,止富士山?;蛟?,熊野山,有徐福祠。)”


? ?在《富士文書》中則提到徐福來到日本,協(xié)助當?shù)剞r(nóng)民耕種,帶來一些新的技術(shù)、中國古代文化與文明。到達日本后,徐福再沒有返回中國,而且沒有得到長生不老藥,擔心秦始皇追殺,要求同行男女各自改姓成為“秦”、“佃”、“福田”、“羽田”、“福臺”、“福山”等姓氏。巧合的是,連云港市現(xiàn)有云臺山脈,姓氏都與山有奇特淵源。日本和歌山縣新宮市還有姓秦的日本人,有些家門口樓上還仍然刻著“秦”字。
? 許多漫畫作品之中也有徐福的出現(xiàn),例如:《游牧精靈不太會做飯》、《地獄樂》等……


? 到了唐朝的時候,中日的來往則更加頻繁,遣唐使從唐朝帶回來的許多東西和技術(shù)都被日本人視為“國寶”和先進技術(shù),不少在中國看來是過時了的已經(jīng)失傳了的技術(shù),結(jié)果一直被日本保持至今。舉幾個簡單例子:
1.?日本遣唐使吉備真?zhèn)鋮⒄樟藵h字的偏旁創(chuàng)造了片假名。
2.?遣唐使阿倍仲麻呂(中文名:晁衡)通過好友李白的關系習得了道教的泰山府君祭,他以及他的后人對其進行了一些修改,后變?yōu)椤瓣庩栃g(shù)”。而阿倍仲麻呂的姓氏阿倍氏也在之后的平安時代進行改名,改為安倍氏,大陰陽師安倍晴明則是仲麻呂之孫,同時狐妖玉藻前的傳說在平安時代末期傳入日本。
3.?唐朝雕版年畫傳入日本后,日本后將其發(fā)展為浮世繪。
???
???也許正因為以上的這四大共同點相似點,使得日本藝術(shù)家們對九龍城寨十分的迷戀。比如說大友克洋就在其作品《AKIRA》(阿基拉)中加入了大量的現(xiàn)如今我們看來是賽博朋克基本視覺要素的高樓大廈與九龍城寨那樣老舊低矮的建筑所對立和漢字霓虹燈等等,他們更多做的是將其與日本本身的文化、社會現(xiàn)象等進行融合之后進行創(chuàng)作。







? ?《攻殼機動隊》漫畫的作者士郎正宗十分喜愛成龍以及他的作品,所以我猜測士郎正宗也許通過成龍或是港片或者是例如受到九龍城寨影響的《銀翼殺手》和《AKIRA》使他很早就了解過九龍城寨(成龍的《重案組》是城寨清拆前拍攝地在城寨內(nèi)的最后一部電影)。《攻殼機動隊》的導演押井守表示 :“香港成為《攻殼機動隊》布景的模板,隨著 21 世紀的來臨,它會成為世界發(fā)展的中心和亞洲城市的樣板。我預測亞洲所擁有的所有活力在下個世紀仍將持續(xù)?!?/p>
? 在九龍城寨被徹底清拆前,港英政府曾允許過一批日本藝術(shù)家,用一周的時間,繪制出九龍城寨的場景地貌?!洞髨D解九龍城》是由日本建筑師鈴木隆行和插畫家寺澤一美還有出版商桑原涼一起完成的。當時鈴木隆行與他的學生們在1993年2月的時候,在已經(jīng)廢棄的城寨內(nèi)進行一周的考察研究。寺澤的剖面圖其實說不上有多么精確,但是她將九龍城寨中居民的生活刻畫的栩栩如生。(該圖收錄于《大圖解九龍城》與兩版《City of darkness》)



? 我并沒有去購買這本《大圖解九龍城》,因為我已經(jīng)買到了更稀有的《City of darkness》的2014年再版,這本書自1998年出版之后價格一直水漲船高,初版的高達3000多人民幣,而我這本2014年再版的也同樣需要2000多人民幣還得憑運氣購得。


