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車體扛大炮:有趣的T44/122坦克。
達瓦里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末期,蘇聯(lián)紅軍的裝甲部隊面對納粹德國的最新的重型坦克,虎王坦克,獵虎,大象,獵豹等,都能從很遠的距離打爆T34/85,而t34卻很難擊毀它們,在這種情況下,蘇軍也只能依靠ISU152 或者IS-2近距離的摧毀它們,即使這樣,也難以占據(jù)上風,從這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希望增加中型坦克的火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T44坦克變誕生了,并且出了幾個變種 T44/122變是其中之一。

前景:在紅軍面臨對方新的挑戰(zhàn)與巨大壓力后,在1943年秋季研發(fā)了新的坦克,T44坦克,如果成功后,該坦克會取代T34/85坦克,作為一款新坦克必須區(qū)別當時現(xiàn)有的坦克設計與特征,包括防御力與火力,在開始的幾個月后,在莫洛佐夫的帶領下,完成了坦克的開發(fā),在1944年夏季,原型車被軍方測試同年年底并量產(chǎn),不過因為一些原因,T44坦克沒有參加實戰(zhàn),只是進行測試項目的進展。

在生產(chǎn)最新產(chǎn)品的過程中,有人建議對其進行新的改進,這會提高坦克的戰(zhàn)斗力,最開始的T44坦克武器為一門85毫米ZIS53炮,(與t34的是同一個),考慮到該坦克未來會全面改裝的實驗,因此覺得為其裝上更大口徑的火炮,從85炮一下干到122,這樣一來,會大幅度增加坦克的火力,這足以對抗當時德國的中重型坦克。

T44/122最主要的是通過安裝新的一種威力更大的火炮來進行火力升級,使用122火炮可能需要對內(nèi)部做出重大改動,以及一些其他位置,同時因為火力的增加,對總體的戰(zhàn)斗力產(chǎn)生相應的影響,軍方覺得應該保留盡可能的原細節(jié),這簡化了設計成本和時間。

在T44/122的設計上,車體由不同角度與厚度的鋼板組成,正面厚90毫米,炮塔最厚處可以達到120毫米,側(cè)面則是45毫米厚,頂部最薄,為15毫米,在冬季,坦克收到了新的發(fā)動機,安裝了新的B2lS發(fā)動機,有五個前進檔一個后退檔。

底盤外表與T34/85十分相似,但設計上,放棄了克里斯蒂懸掛系統(tǒng),采用了扭桿懸掛,車體有5個大直徑的負重輪,新的T44/122最重要的特點是使用了一個直徑較大的炮塔,這些改動后的效果將會在T44/122上得到充分利用。

122為了容納新的坦克上,設計師們對122做了一些改動,并設計了新炮塔,主要部件也得到加強升級,火力上還是傳家寶D25T坦克炮,122的威力想必大家都知道,并且這門炮使用的時間也很廣,并且反復升級,從KV122一直到T10坦克才結(jié)束。因為T44坦克的質(zhì)量較小,結(jié)構強度也不同,因此對122做了小幅度的修改,輕量化和減少尺寸,相比原版減少了4%,修改后的122被命名為D25t-44.為了提高射擊效率,這次122炮彈放棄了分裝彈設計,這將簡化了彈藥方面的復雜性,理論上提高了射擊概率(只是苦逼了裝填手23333)。


因為一些原因,T44/122沒有安裝輔助高射機槍只有一挺DPM?7.62mm機槍,在122安裝后,同時也有了新的瞄準裝置和其它設備,彈藥存放位置也做出了修改,因為口徑的緣故加上炮彈方式,T44/122.只能存放24發(fā)炮彈(炮膛一發(fā))。

坦克的車組成員為4人,左邊為駕駛室,上面帶有艙門,觀察通過前面的小縫,其余的人均在炮塔內(nèi),炮塔上面也有兩個艙門,方便人員進出,更換后的火炮對車體的大小和重量都有明顯的影響,包括大炮的長度,車體達到了8米,戰(zhàn)斗重量也增加了幾噸(戰(zhàn)斗全重35噸),新的發(fā)動機也保持了所需的功重比,從而使得升級后的T44坦克的機動性保持在了軍方要求的水平。

安裝122的T44坦克于1943年末完成。在44年初,T44/122進行測試,從二月份一直到三月份,后來火炮出現(xiàn)損壞,隨后返場修理,開春后,修復后的火炮重新安裝,在第二次的測試階段,確定了坦克最真實的性能,找出了自身的優(yōu)點與不足,隨后,軍方對實驗結(jié)果的分析確定了新坦克的發(fā)展前景,并加強設計與改動。

與原版的T44相比,最大的特征就是那門122火炮,122的安裝使火力大幅度增加,以及在相當遠的距離上摧毀當時德國絕大部分載具,同時T44/122有足夠強大的防護與機動力,讓它有著重型坦克的火力與防護,卻又有著中型坦克的機動性,這么一看T44/122是十分成功的,然而,該坦克的一些缺點也比較明顯。

在測試中發(fā)現(xiàn),主要是122火炮方面受到了差評,不是說它火力不行,雖然122火炮從新設計與修改,但是畢竟口徑在這里擺著,122毫米炮對于中型坦克來說它還是太大太粗了(會壞掉的)(畢竟不是現(xiàn)在的的鋼針),比較難以操控,并且對成員也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除了火炮的口徑以外,彈藥的設計也加重了成員的負擔(想象一下你抱著一枚又長又粗且好幾十斤重的大家伙往炮膛里塞進去的感受吧,絕對是一件苦差事)。

雖然坦克的外觀很好,但是炮彈的設計方案在射速上卻幾乎沒有變化,從理論上來說,單一裝彈要比分裝彈的射速概率要出色很多,然而對于人力來說,122太大太沉了,(除非你有一雙無敵的麒麟臂),但人畢竟不是裝彈機,這也是為什么在測試時幾乎與IS-2坦克的射速一樣,(2發(fā)每分鐘),并且使用單一裝彈也嚴重影響了彈藥容量,長長的122也壓縮了車內(nèi)空間,炮彈也只有24發(fā),因此也不得不反回后方補充彈藥。

最后根據(jù)測試實驗結(jié)果,軍方最后決定放棄T44/122的發(fā)展進程,雖然這種坦克有出色的火力機動性與防御能力,但是其作戰(zhàn)效果低下,以及沒有可靠的人體工程學設計,最后軍方對其失去了興趣,雖然122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但是該坦克留下了非常珍貴的實驗資料,在現(xiàn)有的型號里,中型坦克的火力安裝與發(fā)展不在使用如此大的口徑下進行,下一個T44坦克的火力替代品安裝了100毫米火炮。T44/100的項目是十分成功的,它也為后來的一代經(jīng)典T54坦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T44/122最后不得不落下一個過度實驗產(chǎn)物的名稱。


以上,喜歡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