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tlebots 2021 第六季第三集 賽后分析匯總

老樣子,指正、勘誤、補充請移步評論區(qū),因為文章只能修改三次。
————劇透預警————
1 Hypershock vs Slammo!

到現(xiàn)在為止,Slammo!依然沒有發(fā)任何東西,官網(wǎng)里也只有一個漫畫字體的貼圖,所以附一張可能明年會出現(xiàn)的機器圖湊合一下。不過據(jù)Hypershock所說,Slammo!的機身錳含量高達13%,這讓它的延展性很好,能吸收傷害又不易碎裂,但同時又有著和Hypershock武器類似的強度。如果它的爪子能抓住Hypershock并進行一次背摔的話,那Hypershock很快便會處于劣勢。

這是Hypershock六屆以來第六次帶一個從沒測試過的機器上場!武器撞一下之后會怎么樣?不知道!被掀翻的話還能不能開?不知道!更輕的AZ31B的鎂合金武器固定部位會不會打一拳就碎掉?不知道……不過這也是第一次帶了兩個機身參賽,而且這次還帶了冗余的隊友(上一屆有一位關鍵隊員在比賽前摔斷了腿),所以相對來說沒奇數(shù)季那么寒磣。

截至目前,Hypershock每周都在官網(wǎng)上介紹機器設計的某一方面,應該是很不錯的資源。比如里面會提到,豎轉(zhuǎn)需要讓機體足夠結(jié)實,這樣在擊打?qū)Ψ綍r,能量不會因為自身晃動而散失,而是能集中在對方身上。所以他們本場尤其擔心那個鎂合金部件能不能承受住反作用力。
在官網(wǎng)上總結(jié)這一場的是武器操作手,他提到就算遙控器在滿格,武器可能也只使出了70%的威力。如果Hypershock不在高速行駛的話,他會把武器力道調(diào)到50%,這樣方便行駛不會因為陀螺儀效應而變難,也能讓武器擊打得更有力(而不是因為難以和對方表面進行足夠接觸而導致刮痧)。Hypershock的武器依然是雙齒、對稱的武器。和非對稱、單齒武器相比(比如End Game),這樣的武器不需要轉(zhuǎn)很快,也能造成類似的擊打效果,所以不用為了攻擊力而放棄駕駛操控能力。

雖然是新機,但是全場對Slammo!的繞側(cè)和壓迫看上去都很到位,但有時候也能看出不那么理想的狀態(tài)。Hypershock的武器很重,會把重心拉得很靠前,所以需要把別的重量盡量往后放,但機器本身又那么長(而不是寬),雖然漂移能力較強,但開起來其實并不方便。某一次沖撞的時候一不小心結(jié)實地撞到了Upper Deck,所以一個胎轂刮傷了,鮮紅色涂裝很顯眼——這似乎是Hypershock本場最大的傷害了(論動能武器在面對不能反彈傷害的控制系機器時有多大優(yōu)勢:本場最大的傷害甚至是Hypershock自己找場地蹭的)。在最后一擊時,武器蓄力到了,但是接觸速度并不是太快,沒能打出比較深的傷害,而這次擊打過后,武器雖然沒有爆掉,但也停轉(zhuǎn)了。

為什么最后Hypershock的武器停轉(zhuǎn)了?答案很神奇——似乎和HiJinx掉輪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撞擊發(fā)生時,沖擊力擊破了固定螺母用的膠,而這個螺母很不幸就這樣脫離了齒槽,沿著軸沖進了馬達,導致了阻塞,最后花了一個小時才給拆出來。不過機身沒有足夠的寬度來使用更結(jié)實的裝置,最后只好拜托電焊贊助商下次把這部件弄牢固一點。
來源:
Hypershock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HyperShockTV/
官網(wǎng):https://hypershock.tv/(你甚至可以花7萬刀買一輛Hypershock。欲購不用從速,因為反正咱也沒這個錢)
Slammo!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teamdanby
2 Valkyrie vs P1