? 從上面的九龍城寨式建筑在各種作品中的衍生形象我們不難得出結(jié)論,城寨的建筑外形和環(huán)境常用來營造作品中的氣氛,城寨內(nèi)的壓抑與迷亂通過各種表現(xiàn)手法沖擊著觀眾們的視覺。在陰暗潮濕又神秘的城寨中,神秘的組織或兇惡的黑幫在其中進行著不可言說的犯罪活動,這些都為各種作品提供故事情節(jié)和設定。城寨內(nèi)的建筑商不需要提交施工計劃和圖紙,大多數(shù)的大廈單單只靠草圖和工人的經(jīng)驗所建,這樣還可以省下一筆雇傭?qū)I(yè)人員的費用。施工的大多時候都是只靠目視進行,這種隨意的做法反而造成了同一棟樓內(nèi)不同樓層的樓面面積都差異很大,在城寨的視覺上給人很大的沖擊。同時如果九龍城寨沒有臨近啟德機場,從而被要求嚴格執(zhí)行的高度限制的話,我想這個由城寨居民注入“活力”的巨大“有機體”建筑將會瘋狂的向上生長,這也是讓眾多建筑師想要親眼看到一次九龍城寨的原因之一。城寨與香港不同,但是它卻又像香港的雙胞胎弟弟一樣,在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方面有著幾乎相同的基因。還有一點是,城寨的貧民窟與世界上其他貧民窟不同是因為它多數(shù)以大樓的形式而存在,大樓們高低不同錯綜復雜,設計師和藝術(shù)家們也將其吸收到了作品里。
? 上文也提到因為城寨的形態(tài)形成是放任、無束縛的,是反規(guī)劃的,但其完全體還是表現(xiàn)出了現(xiàn)代城市設計中的“垂直城市”、“立體城市”、“集約城市”的一部分特征。
? 1.垂直城市最通俗的定義就是在同一棟高密度的建筑里建有完備齊全的銀行、郵局、餐飲、購物、辦公等一般城市生活和工作的功能的城市。而九龍城寨就具備典型的這種垂直分區(qū)特征,前面圖文提到的下層商鋪,中間居住,樓頂乘涼玩耍就是最好的體現(xiàn),但是這種結(jié)果并不是蓋房之前規(guī)劃好的。
? 2.由于九龍城寨都是高密度的建筑物,這導致城寨內(nèi)的街道不能適應建筑形態(tài)與高密度人流的交通需求。因為不斷向上生長的建筑和有些建筑橫向擴張讓地面空間不斷減少,這迫使得九龍城寨的交通空間需轉(zhuǎn)移到更高的高度,并形成三個層次的交通系統(tǒng),即地面交通系統(tǒng)、中間交通系統(tǒng)和屋頂交通系統(tǒng)。在《九龍城寨的日與夜》一書中,郵差林寶鎮(zhèn)的外號就是“天臺郵差”,他每天在城寨的工作狀態(tài)就像成龍在天臺跑酷一樣“飛來飛去”,這就是利用了屋頂交通系統(tǒng)。
?
? 3.集約城市形態(tài)九龍城寨不僅是三維運動空間,也是適應性和集約性混合使用極好的例子??臻g的功能轉(zhuǎn)換由于九龍城寨人口密度大和空間局促,使其結(jié)構(gòu)中的最小空間不得不經(jīng)常地轉(zhuǎn)型。一個餐廳或者茶社可能變?yōu)榧嗽夯蛘呗閷⑹?,也可以改造成宿舍。一張做面條用的案板可能用來吃飯或做功課,然后轉(zhuǎn)變?yōu)橐患胰说拇?。在九龍城寨,沒有一個屋子只承擔一種功能,雖然房子大小不一,但即使最小的屋子,在一天24小時內(nèi)也會不斷變換它們的用途。雖然看起來是城寨為了應對局促空間的一種“不得已”的措施,但卻提高了空間利用的效率,與“集約城市”的目標不謀而合。















? 順帶一提電影《追龍》的改編原型書籍《追龍》Chasing the Dragon與前文提到的潘靈卓有所關聯(lián)。并且城寨內(nèi)的吸毒人員吸食毒品的兩種方法其中之一黑話就叫“追龍”。??












