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國》第二季戲劇演出劇本臺詞丨第8期:說文解字

東漢建光元年 公元一二一年
汝南召陵 許慎書房
男一:先生,我出門去望了,并沒有人來。
許慎(老年時期):沖兒去京城,向陛下進獻《說文解字》,走了這么多天了,也該回來了。
男一:先生莫急,汝南到洛陽數(shù)百里地呢,路上耽擱幾日,也是有的。
許慎(老年時期):我這眼睛越發(fā)地不中用了。
男一:先生我來。
許慎(老年時期):真的是老了。

撒貝寧:東漢文字學家,經(jīng)學大家,許慎,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回到了汝南老家居住,他對自己花費數(shù)十年心血寫就的《說文解字》進行了最后的校訂,并遣兒子許沖進獻給朝廷,此時,這位一生細究文字的天才,卻被嚴重的眼疾所困擾,幾乎看不清文字了。晚輩撒貝寧,拜見許慎先生。
許慎(老年時期):你是何人?
撒貝寧:晚輩是來自一千九百多年后的讀書人,特來拜訪。
許慎(老年時期):你說你來自一千九百多年后?
撒貝寧:正是。
許慎(老年時期):有意思。
撒貝寧:晚輩知道,“五經(jīng)無雙”的許叔重先生自然不會輕信別人的話,這樣,晚輩為您帶來一份來自后世的禮物,先生請看,您將這個置于閱讀的文字之上,試試,如何?
許慎(老年時期):我看清了,我看見了,看見了,撒君,此為何物?
撒貝寧:在后世,我們管這個叫“放大鏡”,它能幫助您看清書簡上的文字。
許慎(老年時期):放大鏡,有意思,有意思,撒君,你來這里所為何事?。?/p>
撒貝寧:晚輩在后世,讀過先生的《說文解字》,特來請教,先生為何會做這樣一部文字的專書?

許慎(老年時期):你說你讀過《說文解字》,那這么說,這本書傳下去了?
撒貝寧:何止是流傳后世,在后世,還被奉為典籍。
許慎(老年時期):好,太好了,后世人懂得文字的重要,我這一生的努力,沒白費。
撒貝寧:先生的《說文解字》,搜集正篆九千三百五十三個作為字頭,收列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個,全書解說共用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按照“始一終亥”的順序,以五百四十部首“分別部居”,“據(jù)形系聯(lián)”,使文字的形音義清晰明確,您構(gòu)建了一個龐大,嚴謹而精妙的漢字說解體系。
許慎(老年時期):撒君讀書是個嚴謹?shù)娜恕?/p>
撒貝寧:哪里,我們后世之人,也是從先生的《說文解字》里學到了先生的嚴謹,翻開此書,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先生對于文字的敬畏與慎重。
許慎(老年時期):父親為我取名為慎,字叔重,就是要我做人做學問,都要嚴謹,慎重。
——待更——
如需整理《典籍里的中國》更多集臺詞,可找公眾號【小小臺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