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個人魚類記錄(44)溪魟
英文名為Estuary Stingray,澳洲特有種,和國內(nèi)常見的赤魟/Hemitrygon akajei一樣都是半魟屬的種類,在分類修改前它們都歸屬于魟屬/Dasyatis
溪魟廣泛分布于澳洲東海岸,其分布范圍包括了昆士蘭州中部的熱帶水域向南至新南威爾士州遠南地區(qū)的暖溫帶水域,還有未確認記錄出現(xiàn)在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北部,正如其英文名,這種魟魚的棲息環(huán)境主要以河口紅樹林沙泥底或是海草底水域為主,當然在淺海近岸沙底附近也常常尤其蹤跡,它們有時還會進入淡水流域之中,溪魟很喜歡在滿潮時跑到潮間帶灘涂區(qū)進食螃蟹貝類等生物
悉尼附近水域已經(jīng)算是溪魟較南的分布地點之一了,不過溪魟在悉尼并不算少見,在parramatta河等河口水域岸邊有時往往能直接看到它們在水下游弋,在用較大魚餌做釣時有時釣到,不過一般情況下都不被當做目標魚,目前溪魟的IUCN等級為易危,它們可能會受到商業(yè)/休閑捕撈等的威脅,以及貝類養(yǎng)殖業(yè)中存在故意殺死溪魟的現(xiàn)象,因為它們有時候會闖入養(yǎng)殖場造成損失,不過這些都不是造成其種群數(shù)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最大的原因還是棲息地的喪失,由于沿海地區(qū)工業(yè),碼頭和城市住區(qū)的發(fā)展和建設,從而導致河口潮間帶濕地的大量損失,所以非常依賴紅樹林以及河口灘涂潮間帶的溪魟便受其影響,目前溪魟在昆士蘭州為受保護種類,釣獲后禁止帶走或殺死,必須放流,不過在新南威爾士州還未被列為受保護種類,很搞笑的是,昆士蘭DPI里居然說:“自1880年代以來,在新南威爾士州中部海岸一直沒有報道,目前只從新南威爾士州中北部的Forster到昆士蘭州的Proserpine發(fā)現(xiàn)了溪魟”....啊這...可是我在悉尼岸邊走路就看到過好幾次溪魟,我家附近碼頭時常也有釣到,然后inaturalist和fishbrain一堆觀察和釣獲記錄,這就尷尬了



溪魟身形和同屬的赤魟差不多,都是身形為菱形,尾巴特別長并長有危險的毒刺,體色主要為淡黃色至棕色,外海沙底的個體顏色較淺,河口的則更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