相信看到這里的各位或許能夠認同前文我認為九龍城寨并沒有“死”那個觀點了吧?藝術(shù)作品將這座曾經(jīng)瘋狂生長的荊棘城的美帶給不熟悉城寨的我們,也將美好的回憶帶給曾經(jīng)在城寨內(nèi)生活過的居民們。清拆的鐵錘貌似能夠擊碎一切,但是它卻擊碎不了人們對城寨的回憶與愛,或許它在現(xiàn)實生活中消失了,但是包容的藝術(shù)世界會讓它在這個世界中永存。

參考書籍
《City Of Darkness Revisited》——Ian Lambot 、 Greg Girard/Watermark/2014-10-1
《大圖解九龍城》——寺澤一美/巖波書店/1997-7-10
《九龍城寨的日與夜》——Greg Girard、Ian Lambot/中華書局/2015-8-20
《虛妄與真實》——林保賢
《九龍巡檢司的要塞》——茱莉亞·威爾金森
《迷你城市的建筑》——詹姆斯·塞維爾
《九龍城寨——本來面目》——彼得·波帕姆
《傳說中的“三不管”地帶》——呂大樂
《清拆九龍城寨》——菲奧諾拉·麥克修
《知日35 現(xiàn)代霓虹藝術(shù)力》—— 茶烏龍/中信出版社/2016-6
《AKIRA ANIMATION ARCHIVES》——大友克洋/講談社/2003
《POSTERS -OTOMO KATSUHIRO × GRAPHIC DESIGN》——大友克洋/ パイ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2013-12-25
《九龍城寨簡史》——魯金/三聯(lián)書店/2018-5
《香港造城記-從垂直之城到立體之城》——巴里·謝爾頓/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3-5-1
《失去的制造業(yè):日本制造業(yè)的敗北》——湯之上隆/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8-1
《日本電子產(chǎn)業(yè)興衰錄》——西村吉雄/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6
《香港九龍城寨檔案史料選編》——張中華/中國檔案出版社/2007
《賽博朋克科幻文化研究》——余澤梅/科學出版社/2020-6
《攻殼機動隊》漫畫——士郎正宗
1963年1月18日人民日報
??1963年1月18日光明日報
《九龍城探訪?魔窟で暮らす人々》—— グレッグ?ジラード 、イアン?ランボット/East Press/2004-02-21
《香港ルーフトップ?消えゆく屋上コミュニティ》——ルフィナ?ウー 、 大山顕 、ステファン?カナム/パルコ/2014-3-29
《九龍城砦》攝影畫冊——宮本隆司/平凡社/1997-6
《游牧精靈不太會做飯》漫畫——大間九郎
《地獄樂》漫畫——賀來友治
《龍珠》漫畫——鳥山明
《阿伊朵》Idoru——威廉吉布森
《追龍》Chasing the Dragon——潘靈卓
《香港重慶大廈》——麥高登/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0
《30多年前,日本是如何輸?shù)粜酒瑧?zhàn)爭的?》——蔣培宇/公眾號:魔鐵的世界/2019-05-20
?
?
參考視頻&影視作品
《天地玄黃》紀錄片——羅恩·弗里克——1992-09-15
《Kowloon:THE Walled City》紀錄片——Hugo Portisch——1998
《消失的記憶:香港九龍寨城》紀錄片——Diana Jou——2014-04-02
《Hak Nam Henney 》動畫
《追龍》電影——王晶——2017-09-30
《阿飛正傳》電影——王家衛(wèi)——1990-12-15
《功夫》電影——周星馳——2004-12-23
《環(huán)太平洋》電影——吉爾莫·德爾·托羅——2013-07-31
