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微型講壇 | “中國”一詞是怎么來的

2022-09-30 15:35 作者:咬文嚼字雜志社  | 我要投稿

◎石毓智

很多人可能認(rèn)為“中國”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其實(shí)這一詞最早見于3000年之前的《詩經(jīng)》中。那時的“國”意為“都城”“京畿”,專指周朝的都城——西周的鎬京(故址在今西安市長安區(qū)西北)和東周的雒邑(故址在今洛陽市洛水北岸、瀍水東西)?!对娊?jīng)》里的“中國”都是“國中”的倒序,意為“都城之內(nèi)”,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西安(洛陽)城里”。后“中國”引申指整個周王朝統(tǒng)治的天下,包括黃河和長江流域各個諸侯國,再由此自然引申出今天“我國”的含義。然而辭書普遍是這樣解釋的——“中國”是指位于中原的國家。其實(shí)這是謬解,歷史上從來不存在只有這種用法的時期。

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yīng)該知道“中國”這個詞是怎么來的,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即使最權(quán)威的工具書都解釋錯了,以致以訛傳訛,導(dǎo)致華夏兒女大都不知道自己祖國名稱的來源。就拿《辭源》來說吧,它是這樣解釋“中國”一詞的來源的:

上古時代,我國華夏族建國于黃河流域一帶,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而把周圍我國其他地區(qū)稱為四方。后成為我國的專稱?!抖Y·中庸》:“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p>

上面是最為流行的關(guān)于“中國”來源的說法,《辭源》所給出的最早例子是《禮記》,而這部經(jīng)典是漢代初年(約公元前一世紀(jì))才成書的。更重要的是,這個例子中的“中國”并不一定僅指黃河流域的華夏諸國。

“中國”作為一個專有名詞,其實(shí)早在公元前十世紀(jì)左右的《詩經(jīng)》中已經(jīng)廣泛使用。根據(jù)《說文解字》,“國”是一個形聲字,外邊的方框表示“城郭”,原來繁體字里邊是“或”,指示這個字的讀音?!皣钡淖钤缫馑季褪嵌汲?、京畿,專門指周王朝的國都,“中國”的本來語序應(yīng)該為“國中”,就是“都城之中”的意思。例如:

民亦勞止,汔(意為“差不多”)可小康?;荩ㄒ鉃椤皭邸保┐酥袊越棧ㄒ鉃椤鞍病保┧姆?。(《毛詩·大雅·民勞》)

文王曰咨(意為“嘆息、哀嘆”),咨女殷商。女炰烋(páoxiāo,意為“傲慢”)于中國,斂怨以為德。(《毛詩·大雅·蕩》)

上古時代的語序跟今天的不完全一樣,比如《左傳》中的“城濮之戰(zhàn)”今天則應(yīng)該說成“濮城之戰(zhàn)”?!对娊?jīng)》里“中”的使用順序也與現(xiàn)代漢語的相反,比如《詩經(jīng)·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覃,意為“蔓延、延及”;施,yì,意為移易、改變;“中谷”就是“谷中”的意思,即“山谷里邊”。句子的意思是葛草在山谷中蔓延,葉子十分茂盛。又如《詩經(jīng)·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薄爸泻印本褪恰昂又小钡囊馑?。

《詩經(jīng)》中所有“中國”的用例都是“國中”的意思,意為“都城之中”。周王朝先后定都鎬京(西安)和雒邑(洛陽),那么很自然,《詩經(jīng)》中的“中國”就是“西安城里”或者“洛陽城里”。

普遍認(rèn)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華夏大地有很多國家,相對于周邊諸侯國來說,位于黃河下游的中原國家叫“中國”。然而歷史上根本不存在這個時期,孟子和莊子時代的“中國”就可以指包含各諸侯國在內(nèi)的華夏大地。例如:

禹疏九河,瀹(yuè,疏通水道,使水流通暢)濟(jì)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國可得而食也。(《孟子·滕文公上》)

計(jì)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即“蟻穴、小洞”)之在大澤乎?計(jì)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即“小米”)之在大倉乎?(《莊子·秋水》)

顯然,上述《孟子》用例的“中國”就包括了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qū),《莊子》的例子則說明“四?!敝畠?nèi)都是“中國”的范圍。值得注意的是,在孟子和莊子之前并不存在這么一段時間,其間“中國”是僅僅指地處中原的國家??梢?,“中國”一詞由原來的周朝都城一下子就引申來表示周王朝統(tǒng)治的所有地區(qū)。

也就是說,“中國”在《詩經(jīng)》中是指周王朝的都城,后來泛指周王朝統(tǒng)轄的整個“天下”。春秋戰(zhàn)國時期,雖然有很多諸侯國,然而它們都是周王分封的,它們之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周王朝是月亮,諸侯國是星星,形成眾星拱月的政治格局。各諸侯國都與周王朝是宗親關(guān)系,每年都要向周王朝進(jìn)貢交稅。所以,周王朝的天下就是一家。

“中國”也不是相對于周邊的所謂“蠻夷”的少數(shù)民族而說的,因?yàn)樵谏瞎艜r代,這些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不被認(rèn)為是“國家”。所以,《辭源》的解釋是不可靠的,古時中原人不會以“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為參照系來稱自己為“中國”。注意,《詩經(jīng)》中所說的“四方”是指都城之外的所有地方。

“中國”的詞義引申過程也符合漢語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從局部引申為指整體。比如“眼”本來指眼珠子,后來指整個視覺器官。又如,“臉”本來指眼睛下邊那一小塊兒,后來指整個面部。如此就不難理解,“中國”原來指周王朝的都城,后來擴(kuò)大到整個周王朝的統(tǒng)治地區(qū)。

作為一個中國人,應(yīng)該知道自己祖國名稱的來源。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9年第2期《微型講壇》欄目。)


微型講壇 | “中國”一詞是怎么來的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山东省| 清丰县| 唐山市| 丰都县| 兴仁县| 噶尔县| 黔西县| 钦州市| 济阳县| 隆德县| 商南县| 萨迦县| 石棉县| 荥阳市| 黄浦区| 德令哈市| 紫阳县| 遂宁市| 德兴市| 吉林市| 哈巴河县| 上林县| 双鸭山市| 玉树县| 柳河县| 两当县| 宽甸| 泉州市| 马鞍山市| 德保县| 库车县| 奉贤区| 通辽市| 沂源县| 剑河县| 景洪市| 青阳县| 盘锦市| 兴山县| 海安县|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