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評】派克65簡評:我的翻車經歷與雞尾方案

盡管派克“51”?的暗尖受到絕大多數客戶的青睞,但仍然有很多人喜歡開放式筆尖,在歐洲尤其如此。因此46年派克推出了搭載開放筆尖的“VS”爭取那些不太喜歡51的客戶。
出于同樣的原因,當派克“61”在60年代大量銷售時,派克在英國的分公司還是決定在派克“61”的基礎上開發(fā)一種新型的類“開放尖”鋼筆,并于1967 年推出了派克“65”。
這里插一個題外話:許多人包括我在內,受到派克75命名的影響,下意識認為派克65應該是派克公司在65周年推出的鋼筆,實際上75推出市場的時間比65還要早4年。與此類似的派克45的“45”與45周年也毫無關系。
?
【65的上墨方式】
最開始銷售的派克65搭載的是VP上墨,這是一種在 1962 年推出并于1964 年停產的短壽上墨系統(tǒng)。派克對VP的設想很美好,它可以實現與犀飛利潛艇一樣的功能——上墨結束之后無須用紙巾擦拭鋼筆上的殘留墨水。
關于VP上墨更多的信息可以移步我之前的視頻,總之這個上墨方式顯然不夠成功。1969年派克重新設計了61與65兩個型號。此時派克61的虹吸上墨停產,更換為氣壓上墨,而派克65則直接更換成了卡水上墨——即可以同時使用上墨器或者墨囊。
【尾聲】
1975年,派克“65”的經典型號停產,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Insigna,以Cirrus命名。這只筆外觀有一點拉絲的感覺,國內一般稱之為云或者卷云之類的。
?1982年12月多倫多派克工廠關閉生產和裝配線。只剩下分發(fā)和維修了。派克的銷售在全球范圍內出現衰退,派克的書寫工具業(yè)務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虧損。
1982 年,除總統(tǒng)系列外,所有派克“65”型號均停產。1983年,9 k和 18 k純金總統(tǒng)派克“65”均停產。他們是“65”中的最后一批。
?
【缺陷】
派克“65”的兩個設計缺陷愈發(fā)凸顯。
其一便是筆舌與筆尖之間易分離,從而導致墨水流動出問題;如果你購買二手的派克65會發(fā)現這個問題很常見,私以為這是一個設計問題。
65的結構與75極為相似都是靠抱爪固定,但65抱爪更短,對筆尖的固定能力也更弱;這點不同無疑需要對尖舌分離的現象承擔一部分責任。
此外65筆尖總成的設計也比較失敗,總成式的設計很大的一個目的就是傻瓜式的更換,不管是45還是75在這方面都做的很棒,沒有經驗的人也可以很輕松的更換筆尖總成。
但是65的筆尖總成雖看上去是一擰就可以拿下來,實際上這樣必然會將筆握前端的唇部破裂,必須使用特殊的工具從筆握處擰著毛細才可以將筆夾總成拆卸下來。
以上兩個問題在我看來都是為了保證筆握整體的流線型外觀,但是美麗總有其代價,英國的派克似乎不太擅長處理美觀和實用的落差,畢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是犀飛利,也不是所有的漂亮鋼筆都有嵌入尖那樣的好結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