Valkyrie每屆的準備看上去都很充分,這屆也不例外。比如說,他們帶了三臺Valkyrie……每個隊伍都有自己的風格,如果說Hypershock的風格是趕死線,那Valkyrie的風格就更穩(wěn)一些,除了早點造完機器以外,還有時間把機器扔地上測試強度。

我不清楚隊伍面對鐵打的橫轉(zhuǎn)有什么特殊的策略,不過他們分享了選用的新武器的設計:武器主部位材質(zhì)是AR500,比較結(jié)實,但刀片尖端則釘上了S7。按照他們的說法,AR500較軟但是抗揍,而S7則是易碎但傷害大,如果兩個材料這樣組合的話,可以把長處都發(fā)揮出來:S7當?shù)度?,如果刀刃碎了的話,再用AR500。對于S7有多易碎這件事,下文的Witch Doctor專門做了一個視頻來總結(jié)為什么2020年他們的武器碎了……

那么有好多眼尖的觀眾就評論了:如果刀片像Tombstone第一集那樣碎掉的話,武器會失衡嗎?隊伍給出的答復是,Tombstone的武器主體是鋁、刀片是S7,鋁的密度更低,這種重量分布會讓武器失衡很危險;但是Valkyrie這塊刀片的重量只有武器的70分之一。(根據(jù)指正,Tombstone只是使用過鋁制武器,第一集碎牙的不是那一把——不過分析依然成立)
雖然他們沒有明說,但是武器形狀可能也有影響。Valkyrie的圓盤形武器將重量分布在了一個環(huán)上,去掉這樣一個刀片造成的重心偏移會相對小一些,丟失掉的地方由一整個圓環(huán)承擔;但是Tombstone的板狀武器就不是這樣,一頭輕了,另一頭必然更重,而且更重的地方還是最遠離重心、最不平衡的那個地方,從直覺來講的話,機身會需要更大的扭動來抵抗重心偏移帶來的轉(zhuǎn)動慣量。

幸運的是,本場比賽沒有發(fā)生刀片失衡的事故,因為Valkyrie的ESC中途就爆了。P1的對策是盡量騙Valkyrie加大武器的電流輸出,只要Valkyrie把更多的能量儲存在武器上,他們弄壞武器的成功率就更高。P1選用了最短的“前叉”,短到其實可以看成是前鏟的叉子口的填充物,這種造型專門用來應付橫轉(zhuǎn)。

不過Valkyrie也有自己的心思,他們一上來并沒有立刻啟動武器——意圖是等繞到P1后面再啟動,伺機擊打后側(cè)。不過這個方案并不是很成功,于是下一刻我們就看見Valkyrie在P1頭上飛。P1的駕駛員可以讓Valkyrie騎在上面,也可以全速沖刺來甩掉Valkyrie,但他沒有做好決斷,結(jié)果被打中了后側(cè)輪胎。然后Valkyrie的ESC就爆了。

比賽完之后已經(jīng)快到晚上11點了,兩隊就回到了一起租的房子里休息(你沒看錯)。第二天P1返回時,發(fā)現(xiàn)頂部的彈射器板已經(jīng)彎曲到?jīng)]法修了,AR500似乎很難扳直。不過好在擋板還能用,在Valkyrie隊的電焊操作下,縫縫補補又一年。

來源:
P1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AberrantRobotics/(更新頻率逆天)
官網(wǎng):https://www.aberrantrobotics.com/
Valkyrie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valkyriebattlebot(更新頻率也逆天)
官網(wǎng):https://www.valkyriebattlebots.com/
3 HUGE vs Riptide
有人說Riptide其實是放大版的Lynx(2021年NHRL總冠軍,由MaDCatTer駕駛員Calvin建造,詳情見第二集的匯總),因為隊長Ethan建造的1磅版Riptide雛形和Lynx的思路很近。但是這臺機器絕對不是“抄襲”。把一臺機器放大需要進行很多考量(Pain Train大概深有體會),哪怕外形相同,其內(nèi)部也會有許多不同的地方。Riptide和Lynx唯一類似的地方,大概是他們都在NHRL相遇過,并且借由NHRL這個平臺向更高處進發(fā)。

