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禛書評】評《武士革命》——美國當代詳盡的幕末維新史著作

去年收到由后浪圖書的免費寄送的《武士革命》后,我發(fā)布了一篇短評。后來有許多讀者希望我做一份更詳細的介紹與解析,于是便再次品讀,有了這篇書評。
?

作者介紹
本書的作者羅米拉斯·希爾斯伯勒(Romulus Hillsborough) 是美國的日本史學者。他自高中接觸到日本文化后便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獲得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英語文學學士學位后,搬到了東京,就讀于澀谷的語言學校學習日語,并為日本商人做英語老師。期間接觸到了歷史、了解到了坂本龍馬,并從研究龍馬開始加深了對幕末史的學習。經(jīng)過居住在日本16年間的充足積淀,他在回到美國后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幕末史相關(guān)的小說、歷史書籍。其中不乏暢銷書目,被翻譯為多種語言在各國出版。他也是幕末幕臣勝海舟的愛好者,對勝的探究可謂細致入微。
?

書籍簡介
在《武士革命:明治維新與近代日本的崛起》(原名:SAMURAI REVOLUTION: THE DAWN-OF MODERN JAPAN SEEN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SHOGUN'S LAST SAMURAI)中,便是以勝海舟的視角、足跡敘述日本幕末維新期的歷史。分為上下兩卷,上卷“德川幕府的滅亡(1853-1868)”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幕末史;下卷“明治政府的崛起(1868-1878)”從幕末的結(jié)束敘述到明治時代初期。正文以黑船來航及勝海舟的海防建議為始,以西南戰(zhàn)爭結(jié)束,并用單獨的尾聲一章交代了中心人物勝海舟的結(jié)局。
本書詳寫了勝海舟的出身、求學與思慮、仕途不得志、與幕府方及薩長雄藩均交好、長州征伐中為和平奔走、江戶開城的決心、援救慶喜的努力、明治時代的事跡等等,這里就不再贅述,并稱贊了勝的遠見。書中認為對他而言,無論薩長新政府、還是德川幕府,都似是身外之物,他追求的是國家的富強;他自視甚高,在幕府和新政府中任職時都尖銳的批評同僚,諸如此類,等等。如果想要了解此人物,這本標題不帶“勝海舟”字眼的書是一個鮮為人知的不錯選擇。
?
優(yōu)秀之處
資料翔實是《武士革命》的一大特點,用了近130頁詳寫參考資料及注釋與出處;而且每一章的開篇都引用了一段來自勝海舟作品的原文,也是本書的特色之一。同時作者還兼提了許多其他史學家的觀點作為論證的補充,我注意到尤其以松浦玲的作品居多;就同一史實,也介紹了學者們不同見解;對于史料上并未記載的內(nèi)容,也大膽地提出了推測。