《攻殼機動隊》動畫——押井守——1995-11-18
《攻殼機動隊》電影——魯伯特·桑德斯——2017-04-07
《頭號玩家》電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2018-03-30
《銀翼殺手》電影——雷德利·斯科特——1982-06-25
《銀翼殺手2049》電影——丹尼斯·維倫紐瓦——2017-10-27
《心理測量者SS2:第一衛(wèi)士》動畫——鹽谷直義——2019-02-15
《重神機潘多拉》動畫——河森正治 、佐藤英一——2018-03-28
《非槍人生》動畫——伊藤尚往——2019-10-11
《大都會》動畫——林太郎、手冢治蟲——2001-05-26
《Megalo Box》動畫——森山洋、土屋康郎、和田高明、和田卓也、藤本義孝、藤本次朗、古谷田順久、山內(nèi)東生雄、泉保良輔——2018-04-05
《云圖》電影——湯姆·提克威、拉娜·沃卓斯基、莉莉·沃卓斯基}——2013-01-31
《牙狼:黃金風暴翔》特攝劇場版——雨宮慶太——2015-03-28
《阿麗塔:戰(zhàn)斗天使》電影——羅伯特·羅德里格茲——2019-02-22
《變形金剛4》電影——邁克爾·貝——2014-06-27
《流浪地球》電影——郭帆——2019-02-05
《鬼域》電影—— 彭順、彭發(fā)——2006-06-30
《全面回憶》電影——倫·懷斯曼——2012-10-20
《重案組》電影——黃志強——1993-06-24
《城寨出來者》電影——藍乃才——1982-09-01
《第五元素》電影——呂克·貝松——1997-05-07
《葉問:終極一戰(zhàn)》電影——邱禮濤——2013-03-22
《毒·誡》電影——劉國昌——2017-05-12
《銀魂》動畫——2006-04-04
《蝙蝠俠:俠影之謎》電影——克里斯托弗·諾蘭——2005-06-29
《AKIRA》動畫電影——大友克洋——1988-07-16
《請回答1988》電視劇——申源浩——2015-11-06
《醉拳》電影——袁和平——1978-10-05
《火影忍者》動畫——2002-10-03
Youtube頻道News Direct的城寨成長數(shù)據(jù)
《金錢帝國》電影——王晶——2009-04-30
《反貪風暴》電影——林德祿——2014-08-16
《廉政風云》電影——麥兆輝——2019-02-05
《古惑仔》電影——劉偉強——1996-01-25
《你的名字》動畫—— 新海誠——2016-12-02
《天氣之子》動畫——新海誠——2019-11-01
機核電臺節(jié)目《朋克易老,霓虹如煙 — 漫談《賽博朋克2077》劇情體驗.上【Gadio Pro】》——西蒙、四十二、ikaired——2020-12-23
?
參考游戲
《港詭實錄》——Ghostpie Studio——2020-1-6
《莎木2》——SEGA——2001-2-6
《使命召喚黑色行動》——Treyarch——2010-11-9
《九龍風水傳》——1997
《九龍風水傳VR》——2017-10-26
《賽博朋克2077》——CD Projekt RED——2020-12-10
《HK project》概念圖
《The Last Night》宣傳視頻和開發(fā)者采訪
《VA-11 HALL-A》——Sukeban Games——2016-06-21
?
參考論文
論賽博朋克電影色彩的反烏托邦表達——白馨宇、王小倩——2020——傳媒論壇
好萊塢賽博朋克電影研究——鄭健東——2020——湖南師范大學
家園的時空想象——九龍城寨的影像空間塑造——鄭格——2020——中外文化與文論
一座“反烏托邦”城的歷史圖像——香港九龍城寨的興亡與反思——張劍文——2016——建筑的歷史語境與綠色未來
九龍城寨影像文化內(nèi)涵研究——甘波——2020——電影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