乍一看,Riptide高度完全不夠看,但是實際上HUGE面對Riptide這樣的武器也不是一直都一帆風順。HUGE在網(wǎng)站上列出了兩場比賽來說明這點。下面第一張圖來自2018,30磅的HUGE面對Botceps(聽名字就能猜到是Deadlift團隊的作品)時將其掀翻,獲得裁決勝利。但是第二張圖來自2020,同樣是HUGE面對Botcepts,卻被同樣類型的武器不斷打飛,最終武器被打彎,武器皮帶松動,在雙輪正常站立的情況下被KO。


Riptide說他們的對策也類似,就是直接用自己的武器去硬打HUGE的武器。從Battlebots這場比賽結(jié)果來看,HUGE確實被“向更高處進發(fā)”了,Riptide只需要4秒就可以啟動武器,一個box rush直接奠定了勝局——但是一向小心謹慎、甚至在2019年專門為了鑿破Gigabyte頂殼而去測量武器長度的HUGE就這樣被動挨打嗎?事情沒那么簡單。
據(jù)HUGE的賽后匯報所說,HUGE在專門測量了兩個機器的高度、武器長度、角度等變量后,最終認為Riptide的武器不能夠通過對碰武器來像上圖那樣打飛HUGE。也就是說,Riptide的武器在和HUGE的武器碰撞的時候,就算是Riptide方打到了HUGE的刀片,擊打的角度也不能把力傳遞到機身,而只能“擦邊”,讓HUGE的武器通過旋轉(zhuǎn)來消耗傳遞的能量。

但是問題是,Riptide的武器其實并不平衡。看起來它只是個兩邊等長的方框,但實際上它一邊伸出去的長度比另一邊長。一般來講這種設計類似于End Game等豎轉(zhuǎn)的武器,通過留一個長邊的方法來擴大攻擊范圍,同時擴大接觸面積,讓每一擊傳遞的傷害更深,也就是所謂的“bite”。但是在這場里面,充當配重的短邊反而非常適合擊打HUGE??赡芰形幕⒖硕伎床怀鰜磉€有這種可能性……
不過Riptide的武器也沒有處于最優(yōu)狀態(tài),畢竟這是第一場。他們說自己用了百分之百的威力,結(jié)果就是武器一場下來就傷成那樣子,同時還打碎了負重25000磅的軸承。有意思的是,Riptide的軸承總計應該能負重45000磅,但是爆了;HUGE的只能承受21000磅,還不到一半,但是在過載的時候頂多擠作一團,不會爆掉,不會立刻失去武器。

作為輸家的HUGE反而受傷更輕,除了武器滑輪打彎了一個以外,幾乎毫發(fā)無傷,如果沒卡住的話,勝負還很難說。至于為什么卡住,HUGE也給出了分析:新的場地有新的尺寸和設計,負責傳動場地機關的齒輪箱需要防護,而這個新的卡槽形防護板卡住了輪子;與此同時,HUGE側(cè)面的支撐桿正好頂在了矮墻上,而這個墻的尺寸和以前相比也有變化。見下圖:

那么,HUGE確實被“向更高處進發(fā)”了,Riptide只需要4秒就可以啟動武器,一個box rush直接奠定了勝局————嗎?但是根據(jù)HUGE隊所言,事情還是沒那么簡單。簡單來說,Riptide有搶跑嫌疑。這個指控可能涉及到違反規(guī)則。作為沒有在場的人,我覺得最好的呈現(xiàn)方式是簡單翻譯一下HUGE對此的回應(下圖從B段開始)。

