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為何也叫“打春
立春是24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歷來作為春之始。唐宋以前,此日均稱“立春”。而稱為“打春”,從唐宋始,尤以宋為盛。其源是據(jù)《禮記》“出土?!庇涊d,以示農(nóng)耕之意。立春前官衙門前用泥土制作一春牛,立春日舉行用紅綠鞭抽打“春?!眱x式,故稱立春為“打春”。
立春日民間有吃春卷的風(fēng)俗,春卷由唐宋時春餅演變而來。宋《夢粱錄》:“沿街巷陌盤賣點心:饅頭、炊餅…春卷…”元《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載有做法:“以胡桃仁、松仁…加碎羊肉、姜末、鹽、蔥調(diào)和作餡,卷入煎餅,油焯過?!边@已有春卷油炸制法。明清仍稱春餅。民國普遍叫春卷。
古時,立春也稱“春節(jié)”,但將農(nóng)歷正月初一稱為“春節(jié)”,則從民國開始。
《現(xiàn)漢》“打春”條:“立春(舊時府縣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門前,立春日用紅綠鞭抽打,因此俗稱立春為打春。)”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