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O人物介紹】AFG穆罕默德·查希爾·沙阿

穆罕默德·查希爾·沙阿(???? ???? ???)
生卒年:1914.10.15(阿富汗喀布爾)~2007.7.23(阿富汗喀布爾)
現(xiàn)實派系:無
TNO派系:巴拉克宰王朝(da Bārākzai)
現(xiàn)實履歷
查希爾于1914年10月15日出生于喀布爾。他是穆罕默德·納迪爾·沙阿(Mohammed Nadir Shah,1883- 1933年)的兒子,穆罕默德·納迪爾·沙是前國王阿曼努拉·汗的大臣和阿富汗陸軍總司令。納迪爾·沙阿(Nadir Shah)于1929年11月1日處決哈比布拉·卡拉卡尼(Habibullah Kalakani)之后即位。
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在英國哈比比亞中學(Habibia High School)接受特殊教育,許多科目都用英語授課,中學則就讀于阿曼尼亞高中,這所高中由前國王阿曼努拉(Amanullah)建立,科目以法語授課。阿曼努拉國王退位后,納迪爾·沙阿(Nadir Shah)將這所學校改名為Esteqlal高中。然后他被派往法國進修,這時穆罕默德·納迪爾·沙阿在法國擔任外交使節(jié),于是查希爾在巴斯德學院和蒙彼利埃大學學習。當他返回阿富汗時,在該國無法無天期間,他幫助他的父親和叔叔恢復了秩序并重新確立了對政府的控制。他后來被步兵學校錄取,并被任命為私人顧問。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曾擔任政府國防部副部長和教育部長的職務。
查希爾在其父親穆罕默德·納迪爾·沙阿(Mohammed Nadir Shah)遇刺后于1933年被宣布為國王(沙阿),年僅19歲。在最初的近三十年中,他沒有有效地統(tǒng)治,將權(quán)力移交給他的叔叔穆罕默德·哈西姆·汗(Mohammad Hashim Khan)和沙阿·馬哈茂德·汗(Shah Mahmud Khan)。這一時期促進了阿富汗與國際社會關系的發(fā)展,因為1934年阿富汗加入了國際聯(lián)盟同時也獲得了美國的正式認可。到1930年代末,已經(jīng)與許多國家,特別是與“軸心國”:德國,意大利和日本達成了對外援助和貿(mào)易協(xié)定。
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向建立第一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的維吾爾和吉爾吉斯穆斯林叛亂分子提供了援助。這些援助毫無效果,國民政府成功地消滅了叛亂,所有阿富汗志愿軍都被處決。
盡管與軸心國關系密切,但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拒絕支持,阿富汗仍然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保持中立的國家之一。從1944年到1947年,阿富汗經(jīng)歷了一系列部落的一系列起義。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認識到阿富汗現(xiàn)代化的必要性,并招募了許多外國顧問來協(xié)助這一進程。在此期間,阿富汗建立了第一所現(xiàn)代大學。在他的統(tǒng)治期間,由于派系主義和政治內(nèi)斗的影響,國內(nèi)政治沖突加劇。他還要求美國和蘇聯(lián)提供經(jīng)濟援助,阿富汗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從冷戰(zhàn)兩極那里同時獲得援助的國家之一。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 )在1969年接受采訪時說,他“不是資本家。但我也不希望社會主義。我不希望社會主義帶來捷克斯洛伐克的這種情況。”
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能夠在1963年獨自執(zhí)政,盡管派系主義和政治上的內(nèi)斗還在加劇,他在1964年引入了新憲法,阿富汗通過引入自由選舉,議會,公民權(quán)利,婦女權(quán)利和普遍權(quán)利而成為現(xiàn)代民主國家。但是,新的治理體系不穩(wěn)定,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在改革中持謹慎態(tài)度。一些團體認為,這些舉動為1978年PDPA奪權(quán)鋪平了道路。
查希爾的統(tǒng)治終于引發(fā)廣泛不滿,在1973年,查希爾在意大利逗留期間,他的堂兄穆罕默德·達烏德·汗上演了一場非暴力的軍事政變,建立了共和政府。作為前總理,達烏德·汗(Daoud Khan)在十年前被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強迫辭職,并感到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治下那缺乏領導的議會制阻止了真正的進步主義。 1973年8月, 查希爾從羅馬給喀布爾的達烏德·汗發(fā)了一封信,宣布他退位,并說,在認識到阿富汗人民“絕對歡迎共和政權(quán)”之后,他尊重“我同胞的意愿”。