“
B、回應
沒錯,Riptide在比賽開始之前就啟動了。我沒有看到,因為我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HUGE身上,而且我不認為我在比賽期間的記憶力能可靠地還原各事件發(fā)生的時刻。我只記得HUGE被擊中、被打飛、落地、然后裁判宣布比賽中止。我記得那一擊打在了HUGE的輪子上[……注:原貼提到了爭議的部分,提到比賽因此中止,雙方歸位之后重新開始……]之后我們把HUGE開回到了紅方方格,倒計時重新開始,然后HUGE就打輸了。直到比賽結(jié)束之后,我們才在別的隊伍的提醒下想到本可以在重新開始之前檢查一下機器的。當時裁判并沒有暗示或鼓勵我們這么做,而你在比賽時不會有心思去檢查規(guī)則。
C、爭議?
可以肯定的是,許多隊伍都不贊同這場比賽發(fā)生的事情,而且許多隊認為我們應該可以有重新在場外檢查HUGE的機會。我們同意,但是說實話,我們從未見過有隊伍這么做過,所以我們也沒意識到這一點。因此我認為Battlebots應該在這方面做得更規(guī)范,畢竟誰都不想被搶跑的對方白白打一下子……更何況被Riptide這樣的豎轉(zhuǎn)打哪怕一下都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傷害。

D、這直接導致Riptide獲勝了嗎?
不一定——見上文。但是話說回來,被連續(xù)兩次box rush(指一開始就直接沖向?qū)Ψ剑?、而且在第二次被秒殺,實在很讓人不爽。我們當然更希望事情的走向是第一次box rush那樣,畢竟那次我們沒有卡在場地機關上!雖然我們也沒受到太大傷害。
E、為毛每年HUGE都會攤上些爭議?(比如2020年被Hydra懟墻角)
我們也不知道……大概因為HUGE獨特的設計會讓對方緊張或不顧一切,所以會觸發(fā)很多規(guī)則沒想到的可能性。
F、為什么HUGE每次都會公開討論這些爭議?
實話實說吧,Battlebots基本不會追究破壞規(guī)則的行為。大部分這樣的行為要么只會導致DQ(成績?nèi)∠?剝奪資格),要么根本不會有事先規(guī)定的后果。Battlebots的剪輯團隊也不可能在節(jié)目上花功夫解釋為什么出現(xiàn)了DQ,更何況我們也不希望憑借DQ取勝(太不精彩了)。這就導致破壞規(guī)則不會有任何后果。同時Battlebots的規(guī)則里也不能提出爭議,一切在比賽期間的判定都立刻永久生效(指不可能過一段時間等更多細節(jié)浮出水面后再判定結(jié)果)。于是大部分犯規(guī)都不會被提起,HUGE并不是特例。
比如,武器末端線速度的限制不會強制實施,舉升臂不會被查是不是真的能舉起250磅,僚機的相關規(guī)則沒有落實,有的隊伍會在最后關頭更改配置,有的機器甚至都不用主動去攻擊對方(Beta:怪我咯)。也就是說,這些規(guī)則只能約束愿意遵守規(guī)則的人。于是,我們只好屬實地描述發(fā)生了什么,并且誠實地表達我們的態(tài)度。我們絕對希望所有隊伍都能夠遵守規(guī)則(尤其是因為我們的機器非常特別),但我們也管不到別人。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在比賽結(jié)束之后向主辦方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后自己繼續(xù)努力在規(guī)則允許范圍內(nèi)打造最厲害的那臺機器。(比如HUGE會主動計算自己的線速度)
”
(他們還在跟貼里透露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信息:其實2018年戰(zhàn)績最不理想的Battle Royale With Cheese,那個漢堡造型的機器,可以達到末端300mph/480公里每小時的轉(zhuǎn)速)
來源:
Riptide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riptidebattlebot/
HUGE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BattleBotsHuge/
網(wǎng)站:https://hugebattlebots.com/
reddit上關于本場爭議的討論貼:https://www.**********/r/battlebots/comments/sarhhl/what_is_this_controversy_all_about/
4 Fusion vs Cobalt
Fusion讓期待煙花秀的我很失望!但是Whyachi隊又調(diào)配出一臺強悍的機器,又讓我很期待。本場Fusion完全沒有停轉(zhuǎn),而且充分展示了豎轉(zhuǎn)部分的強大威力。他們的社媒(和Hydra共用)還放出了被打壞的場地的照片。

