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出9千萬,賺回600億,這位有點傻的天使投資人的大智慧
龔虹嘉是中國最優(yōu)秀的“天使投資人”之一。
龔虹嘉當年給??低曂顿Y了245萬,作為天使投資人持股49%。
如今龔虹嘉在??低暤耐顿Y收益翻了2.71萬倍收獲664億。
更讓人佩服的是,龔虹嘉的收益本來應該更多,但他在投資早期做了一件“傻”事。
創(chuàng)業(yè)早期,公司凈資產為1000萬元時,龔虹嘉就向經營團隊承諾。
如果未來公司經營狀況良好,他將參照公司原始投資成本500萬,向經營團隊轉讓15%的股權。
而且這是龔虹嘉自己一個人的承諾。
另外一個持股51%的股東無需承擔此責任,相當于龔虹嘉自己掏錢做股權激勵。
當海康威視凈資產6億元的時候,龔虹嘉兌現承諾,主動把15%的股權以75萬元的價格轉讓給經營團隊。
15%的股權以當時的凈資產6億元計算,相當于送出了9000萬元。
如果按現在4000多億的市值計算,這15%的股權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龔虹嘉是不是有點“傻”,如果他不以如此低價出讓這15%的股權,現在是不是又多賺了幾百億?
很有可能恰恰相反,如果真那樣的話,不排除龔虹嘉后來反而賺得更少的可能性。
我們經常說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如果不是龔虹嘉舍得分錢,管理層會不會拼命干活,會不會辭職另起爐灶,都是說不好的事情。
龔虹嘉通過低價出讓15%的股權,讓管理層受到了巨大的激勵。
這背后是一種大智慧,因為激勵機制的威力再怎么夸大都不過分。
查理·芒格說:我覺得自我成年以來,在理解激勵機制的威力方面,我比95%的同齡人要好,然而我總是低估那種威力。每年總會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促使我對激勵機制的超級威力有更深的體會。
如果龔虹嘉不是這樣大方舍得分錢做激勵,公司能否走到今天都是未知數。
因為激勵制度不合理,導致創(chuàng)始人管理層反目成仇,公司分崩離析的案例太多了。
不光在公司治理中,激勵制度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為什么楚漢相爭時,項羽打不過劉邦?
原因很簡單,項羽不如劉邦會分錢。

劉邦有一個特點,所有的戰(zhàn)利品,他一定會和有功之臣分享。
項羽雖然表面對人很慈愛,語言溫和,如果士兵有了疾病,甚至會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他們。
但項羽舍不得給有功的部下賞賜,到了應該封賞的時候就舍不得了。
諸侯反秦的時候有約定,誰先入關中者為關中王。
結果劉邦最先進入關中,項羽卻不舍得封他為關中王,最后封為漢中王,這就導致劉邦的不滿。
韓信諷刺項羽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平,也不舍得給部下。
所以原來是項羽手下的韓信和陳平后來都轉投了劉邦。
很多時候有舍才有得,不管我們從事哪行哪業(yè),都應該對激勵機制有一定了解。
在正確的激勵方式下,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
錯誤的激勵方式的危害,也總是導致慘痛的后果。
查理·芒格喜歡引用本杰明·富蘭克林的一句話來說明這點。
只有傻瓜才讓醫(yī)生做自己的財產繼承人。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富日記原創(chuàng),如轉載請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