書中的許多觀念對老舊科普讀物中的陳詞濫調(diào)有了明顯的突破:譴責了攘夷派排外策略的幼稚、鞭撻了朝廷中眾多公卿的迂腐守舊;詳述了薩長等藩內(nèi)部的權(quán)力爭斗;批評了幕府中雖忠心卻缺乏思量以至于弄巧成拙的人物;對幕府制度的分析十分詳盡,指出了末期一橋慶喜、小栗忠順、勝海舟等人不同的政治構(gòu)想;詳盡描述勝海舟既忠于德川家又憂心日本未來的矛盾心理;對倒幕勢力也劃為主和派與主戰(zhàn)派對比介紹,對薩長土之間、以及倒幕藩上下層不同立場的鑒別;對德川慶喜、幕府改革進行了擺脫舊論的重新評價;區(qū)分了舊幕府與江戶以東諸藩的關(guān)系;指出榎本武揚北上有開拓蝦夷地的主張而非僅僅對抗新政府;點明了明治初年日本侵華侵朝的軍事冒險并予以否定態(tài)度。
也探究了當時日本全社會,包括佐幕派也尊崇天皇的社會背景,這一點恰恰是許多幕末史初學者所忽略、誤解的內(nèi)容。很多人會簡單地將尊王與佐幕對立開來,而事實上與佐幕對立的思潮是到倒幕,當時沒有不尊王的思潮。因此可以說所有的佐幕派,都是尊王論者,區(qū)別在于要怎樣對待朝廷與幕府兩個政權(quán)。佐幕派認為應(yīng)當聯(lián)合起來,也就是“公武合體”,倒幕派認為應(yīng)該借助朝廷廢除幕府,也就是“尊王倒幕”和“王政復古”。書中的正是對這一部分有明確的辨析與解讀。
譯者的水平也相當專業(yè),使全文通暢易懂,沒有生澀詞匯,讓我們能用漢語感受美國學者的幕末史情懷。
?
小有紕漏
書中對尊王攘夷和佐幕的區(qū)分做的不錯,但是對于尊王、攘夷兩派的區(qū)分過于簡化,以至于不夠明確;對反幕主張和倒幕行動的辨別也略有紕漏,需特別注意。
對于歷史事件的介紹詳略并不均勻,例如江戶開城一件事就用了六章43頁來敘述,而對東北戰(zhàn)爭的敘述僅僅用了不到一章的2頁就一筆帶過了(大概是沒有勝海舟參與的緣故吧),對于從鳥羽·伏見之戰(zhàn)到江戶開城之間的戰(zhàn)斗則完全省略了。
在具體的客觀事實上也有個別幾處問題,這里列舉兩例:113頁提到第二十八代薩摩藩主島津齊彬,然而島津齊彬是薩摩藩第11代藩主、島津家第28代當主。書中此處顯然是混淆了這兩個概念;255頁提到“浜田藩主松平武聰逃到東北同為松平家統(tǒng)治的松前藩”。事實上松平武聰在長州征討失利的情況下,先后前往出云國松江城、美作國鶴田成為了鶴田藩主;而松前藩則是由松前家統(tǒng)治。
此外可能有一些遺漏的部分,例如:在書中自德川慶喜擔任幕府將軍到幕府的終結(jié)這段內(nèi)容中,反復提到了小栗忠順的變革主張,但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似乎并未提及幕府中的另一名改革派思想家西周,然而西周的觀點對幕府最后時期的改革方向之影響頗為深刻。拋開了這一重要部分,不得不令人謹慎思考相關(guān)推斷的準確性和論述的完整性。
?
見仁見智
對整體歷史事件的把握沒有問題,而在細節(jié)方面,一些史料上難以詳盡記載的部分,如人物的態(tài)度、心理活動等內(nèi)容有大量的推斷在內(nèi);作者個人的態(tài)度在書中也得到了相當?shù)恼蔑@,其中包括對人物、陣營的褒貶。因此如果是幕末史新人閱讀此書,應(yīng)當留心并配合其他資料。
另外從我個人角度來說,一些觀點與作者達成一致,但部分內(nèi)容也與書中出入很大:例如大政奉還后諸侯會議失敗的原因、舊幕府軍撤往大阪的目的、慶喜作為尊王論者與身為幕府將軍的矛盾根源、甲州勝沼之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等等。
書中認為勝海舟的決心促成了德川慶喜倒向了恭順,我則認為慶喜選擇了恭順才會任命勝海舟;對一些人物的評價,如對西鄉(xiāng)隆盛的評價也較高,而井伊直弼的看法幾乎與我完全相反。為盡量不“劇透”,作者的觀點這里不多展開介紹,留足神秘感,歡迎閱讀原文。
兼聽則明,上述不同點值得讀者們斟酌;各位也可以將此書與我的作品對比討論,并將你們的想法表達出來。
總體評分
如果滿分10分的話,我打7—8分。綜合來看,作為較新穎的幕末史觀點、及了解歐美對幕末研究的書籍,可讀性不錯。
在推薦問題上,我的觀點是應(yīng)該區(qū)分讀者群體。如果推薦度滿5星的話:
對于純幕末史新人,2星
對幕末史有興趣但尚未入門者,3.5星
對幕末史有興趣也有一定了解者,4.5星
?

最后提示:考慮到書籍厚重、篇幅較長,五百多頁讀起來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
?
2023.4.6
德川家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