如果Fusion和Hydra一家子是一個賬號兩臺機器,那么對手Cobalt就是一臺機器兩個賬號,原設計+建造者一套賬號,然后作為操作+維修者的Gigabyte則會貼出比賽期間的細節(jié)。Cobalt是本屆唯一一個“產(chǎn)自”英國的選手,因為眾所周知的疫情原因(加上生了孩子的原因)不能到場,但是鑒于上一屆的Gigabyte隊展現(xiàn)了良好的潛力(指幾年來一直在不斷改進機器,比賽期間也沒有閑著,每場之后都要維修到每一個細節(jié),最后達成全屆7勝2負的成績),Cobalt被移交給了Gigabyte隊負責,而駕駛員正是去年為Gigabyte做出很大貢獻的Matt——又一位傳奇駕駛。

不過問題是,Matt可能沒有玩過豎轉(zhuǎn)……我不清楚隊伍的策略是怎么制定的,不過遠在英國的原Cobalt建造者似乎也認為本場Cobalt的策略有誤,以下為他們在reddit上的回貼的翻譯:

全文:

“上圖是我們建造的一款前鏟配置。(對Fusion這場的)那個焊在前面的叉子是Matt的選擇,它完全不是我們設計的。
如果這屆是我們負責參賽的話,在某些別的事情上我們也會有不同的選擇。不過在這場比賽過后,我們感覺Matt開始聽進去我們的建議了。我們建議改回到原裝配置,把皮帶的松緊調(diào)到我們一般使用的值,放慢轉(zhuǎn)速,然后駕駛的時候多注意一下策略?!?/p>
據(jù)Gigabyte隊匯報,本場的Cobalt并沒有遭受太大的內(nèi)部損傷,唯一壞掉的是一個惰輪(谷歌說是不傳遞能量、只負責引導皮帶轉(zhuǎn)動的部件),可能這也是Cobalt建議調(diào)整松緊的原因。如果松緊不對導致部件損壞,那武器轉(zhuǎn)不起來,復位就會有問題。Cobalt沒有別的復位裝置,只能靠武器,一旦武器停轉(zhuǎn),機器就有危險,所以個人猜測Cobalt的原裝配置是考慮到了這一點的。另外,Cobalt外殼不是最耐打的,但它和內(nèi)部之間隔著一段距離,用空氣層進行保護,所以能打破外殼的豎轉(zhuǎn)不一定夠得到內(nèi)部。

個人感覺,Matt慣用的攻擊方式就是拿命去撞對方。這種攻擊方式非常適合Sewer Snake/Stinger,作為控制系機器,它必須用臉去迎,它的外形適合用臉去迎,而且這樣的駕駛也能獻上一場精彩的比賽。但是豎轉(zhuǎn)的思路不太一樣,豎轉(zhuǎn)的進攻會對自己造成影響,除了猛攻以外,時機和貼地一樣很重要。我沒有質(zhì)疑Matt駕駛的資格,我也不知道面對Fusion這種正反都很致命、本屆又不會到處起火的機器還有沒有別的取勝方法,但是我又覺得Cobalt這場很可惜。
來源:
reddit上相關貼子:https://www.**********/r/battlebots/comments/s92rbd/cobalt_vs_fusion_post_fight/,https://www.**********/r/battlebots/comments/s9fd6c/for_those_worried_about_cobalts_ground_game/
Fusion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Whyachi
Cobalt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teamcarbide(原隊伍)https://www.facebook.com/RoboticDeathCompany/(參賽隊伍)
5 Black Dragon vs ICEwave
本貼只介紹ICEwave,原因有三:其一,Black Dragon看上去沒什么損傷;其二:Black Dragon的社媒?jīng)]怎么更新;其三:我看不懂葡萄牙語……

