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基礎知識》1.1.2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
【本文轉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 僅供學習參考】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
? 社會生產具有兩個方面: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產關系是通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來進行的,所以,研究生產關系不能不提到生產力。
? 生產力是社會生產的一個方面,它反映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中對自然界的關系。生產力包括生產時所使用的生產資料和運用生產資料來實現(xiàn)物質資料生產的人;勞動群眾是人類社會一切發(fā)展階段上的基本生產力。社會生產的另一個方面是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映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系,它包括三個方面,即;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各階級和各社會集團在生產中的地位和他們的相互關系;以及社會產品分配的形式。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在生產關系的體系中起著決定作用,它決定生產關系中的其他兩個方面。
? 社會生產是一個整體,它的兩個方面? ? ?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而其中生產力又是最活動最革命的因素。社會的生產關系都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改變、發(fā)展而變化著的,從這個角度上看,生產力是決定的因素;但同時還必須看到,生產關系又積極影響著生產。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性質的時候,它就起促進生產力發(fā)展的作用;當生產力進一步發(fā)展到和生產關系發(fā)生沖突的時候,生產關系就成為生產力發(fā)展的桎梏。從而舊的生產關系,遲早要為適合生產力性質的新的生產關系所代替;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性質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社會發(fā)展的經濟規(guī)律。
?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互相作用,必須有正確的認識,既不能過分夸大生產力的作用,縮小生產關系的作用;也不能過分夸大生產關系的作用,縮小生產力的作用。馬克思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tài),當它的仍有充分發(fā)展余地的那一切生產力還沒有展開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當它們所借以存在的那些物質條件還沒有在舊社會胞胎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xiàn)的。所以人類始終只會提出自己所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我們仔細去看時總可看出,任務本身,只有當它所能借以得到解決的那些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至少是已在形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發(fā)生的?!?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1]
注:
[1] 參閱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序言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