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紹興水鄉(xiāng)的烏蓬船里,回想魯迅筆下那一缽“撮著吃”的豆
在紹興水鄉(xiāng)徘徊時,路上碰到一間美術(shù)用品店,我買了一堆馬克筆。
到了謝公橋,發(fā)現(xiàn)橋下水巷景致很有味道。好,就在這兒畫吧。

小河兩岸人家各有不同,一面有小路,廊檐,那么這一岸就全是各家的“前門”。另一面無小路和廊檐,那岸就算各家“后門”。只是有些人家的后廚房另開一門,有石階通向河邊,便于洗菜淘米。
我坐在廊下畫,馬克筆是水彩色,試圖用來表現(xiàn)水鄉(xiāng)意境。
眼前有位婦女在洗衣,用木棒敲打,亦畫在里面。后來我在火車上恰遇一位紹興人,他看了我的畫說:紹興人沒有這樣用木棒敲打洗衣服的,這人肯定不是紹興人,也許是鄉(xiāng)下來的保姆,言語中透出鄙夷。

畫完洗衣后來到一段專門乘船的河道,實地體驗一下魯迅筆下的“烏蓬船”。一說到烏蓬船,我便不由想起魯迅描寫的那段文字——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
“我們中間幾個年長的仍然慢慢的搖著船,幾個到后艙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剝豆。不久豆熟了,便任憑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圍起來用手撮著吃。吃完豆,又開船,一面洗器具,豆莢豆殼全拋在河水里,什么痕跡也沒有了。”
“豆熟了,便任憑航船浮在水面上?!倍嗝蠢寺崎e,那豆又多么清香誘人,想想就醉了。
為了體驗我們也坐進這樣的船里,車夫又拿出一頂閏土式的氈帽給我們戴上,說這樣更能接近魯迅筆下的生活。

我這才知道,紹興船夫的劃船方式很特別,一支大槳,一支小槳,都在右側(cè),用手劃小槳,用腳蹬大槳,那腳似乎比手還靈活!還能左右腳輪換,另一只手更能騰出來抽抽煙,打打傘。而這個情節(jié)魯迅卻沒有描述過,也許他并不覺得這有什么特別。
小船順著河道慢悠悠地?zé)o聲前行,兩岸的黑瓦白墻、石階木柵、酒旗竹簾、盆花綠樹,依次緩緩后退,偶有大嫂出來淘米洗衣。只是缺了“兩岸豆麥的清香”,如果此刻船里有一缽“撮著吃”的豆,“便任憑航船浮在水面上”了。
進到故里街,已經(jīng)餓了,看看咸亨酒店,只賣酒,不賣飯,雖有名氣但填不了肚皮。再往前走,就在魯迅故居的對面,有一家小吃店,看看牌上名目:茴香豆、蘿卜餅、臭豆腐、甜酒釀……
不管那么多,各樣來兩份!吃的就是那種懷舊情調(diào)。

茴香豆味道很淡,略帶甜咸,和幾乎難以察覺的茴香味,適合于南方人的精細口感。
說是臭豆腐,其實并無臭味,像是魯迅文中的那種“油豆腐”,辣醬自己舀,“S城人是不懂吃辣的”。
蘿卜餅味道也不錯,每人兩個。
還有一碗軟乎乎、顫巍巍、透明的東西,忘了叫什么,像涼粉,吃起來卻是甜的。
吃罷,再以魯迅故里的大門為背景,坐在小吃桌前拍張留念,這才盡了興。逗引得其它食客紛紛學(xué)樣拍照。(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閑云若海