今年Marc帶了兩臺機器,一臺是ICEwave,另一臺也是ICEwave。不過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一臺是前幾屆都用過的設計,甚至還保留著有刷電機,而另一臺內(nèi)部則大不相同,除了可以用無刷電機以外,還改進了駕駛系統(tǒng)。

但是問題就出在改進的駕駛系統(tǒng)里面。以往ICEwave的輪子每場都會有磨損,所以每場都需要換輪胎,而對于這臺機器來講,換輪胎并不輕松。所以這屆他們打算在裝機時盡可能把輪子往下壓,就算有磨損也不會妨礙輪子接觸地面,來保證行駛能有足夠的抓地力。但是問題是,當機器被Black Dragon鏟起來時,這些駕駛系統(tǒng)反而更加暴露在了攻擊之下。于是,Black Dragon打掉了兩邊各一個輪子。這次攻擊之后,ICEwave不再能有效行駛,為了避免更多的傷害,只好靜候裁判佳音,早早解脫,然后應對這個新問題。

下一場比賽他們將會用老ICEwave。

至于武器停轉(zhuǎn)的原因?ICEwave隊估計原因是鏈條有點松,加上已有的鏈輪有一點變形,導致掉鏈子。比賽最后武器已經(jīng)在輕微晃動了。
話說賽前我以為Black Dragon會像2019年ReMARS現(xiàn)場直播里的Bite Force那場一樣能打碎ICEwave的刀片來著,不過還好ICEwave很快就停轉(zhuǎn)了(?像話嗎?)
來源:
Black Dragon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uairrior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Rld5X4Isg
ICEwave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TeamIcewave/
6 Witch Doctor vs DUCK!
在2020年武器在前兩場預選賽爆了之后,Witch Doctor專門把武器送到了檢測中心診斷一下?lián)p壞原因,最后結(jié)論是:2020年的S7武器確實是因為材質(zhì)才壞的,武器在處理過后微觀結(jié)構并不均衡,因此導致碎裂。所以,2021年他們還是換成了AR500武器。詳情見此視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u41117gL?share_source=copy_web(另注:使他們獲得2019年Battlebots亞軍、ReMARS冠軍的武器,出自同一批材料、同一批處理,但是只在ReMARS才碎裂,這就很玄學……)

Witch Doctor今年的機器做了大升級,有許多改動,比如他們把原本位于武器兩個轉(zhuǎn)盤中間的皮帶分散在了兩邊,而且改變了武器的傳動設計,使武器位置能更靠下,以防被SawBlaze之流打到。不過看樣子這些改善在本場并沒有機會體現(xiàn)……
本場使武器停轉(zhuǎn)的不是DUCK!那一戳,而是武器控制出了問題,兩個控制器只有一個功能正常。然后呢,Witch Doctor的武器設計需要兩個馬達同時運行才能撐滿三分鐘,所以本場一開始相當于只有一半的武器威力,而比賽進行到一半時正常運行的馬達過熱,于是武器就停了。

本屆的DUCK!也經(jīng)歷了一次脫胎換骨,整臺機器“只有輪子沒變”。鴨子的“喙”(舉升系統(tǒng))被翻過去之后依然可以照常運作,正面還是反面朝天其實都沒關系。舉升系統(tǒng)掛在機身上,所以會一直因為重力而保持貼地;系統(tǒng)里面則由彈簧來保持閉合的姿勢,有需要的時候再彈開。