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在羅馬北部的加西亞(Via Cassia)富裕的奧爾加塔(Olgiata)社區(qū)的別墅中生活了29年。由于新的阿富汗政府未能向他提供資助,因此他得到了伊朗國王的財政支持。沙阿還支持在美國和加拿大學習的兩個兒子。在1970年代后期,他被蘇聯(lián)協(xié)助的共產(chǎn)黨政府禁止返回阿富汗。1983年蘇阿戰(zhàn)爭期間,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謹慎地參與了建立流亡政府的計劃。最終,這些計劃失敗了,因為他無法與強大的伊斯蘭派別達成共識。也有報道說,阿富汗,蘇聯(lián)和印度都試圖說服查希爾·沙阿返回喀布爾,擔任中立的,可能是臨時的行政首長。蘇聯(lián)和美國都派代表與他會面,總統(tǒng)穆罕默德·納吉布拉支持查希爾·沙阿在可能的臨時政府尋求和平中發(fā)揮作用。1990年5月,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通過美國之音和BBC發(fā)表了一份長聲明呼吁阿富汗人團結(jié)。據(jù)報道,這引起了喀布爾民眾的興趣和認可。但是,一些特別激進的伊斯蘭主義者古勒卜丁·??笋R蒂亞爾(Gulbuddin Hekmatyar)反對恢復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政治角色的想法。
1991年,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遭遇偽裝成葡萄牙新聞記者的持刀刺客并幸免于難。親蘇政府垮臺后,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得到許多人的青睞,有人希望重返阿富汗并恢復君主制以統(tǒng)一國家,這是大多數(shù)派別都能接受的。但是,這些努力主要受到巴基斯坦的ISI的阻撓,后者擔心他在杜蘭線問題上的立場。1995年六月,查希爾·沙阿的前特使薩達爾·瓦利在伊斯蘭堡的會談中宣布查希爾愿意參加和平談判,以結(jié)束阿富汗內(nèi)戰(zhàn),但各方?jīng)]有達成共識。
2002年4月18日,塔利班統(tǒng)治崩潰后,查希爾返回阿富汗,并在喀布爾機場受到哈米德·卡爾扎伊和其他官員歡迎。他的返回受到阿富汗人的廣泛歡迎,他受到所有種族的喜愛。有人建議恢復君主制——查希爾本人讓人們知道,他將接受支爾格大會賦予他的任何責任,大會在2002年6月啟動。但是,他不得不按照美國的要求公開宣布放棄君主制領導,因為許多支爾格大會的代表準備投票支持查希爾并封鎖美國支持的卡爾扎伊。當他準備出任國家元首時,他就知道不一定會成為君主:“如果支爾格大會對我的要求是,我將承擔國家元首的責任,但我沒有打算恢復君主制。我不在乎國王的頭銜。人們稱我父親,我更喜歡這個頭銜?!?卡爾扎伊稱查希爾為“團結(jié)的象征,非常善良的人”和“父親的身影”。
哈米德·卡爾扎伊(Hamid Karzai)在支爾格大會之后成為阿富汗總統(tǒng)。來自普什圖人Popalzai家族的卡爾扎伊為查希爾·沙阿的親戚提供了過渡政府的主要工作。繼支爾格大會之后,卡爾扎伊(Karzai)授予他“國父”的稱號,象征著他在阿富汗歷史上作為民族團結(jié)象征。這個頭銜以他的去世而結(jié)束。2002年8月,他在流亡29年后搬回了他的老宮殿。
在2002年10月訪問法國時,他在浴室中滑倒,擦傷了肋骨。
2004年2月3日,查希爾在抱怨腸道問題后從喀布爾飛往印度新德里接受治療。他住院了兩個星期,并留在新德里接受觀察。2004年5月18日,他因高溫而流鼻血,被送往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的一家醫(yī)院。
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出席了哈米德·卡爾扎伊(Hamid Karzai)2004年12月7日就任阿富汗總統(tǒng)的宣誓儀式。在他的最后幾年中,他身體虛弱,需要將麥克風固定在衣領上,以便聽到微弱的聲音。在2007年1月,據(jù)報道查希爾重病和臥床不起。
2007年7月23日,查希爾·沙阿(Zahir Shah)長期患病后在喀布爾總統(tǒng)府大院去世??栐量偨y(tǒng)在國家電視臺宣布他去世,他說:“他是人民的仆人,人民的朋友,他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他堅信...人民和人權(quán)?!彼脑岫Y于7月24日舉行,然后棺材被轉(zhuǎn)移到喀布爾東部馬拉蘭山的皇家陵墓。





TNO劇情(1.0.5b)
如果說,阿富汗是帝國墳場,穆罕默德·查希爾沙就是現(xiàn)任的守墳人。1933年登基以來,確實實踐了自己不讓任何帝國勢力涉足阿富汗的使命。英國人、日本人、俄國人、德國人——即使國王有時要與他們合作,對阿富汗主權(quán)而言,也無關緊要;對陛下來說,這些人沒有太大區(qū)別。無論他們來自何方,只要膽敢挑戰(zhàn)國王的權(quán)威,就會深陷阿富汗的群山峻嶺動彈不得,被英勇的阿富汗人民斬盡殺絕。
國王不是民主政治的敵人,事實上,他贊成政治自由化,主張公民自由——然而,軸心國以阿富汗參戰(zhàn)為條件,承諾普什圖斯坦的領土,這種機會可不是每天都能碰上,至少國王是這么想的。因此,阿富汗國民軍開進了英屬印度的領土,接受英軍炮火與機槍的洗禮。阿富汗人確實爭回了一些領土,作為交換,英國人與尼赫魯收割了成百上千的阿富汗亡魂,王國真的統(tǒng)一了普什圖民族,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筆值當?shù)馁I賣。
如今,為管轄領域內(nèi)的諸民族與人民,在這人類歷史上最兇暴的時代,國王殿下不斷宣稱,自由化改革是絕對必要的。日本與德國在阿富汗競爭著影響力,德里政權(quán)渴望復仇,伊朗的生存希望越來越渺茫,國王需要的,決不止是群山的力量——依賴自然,只能讓他的墓碑與歷代不稱職的統(tǒng)治者安在一起,魂歸自然,誰在兇暴的時代里求無辜,誰必被兇暴所吞噬。
阿富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實現(xiàn)了普什圖尼斯坦的夢想,接踵而至的問題并未消失。唯一的希望似乎是通過下一場戰(zhàn)爭轉(zhuǎn)移注意力,利用印巴分治而入侵新生的巴基斯坦。共榮圈也在尋求阿富汗的幫助,日本人需要得到在伊斯蘭世界的落腳點,尤其是在意大利及其附屬國不太可能和日本合作的情況下,阿富汗對于拓展共榮圈的勢力范圍至關重要。當伊朗和印度地區(qū)都陷入危機時,巴列維王朝的下場警告著他,國王想要獨善其身似乎沒有那么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