可惜的是DUCK!本場的駕駛系統(tǒng)有點無力,不僅操作不靈敏,而且沒有顯示出推進力,就算是經(jīng)驗豐富的Hal也不能很好地駕馭這樣的機器。如果我按“前進”時,機器反而左轉(zhuǎn),那我也會抓狂……這大概就是剛換用無刷電機的陣痛期吧。不給力的行進系統(tǒng)讓DUCK!非常占劣勢,如果一個控制系機器不能靈活地壓迫對手,那離輸也不遠了。當Witch Doctor的武器停轉(zhuǎn)后,它武器的形狀讓DUCK!難以下嘴,從前面舉升的話,WD的武器會順勢滾走;從側(cè)面舉升的話,DUCK!本場的駕駛系統(tǒng)基本不可能繞側(cè)的,WD的駕駛員一樣很厲害。

從畫面上看,DUCK!似乎最后已經(jīng)彎了,不過賽后匯報表示,這并不是駕駛不力的原因。這次的DUCK!由三個模塊組成:2個駕駛模塊,1個武器模塊。本場比賽里模塊和模塊之間稍微有一點脫離,所以看上去好像機體彎了,但也只是看上去如此。

另外,今年的DUCK!其實是會叫的,但是大概視頻后期把鴨叫聲全剪掉了……不過也有可能這場里沒發(fā)出來,暫時不確定。

來源:
Witch Doctor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witchdrshaman/
官網(wǎng):https://www.teamwitchdoctor.com/(他們的網(wǎng)站資源很豐富,有許多幕后故事,還有新手的造機指南??上У氖牵麄兘衲晖5袅吮3至宋迥甑腡ale of the Tape系列幕后視頻,因為實在太忙了,每周都要推出二三十分鐘的視頻,一周只能休息一天那種)
DUCK!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BlackandBlueRobotics
官網(wǎng):https://www.halrucker.com/duck_the_battlebot_version_3.html
7 Claw Viper vs Pardon My French
和Tantrum、End Game類似,Claw Viper也裝了磁鐵,不過我沒能查到更多資料,隊伍的社交媒體更新頻率低得驚人。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有非常強勁的駕駛系統(tǒng)。哦對了,他們強力的駕駛系統(tǒng)和磁鐵居然毀壞了Robot Ruckus(一個年度線下活動)的地板……

Pardon My French的故事則更加曲折一些。這個4人小隊在2020年就提交了申請并且組裝了機器,然而因為疫情原因決定放棄參賽,畢竟結(jié)束之后大家都還是普通人,負擔不起返回加拿大之后14天的隔離。

2021年也不是一帆風順,這次隊員組成是2位英國人+2位加拿大人,但是錄制開始前所有英國人都沒能拿到簽證。相應地,所有在英國的部件都難以保證,就算送到了也不一定能有專人去及時駕馭。在錄制開始前的十幾天里,兩位加拿大選手一直在不斷3D打印或建造缺失的部件,還要把無刷的僚機(叫Zut!,可以舉升)匆忙改成有刷配置,可謂是夜不能寐。
然后,他們的集裝箱在賽事第一天毫無蹤影。等他們二人終于找到集裝箱時,有的隊已經(jīng)建好機器并且通過安全檢測了。好在最終在別人的幫助下(尤其是Deep Six甚至分出了一位隊員幫他們),他們趕上了第一場——然后就抽中了對他們而言毫無優(yōu)勢的Claw Viper。

好在Pardon My French在測試箱里的表現(xiàn)很有希望,一切正常。然而沒有人會預料到,為了能讓場地的鋸子機關綻放更多的火花,它的槽變寬了,于是PMF的前鏟卡在了槽里面,兩次。(這只是開端……之后還有機器卡在上面)
在主機卡住之后,PMF的僚機Zut!試圖干擾對方,但是被Claw Viper全身的重量按在地上之后,Zut!的電源連接線被拔出來了,于是再也不能動。最終Claw Viper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背翻。雖然PMF有額外造一個復位裝置的打算(目前只能寄希望于通過轉(zhuǎn)鼓復位),但時間和精力實在不夠在比賽之前完成。

如果能再比一場的話,PMF會準備得更充分。據(jù)隊伍透露,他們現(xiàn)在武器達到全速的時間已經(jīng)減半,而且也添加了復位系統(tǒng)了。以及,他們完全放棄了前叉,不再試圖貼地,反正別的機器想無傷地鏟起這個73磅大轉(zhuǎn)鼓的話也非常難。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來源:
Claw Viper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clawviperbb
Pardon My French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Team-OuiOui-Pardon-My-French/100054554135468/
8 Copperhead vs Lock-Jaw
Copperhead底盤也長了兩塊磁鐵,嗯……Copperhead常用的策略就是盡可能用武器去打?qū)Ψ降奈淦?。從武器一直算到磁鐵,Copperhead自身給前叉的壓力就已經(jīng)高達100磅左右,雖然會妨礙駕駛,但是Copperhead不懼前鏟。當兩個前叉相遇的時候,Copperhead的因為更“重”而可以一直往前拱,對方的叉子如果裝得不牢的話,終究會讓步。
如果你還記得2020年Bounty Hunter里Copperhead和Rusty的對決的話,你可能會記得Copperhead沒能“摧毀”Rusty,其中有人猜測是因為Rusty垂直的裝甲讓Copperhead無處置喙。Beta似乎也嘗試了類似的裝甲,而這局里Lock-Jaw在機后裝的擋板可能也有類似的考慮。只不過那個擋板好像還是有凸出來的地方,再加上Lock-Jaw駕駛時搖搖晃晃跳脫的機身可能在上下?lián)u動,最后還是被Copperhead往前拱的武器狠狠踢了屁股。

不過Copperhead最后還是丟失了一側(cè)的行駛。因為布局問題,Copperhead無法有力地保護鏈輪,就算裝上防護也承受不住Battlebots里攻擊的力道。在Lock-Jaw的一次飛天中,它的武器剛好就落在了Copperhead的輪子縫里,磕掉了里面的鏈條,算是非常小幾率的事件了。這個對于駕駛系統(tǒng)的傷害也可能是裁判沒有全部投給Copperhead的原因。不過Copperhead的駕駛員依然可以利用陀螺儀效應來貼地前進。

值得一提的是,Copperhead有可能終于找到駕駛系統(tǒng)自帶的問題了:因為接線凌亂(Copperhead太緊湊了,不得不為之),輸送電能的線可能和控制行駛的線產(chǎn)生了干擾,再加上過分貼地的設計、陀螺儀效應以及只有兩個輪子可能帶來的離地問題,Copperhead的駕駛從2019年參賽起就一直不是太理想。

根據(jù)駕駛員自述,右側(cè)行駛系統(tǒng)一直在“電流過載錯誤”和“0.5秒重置”之間徘徊,非常惱人。如果想直行的話,右側(cè)輪子突然給你擺這么一道,那機器就直接往右拐了,操作起來有多么困難,可想而知。

Lock-Jaw的賽后傷害已經(jīng)很明顯了,大概不用放圖了……不過賽后Copperhead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用Lock-Jaw損毀部件造的小模型,心意滿滿。

來源:
Copperhead社媒:
Copperhead賽后分析視頻(來自隊長Robert Cowan長期更新的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Xqk8XIBW_o
Lock-Jaw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TeamMutantRobots/(不用看了,只有每場比賽前發(fā)個動態(tài)走個過場)
網(wǎng)站:http://www.mutantrobots.com/mutantweb18/(不用看了,就連最新動態(tài)也都是默認的樣式文字)
最后: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大多都是每個隊伍的第一場,大家都需要時間去習慣Upper Deck的存在。在后面的比賽里,它會有更多的作用的——不是說它的設計有多好,只是說隊伍們終于習慣了利用它。
更改記錄:
1月31日:添加頭圖,更改PMF圖片底部武器重量描述,更改Valkyrie隊對Tombstone武器描述,添加一張DUCK!傷害圖(來自WD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